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社会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节奏日渐加快,受通勤路途、工作时间及育儿理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年轻的家长普遍无暇照顾子女午餐晚餐午休的饮食起居,催生了一个新兴的餐饮业态即学生校外就餐休息场所(以下简称“小饭桌”)的出现。富洋事故发生后,在全面密集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中,针对“小饭桌”安全生产领域,发现存在各类问题,有潜在对学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影响的风险,逐渐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一、普遍现状
“小饭桌”小饭桌是指在中小学校周边通常利用营业房或家庭住宅开设,为中小学生提供餐饮和休息的场所。做为一种新兴的面向中小学生群体的餐饮服务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学生放学后就餐、休息的需求和部分家长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难题。然而按照激发企业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市场需求影响,近年来小饭桌的开办数量极速增加,其准入条件和设置标准一直没有明确的要求,开设经营门槛始终较低,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后,从事小饭桌的个体工商户也可将住宅作为经营场所申请登记,导致小饭桌在审批登记、监督管理、投诉维权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安全质量不保障。一是场所安全不规范。小饭桌的营业场所普遍设置在营业房或居民楼住宅一层,但也存在三层及以上和地下一层的情况,建筑面积普遍不足300平米,生均使用面积不到3平米,用于午休和就餐的房间拥挤狭小,且未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安全疏散逃生通道和两个独立的安全出口,紧急情况不利于未成年人疏散逃生。二是食品安全有隐患。食品制作膳食搭配不合理、食材来源不规范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在学校周边从事的餐饮服务的人员,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从事餐饮服务活动之前未经过专门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就上岗操作,对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知之胜少,有的甚至全然不知。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品留样、食品常态化餐具消毒、晨检、进货查验、索证索票、食品加工、食品留样等各项食品安全措施流于形式,食材质量难以保证。三是人员安全不完善。在庞大市场需求的影响下,很多没有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的社区居民纷纷加入到“小饭桌”经营行列,这不仅使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同时也使经营者资质问题逐渐凸显。大多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场地安全、消防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安全、住宿安全、卫生安全、人员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知之胜少,有的甚至全然不知,很容易因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制度缺失、管理措施不当、缺乏应急处突能力等问题造成学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潜在风险隐患。四是卫生安全不到位。由于“小饭桌”大多都设在学校边上的门面房里,学生们到那里吃饭就象在“自己家”一样,大家围座儿张桌,共享大锅饭、大锅菜,大部分“小饭桌”都只配备简单的卫生消毒用具,在疾病的预防与控制、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存在着潜在的隐患。五是交通安全不放心。在接送学生的路上,由于学生人数多,小饭桌从业人员往往不能顾及到每一个孩子,学生交通安全令人担忧。
(二)审批登记门槛低。目前本地的小饭桌审批登记是按照“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在“政务服务网上”登记提交上传相关文件视频资料即可申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无需现场审验营业场所、楼层、面积、消防通道设置、建筑消防验收手续、装饰装修材料消防技术标准、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资质、无犯罪记录证明等前提条件,存在对举办场地,运营规范、举办人资格等没有明确的标准,开设经营门槛较低,软硬件设置设备无法保障的情况。
(三)监管部门不明晰。小饭桌是围绕学校周围出现的新的餐饮经营方式,本质是提供餐饮和休息服务的经营业态,监督管理涉及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消防、审批、住建、公安、综合执法、教育、文旅、科技、乡镇街道等众多行业领域,目前本地的小饭桌依法依规在审批部门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在登记管理机关(市场监管部门)履行事中事后监管。然而,因场所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管理既不完全等同于市场监管部门监管的餐饮饭馆,也不属于公安部门监管的宾馆酒店,不属于卫生健康部门监管的托幼机构,不属于教育(或文旅、体育、科技)部门监管的办学培训机构,导致小饭桌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部门不明晰、权责隶属不清楚的情况。因没有明确的业务主管单位和行业监管部门、在对小饭桌的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呈现各相关部门都在管都没彻底管,各自为政各管一摊的局面。
三、相关思考
“小饭桌”是应了市场需求而产生的,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这是它存在的合理性,是无可非议的。但存在上述儿点弊病也体现了管理部门在管理方式、方法、依据等方面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及时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小饭桌”做为一个“新兴”的创业之路,在带动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食品原辅料、制作过程要有安全保障;实行分餐制,并保证餐饮具专用清洗消毒保洁设施的正常运行;要配备室内空气消毒设施;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规范行为,出入成排,保证良好秩序。
四、发展建议
(一)明确监管部门。鉴于小饭桌主要是以提供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业态,建议市场监管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按照餐饮住宿服务的相关标准结合中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会同审批、消防、卫健、住建、公安、综合执法、教育、文旅、科技、乡镇街道等部门,尽快制定出台《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和职责,规范托管服务的管理标准和程序。对经营场所、楼层面积、消防安全、住宿标准、卫生要求、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体检状况等必要条件进行审核把关,并结合行政许可的有关法律,研究实施前置许可审批范围标准和要求。
(二)制定行业标准。按照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性质,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结合食品经营行政许可、营业执照登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餐饮住宿服务相关标准条件,研究制定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运营场地、餐饮服务、住宿条件、消防安全、卫生要求、从业人员资格等行业标准,推进“小饭桌”规范化建设。指导建立“小饭桌”行业协会,成立地方托管教育服务业协会,探索标准化托管教育服务,强化行业自律。督促托管机构和受托管学生签订托管协议,明确法律责任。建立黑白名单管理和信息公开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托管机构注册备案登记,实行亮证服务,并定期向社会公示,便于家长自行查询和选择,同时接受社会监督,以保障校外托管市场健康发展,消除不安全因素,规范“小饭桌”经营行为,以健全的制度保障实现学生的安全保障。
(三)加强日常监管。监管部门要将小饭桌的日常监管纳入“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目录,实行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市场监管部门要从营业的合法合规性、食品安全、虚假宣传、价格违法、超范围经营方面,卫生健康部门从从业人员的健康和经营场所卫生达标方面,消防部门从消防安全达标方面,住建部门从房屋住宿和燃气安全达标方面,公安部门从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综合执法部门从私搭乱建和门头违规行政执法方面,教育部门从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引导方面,乡镇街道从日常巡查为职能部门吹哨报到方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监管,严格落实对“小饭桌”燃气消防安全、住宿安全、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人员培训、食品原料进货查验索证索票、食品留样、餐饮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管理常态化从严执法检查,对于不按行业标准要求开展经营的,特别是不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的,发现问题要及时责令整改,推进安全隐患整改落实,以严格的监管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