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留白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操龙跃

岳西县思源实验学校,安徽 安庆 246600

摘要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本文拟从“巧用导入留白,激趣引思”;“巧用教学留白,导学促思”;“巧用结束留白,固本延思”三个维度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课堂留白的策略探究,以期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构建“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

课堂留白; 初中物理教学

正文


留白的本意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以达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中国传统绘画所讲究的“艺术空白”,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课堂节奏过快、教师讲得过多的现象,这与新课改所强调的“学生主体”背道而驰。

“课堂留白”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策略,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物理观念,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在教学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留白”也应成为物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拟从一堂课的导入、过程、结束三个维度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课堂留白的策略探究。

一、巧用导入留白,激趣引思

导入留白,就是在导入时有意给教材的知识蒙上一层若隐若现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成功拉开学习的序幕。

在导入留白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动,获得情感的体验和共鸣。

例如,《重力 》一课中,如果我们课堂一开始就抛出问题“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学生也能回答出“向上”。但这只是学生通过预习知道的识记知识,却无从下手重力方向的判断依据。如果说我们将问题具体化“你通过生活中的哪些体验可以找到重力的方向?”,并给足课堂留白促使学生思索后再进行合作学习,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这段时间里,课堂上似乎显得很沉默,鸦雀无声,似乎让人感觉到课堂气氛陷入了僵局。但正是这一小段留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急于揭开疑问,学生思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学生思考过后再来讨论就会显得不同:

1:我觉得重力应该是向下的,因为向上抛出的物体最终都会落回地面。

2:树上的苹果会落到地面,因为它受到了向下的重力。

……

这段导入留白,将识记知识与生活中的直观体验相联系,既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掌握,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又能系统地发展和持续保持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可见,在新授知识点前的导入留白,不仅能承上启下,搭起新旧知识的桥梁,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开拓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好的开端,便抵达了成功的一半。”

二、巧用教学留白,导学促思

(一)探究留白,领悟活动要义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探究中留白,可提供给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探究留白,就是教师在开展探究实践时适时留白,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从而得出实验结果。探究留白能够锻炼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和自我研究对整个探究实践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探究留白中,教师不要过早、过多地给予分析,因为每一位学生对物理变量、探究方法都有个性化的理解,教师过多的干预只能成为学生自主领悟与自我反思的绊脚石。

例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课中,教师在让学生体验手拿两张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吹气,观察两张纸的运动情况;在桌子边缘放一枚铝制硬币,在硬币前10厘米放一个高度约2厘米的木块,在硬币上方吹气,观察硬币的运动情况;在打开的水龙头下方的水池里放一个兵乓球,观察到乒乓球会朝着哪个方向运动等一系列活动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讨论与探究,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获取真实的实验现象进行实证,解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

在这段探究留白中,教师创设了完整的情境链,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展开思考和推理,从而使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理解知识的意义。这样的探究留白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自主思考,思维得以开发展现。

(二)提问留白,捋清回答思路

提问留白,就是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下独立分析与思考的时间。有研究指出:“教师在提问后或等待学生答的时间越长,学生做出的回答可能就更加具有准确性、分析性或创造性”。因此,教师也应当巧妙运用提问留白。

在提问留白中,教师在课堂提问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也不要总是想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提示帮助学生得出答案,而应当合理运用提问留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在这段留白中,学生能够做出完善的回答,并能增加自己理性的思索与推测,进行更多的解释或拓展。因此,教师把握好留白时机和留白策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提升物理课堂的时效性,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

有这样一个案例:笔者在与学生探讨“固体熔化的特点”,因考虑到想让学生对“冰和石蜡熔化规律”由抽象认知转化为比较直观的体验,故让学习小组讨论“冰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异同点?”这一问题一抛出,一下子出现这样的场面:同一小组成员不约而同的回答都要吸收热量后,就沉默了。

上述案例现象并不罕见。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总会发现这样的场面:学生一拿到思考讨论题是异常兴奋的,但却还未来得及独立思考就进入讨论状态,同组成员中就会出现“你先说”的推脱局面或者“看着他说”的沉默局面。这是因为我们的课堂一厢情愿地设置了讨论环节,而没有在讨论之前给予学生留白的时间,即颠倒了“讨论与留白”的顺序,若学生能在课堂留白中冷静思考后再去讨论,更能启迪智慧。这种留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

(三)评价留白,拓展开放思维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是即时性评价,即对于学生的表现与观点给予及时到位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的意图时,教师就立即给予肯定与表扬,这种评价有其优点,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知识和能力的生成过程缺少应有的关注。

所谓评价留白,就是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和教师对该生的答案做出反馈之前的留白。课堂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即时反馈,更是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进一步反思与学习的机会。因此,教师不仅应当给予学生评价的权力,还应当适当留白,让学生的思维在留白中进一步深化与发散。

在评价留白中,当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的意图或者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发展时,不要立即肯定,急于表扬,这样的肯定和表扬是有漏洞的,会造成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得不到培养;同样,当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完善时,也不能立即做出评论,而是要给予一定的留白,对学生进行启发或激发,或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阐述答案,还给其他回答者、倾听者一定的思考空间,同时也让教师赢得对学生有帮助的思考、反馈时间。

例如,学生在解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方向是怎样的?你是怎么得出来的?”这个问题时,可能可以画出很多种向上的力的示意图。这时,教师不用急于评价,而是适当留白,让学生各抒己见,对不同意见进行比较。再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并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学以致用,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观察思考后的学生对浮力方向的认知会更加直观和深刻,不再只停留在抽象的思维中。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不同回答时,不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通过评价留白,让学生在民主评价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在观点相互交流碰撞中获得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合理地运用课堂评价留白,在培养学生个性思维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上课时应适当巧用课堂评价留白,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引导多数学生达成共识时再进行肯定评价。

三、巧用结束留白,固本延思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结束是一堂课的“终曲”,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设置空白,留给学生回顾总结与升华迁移的时间,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好的结束会和精彩的导入相得益彰,使知识得以概括和深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应把握好这个环节,弹好课堂教学之“终曲”,以“空白”求“不白”,为一堂好课的结尾注入思维的延续,使之成为“精彩之幕”。

在结束留白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反思,梳理学习结果,反馈掌握情况。

例如,在完成“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后,教师设置结束留白,并不急于给出答案、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看看能否更加优化实验?

在上述案例中,虽然课即将结束,但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停止反而更加活跃。使学生主动意识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并要想办法继续改进,这时的“留白”让学生把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留到课外,为后续学习作有效的铺垫。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下一片使其可以自由奔跑的“空白”,给学生创建一个自主思考的时空,激励唤醒每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唯有恰到好处的 “留白”,才能真正使物理课堂的理性与艺术完美融合,使学生的个性思维无限自由地奔跑,让学生在各种“空白处”获得尝试成功的喜悦。“留白”,让物理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蔡甜甜,刘国祥,宁连华.数学课堂留白艺术的理论探析与实践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18,27(06):29-32.

[3]陈群,郝志方.例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留白的运用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2008(02):45-46.

[4]汪晓勤,邹佳晨,王华.数学史与留白创造式教学[J].数学通报,2023,62(03):1-6.

[5]孟蕊蕊,孙宽宁.论课堂静默及其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3):9-11.

[6]沙立国.留白技巧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8(02):112-1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