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深度学习之我见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曹庭波

江西省瑞昌市第四中学332200

摘要

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进一步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五项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理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加强核心素养的渗透,就必须加强对核心素养的渗透。本文以深度学习的内涵为出发点,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并在双减的视野下,对促进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进行深度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双减

正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只有明确教学方向,采取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有序地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一、巧设问题,强化思维训练

1.设计递进式问题

深度学习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巧设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思考,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尽可能避免提出宽泛、直接的问题,应从层次化视角出发,将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相结合,设计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促使其在递进式问题的引导下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地对知识内容展开探究。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担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基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提出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并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承担起全球气候环境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大家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吗?”这一问题的提出,能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国的大国担当,能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强烈的责任意识。随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生活中有许多能够展现中国大国担当的事例,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根据自己对中国大国担当的理解举例,并说明所举事例是怎样彰显中国大国担当的。”“有人指出,中国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发展,无需考虑其他国家和全球发展事宜,大家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请你结合当前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中国需要从哪些方面出发来考虑自身发展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设计递进式问题,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中国大国担当的内涵及其具体体现。教师可以以此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落实深度学习,并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设计思辨性问题

为实现深度学习,学生需要学习更复杂的知识,并利用自己所学的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架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思辨性问题,引导学生从更加全面、广阔的视角出发来解读、学习知识。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存在价值冲突的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推动和平与发展”这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全球发展的视角引入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思辨性问题:“请大家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一下‘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议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根据这两者分析发展目标变化的背后存在哪些问题,从全球发展的角度分析‘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容易受到哪些国际因素的影响。”在教师提出思辨性问题后,学生会对全球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更加全面的视角出发来思考国际问题和全球发展问题,并明确这些问题都需要以阶段式的形式逐步解决。学生会意识到,在选择解决这些问题的合适路径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以保证最终效果。在思辨性问题的影响下,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会更加全面、有深度。教师设计思辨性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全面思考问题的同时沉浸在课堂中,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发展自身的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

二、关注实践,深化学生体验

1.进行情景演绎,让学生深度感知

想要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发展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关注实践,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演绎的方式深化学生体验,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明晰所学知识的深层内涵。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多彩的职业”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调查父母、邻居、父母的朋友等人的职业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将自己收集到的职业情况展现出来,并在表格中体现出不同职业的特点、能力要求等内容,这样能让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随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招聘会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求职者来“应聘”自己喜欢的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在参加“面试”的过程中清晰地展示自己的优势、能为公司创造的价值等。教师可以让另一位学生扮演“面试官”,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开展情景演绎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加真实的职场环境和职业特点,能让学生形成职业认同感,有助于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情景演绎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有助于学生发展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开展互动教学,引导学生全面思考

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互动性较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需求。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对课堂教学模式做出调整优化,以互动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更加精准、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公民基本权利”这部分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开展调查活动,通过采访明晰人民群众对自己的基本权利是否了解、了解程度如何,并结合采访对象的年龄、职业等信息进行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展示学生的调查成果,并在学生轮流上台进行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其他学生与进行汇报的学生互动,从不同视角出发分析人民群众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了解情况,共同探究增进群众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了解、强化群众法治意识的可行方法。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其学习质量。互动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还能让学生在开展自主调查、互动探究的过程中更深刻地领悟知识、发展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势在必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教师需要明晰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从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出发,以深度学习为路径,引导学生深度领悟、精准掌握学科内容。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整合教学资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知识展开深度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 [1]陈文华.初中道德与法治关键能力的内涵和培养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5):53-56.

· [2]欧光琴.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的必要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181-1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