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有效性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阿依江·沙依拉西

额敏县喇嘛昭乡寄宿制学校

摘要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教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当今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但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都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而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正确思维方式导致智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必须要加强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全面提高提升学生创造力。因此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本文从发散思维出发,就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活动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方法;发散思维;有效性研究

正文


        发散思维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形式,它能激发人的灵感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也可用于教学中。可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本课题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依据,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探究。通过对发散思维能力在小学生学习、生活及创新方面的应用,提高其综合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成长。在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结合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出发,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概述

       所谓“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花。”所以说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他未来发展水平的好坏。发散思维是指人们对事物所做出的一种有选择的概括或综合反应。这种思维能力包括直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整理能力等多种素质。可以说,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却很难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儿童又是智力发育最迅速的群体之一。对其智力开发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把已有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谓“善于创造,勇于创新”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特点。什么叫创造性?创造性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对现实世界现象或社会生活经验的再思考与归纳;二是利用现有条件提出假设与设想。 是指人们根据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把已有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并能使这种认识获得新突破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同时也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不断产生出新的思想方法。因此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就要注意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以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观察与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探索。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二、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性

(一)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标。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对这种观点缺乏认识,认为只要把简单事情做好就行了,根本没有必要去学一些复杂的东西。其实这一点并不正确。只有真正动手操作才有意义。所以需要有意识地去引导。

(二)小学生处于年龄增长时期,正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过程当中。而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又决定着他们必须经历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阶段。所以说,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就成了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众所周知,小学生处于年龄发展初期,正处在学习能力逐渐增长的阶段。如果不及时对他们加以适当的教育,往往会造成其心理上的障碍。甚至导致智力低下或智能落后。所以说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提高思维能力。

三、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来探索知识奥秘。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创造精神。这也正是当今教育界所倡导的思想。

(二)有利于增强儿童逻辑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创新与开发大脑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来促进思维活动。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人才素质与才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儿童而言更是如此。因此,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有利于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由于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学习能力逐渐增强的时期,如果不能通过正确有效的引导使他们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就会导致其成绩低下。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充分而优质的教育服务。这也就是发散思维。

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创设教学情境。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课堂上可以利用一些生活情景进行想象和创造,让学生从具体形象中去理解问题、解决难题。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还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小学高段教学课堂上可以组织小组间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等。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课堂上必须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来获得新知识,使他们具有自主探索、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有效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启发、引导和帮助,使他们获得积极思维活动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注意对高年级儿童开展创造性训练。如观察能力的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等等。这也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总之,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加强合作交流。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课堂上(包括低年级)应把小组合作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既能培养小学生的协作精神,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双基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同时还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四)重视实践创新。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知识面广、动手操作能力强的一代新人。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五)善于反思总结。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课堂上,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互动氛围。只有让学生从学习中来,到学习中去,才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水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结束语: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教育的训练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付出艰辛劳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特点选择适当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陈才彦.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有效性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97.

[2] 袁亚莉.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有效性探析[J].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1:2(178-179).

[3] 曹霞,姚利民,黄书真.提升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讨[J].高教探索,2012:72-7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