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分层作业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春丽

河北省张家口市陈家洼乡中心学校 075700

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为本,在衡量学生学习情况时,不再以统一的标准,而是以学生是否进步、是否提升为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老师要以学生的全面素质为评判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快乐中进步,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在作业设计上,教师不能简单地抛弃传统的方式,而应对传统的方式加以改进,在传统的基础上实行分层设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适应,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都能逐渐地适应自己的学习节奏。


关键词

双减背景;小学;分层作业设计

正文


一、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有效减少学生间的能力差距

为了更好地发挥作业设计的作用,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积极地结合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并为其制订有针对性的作业计划,在学生能力范畴内逐步实现自我提升。其中,优秀生通过练习高难度的题目,拓展词汇记忆的广泛性,阅读各种语文课本,并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提高语文的基本素质。后进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基础试题的训练,通过选择合适的记忆方式来掌握基本的单词,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跟上老师的步伐,逐步缩小班上同学之间的能力差距。

(二)提升后进生的语文自信心

通过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作业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忽视了后进生语文能力水平的提升。在课堂上,重点向优秀学生发问,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耐心,对困难问题的处理缺乏人情味,而后进生在面临困难时会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屡次挫折使他们丧失了语文的自信,与老师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影响了后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按照学困生的能力层次进行分层设计,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后进生不断获得发展。

(三)推动高效语文课堂的建构

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老师本着“生本”的原则,积极地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特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作业,并对其进行激励性的评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语文的自信会增强,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也会逐步增加,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索,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分层教学在在小学语文作业中的应用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根本和前提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观念,从根本上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一旦学生重返主体性,就会更积极地发掘自己的内在因素,并与老师进行主动的交流。

(二)区别性原则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划分,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意识到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改变。

(三)合理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最大困难在于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如果不合理地划分出学生的等级,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水平,从而使他们感到难以达到设定的目标和任务,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其次,如果教师的教学评估缺乏合理性,就不能从学生的反馈中找出问题,而且,如果不能将其正面的效果充分地发挥出来,就会导致教学评价只是一种形式。

三、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教学

要想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就必须采用分层教学法,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分层作业之前,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态度、能力、整体表现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将学生科学地划分为几个学习层次,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完成作业时,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语文知识。语文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最终将学生分为基础、探究、提高三个层次。但三个阶段的学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会定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鼓励学生掌握和应用语文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对课堂作业练习进行分层教学

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和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复习的效果,老师还可以采取分层设计。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做各种困难的作业。在保证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将课程的重点直接用题的形式呈现;中等水平的同学,则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些转折的问题,而不是一眼就能找出问题的答案;而能力较强学生,则可以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套完整的试题,包括多个知识点,甚至是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

(三)以作业方式为载体进行作业分层

无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缺乏趣味性,这与小学生的特点不相符,与新课程改革中的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距离,所以,通过作业的形式,将作业分为不同的层次,也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作业的设计。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将活动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并对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巩固,与此同时,开展活动类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减少他们的学习压力。

(四)对学生的作业评价进行合理分层

将作业设计与分级评估相结合,实施差别化评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有些老师认为,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不同的复习任务就行了,他们仍然按照相同的标准来批改和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这就造成了低层次的学生,即使他们高质量地完成了作业任务,但也不能通过教师的正向评价而得到满足感。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在进行分层课后任务的设计的时候,要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

结语

分层教学更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不同,采用分层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课上,设需要教师精心的安排计好分层作业和练习,将课堂知识进行深化,以避免敏感的学生因感受到老师的区别对待而产生抗拒,从而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小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莹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分层作业[J].教育,2022(42):35-37.

[2]付守娟.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2022(18):106-1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