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有效路径分析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正文
前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它精简短小,蕴藏着深刻的内涵,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但是,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还有不足之处,致使学生对古诗词提不起兴趣,也无法体悟其价值与魅力。在此情形下,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对古诗词鉴赏教学进行创新、优化,努力为学生打造更优质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更喜欢古诗词,热爱古诗词,主动投入古诗词弘扬与发展的行列中,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更高效。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通过与古代文人共鸣,能够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1]。
(二)有利于增加语言艺术欣赏能力
古诗词是汉语言文字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象和别致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古诗词鉴赏,学生能够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感知能力,培养对美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
(三)培养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思想,领悟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悟能力。同时,古诗词鉴赏也能够拓展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模仿和创造,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创造力。
(四)有利于培养情感和审美体验
古诗词是一种具有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培养自己对于美的情感和审美体验。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与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方略
(一)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高中阶段,由于学生和教师都面临着进入高等教育的巨大压力,在有限的古诗词鉴赏课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于“教”,即文言词汇的解释和词汇翻译[2]。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们只得多次背诵、加深记忆,以求达到考试目标。这种现象使古诗词的学习变得枯燥,学生态度消极。长此以往,学生的厌烦感愈演愈烈,就会出现一看到古诗词就头疼的情况。所以,唤起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渴望用心去理解和学习,发现古诗词所带给人们的文学、艺术、文化之美以及中国传统道德之美,才能真正学好古诗词。比如,教师可结合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引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好奇心,并逐步将相关古诗词内容介绍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应的表演任务,让学生角色扮演,再现古诗词中的场景。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提高鉴赏水平。
(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应在新课标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词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由于年龄阅历、词汇理解上的差异以及时代上的巨大差异,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出现了审美偏差。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炼语言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感知;《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不难看出古诗词往往具有韵律美和声韵美,这些特点在古诗词中明显体现了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古诗词朗读时的速度、节奏、感受等语言特征。要强化导向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并热爱古诗词。二是感受古诗词蕴藏的情感。尽管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洗礼,但是一些经典的中国古诗词著作至今仍在流传。千百年来的作品之所以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是因为他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深邃的。比如,杜甫在《春望》中写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国之思溢于言表。这种情感的深刻表达,对学生的鉴赏工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3]。
(三)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教师在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仅靠讲授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以《琵琶行》为例,为加深学生对《琵琶行》的理解,教师可在音乐软件中搜寻与琵琶行相似的歌曲。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能够引起传唱,加深理解。教师可以用歌曲《琵琶行》作为本课的教学媒介,用作引入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伴随着《琵琶行》旋律的开始,许多学生都会为旋律而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进入情境[4]。此时,教师会根据歌曲情境的变化,渗透学生的“琵琶行”的具体内容。教师在《琵琶行》教学中使用音乐元素,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单调的环境,更适应了学生的审美和喜好,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类似的课文作为作业,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将古诗词通过歌曲唱出来,并于后续课堂展示。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也增强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课程的适应性,加强对古诗词的理解。
(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与现代文相比,古诗词的美更难描述,要想让学生真正领略古诗词之美,教师就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因为只有当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古诗词之美时,才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动力,在古诗词鉴赏中更加主动、积极。但是,传统的方法很难达成上述目标,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的想象力“松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古诗词展开联想、联想,在美丽的国度尽情徜徉[5]。
例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让学生朗读古诗词,初步体会古诗词之美。接着,引导学生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古诗词描绘的画面。学生经过探讨,得出了如下结果,即“明月初升”“月印万川”“望月问天”“思乡怀远”“月下伊人”“思君寄情”以及“月落伤情”这些画面。随后,教师让学生紧扣上述图画进行丰富的想象。以“望月问天”为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把酒问月》中,李白发出了“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感叹,显然古代文人很早就开始思考宇宙、永恒这些抽象的哲学命题了,请大家从诗人的角度思考,在遥望明月的时候,诗人会对天问什么呢?这个问题是开放的,并没有标准或唯一的答案,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更深入地品读《春江花月夜》这一篇古诗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对古诗词之美有更深刻的认知,那么就要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帮助学生对古诗词之美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顺利地达成古诗词鉴赏的目标。
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存在诸多困难,教师面临许多教学问题。古诗词的鉴赏教学,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下一步教师就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善传统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差异。通过各种因素的运用,以改进课堂教学内容与模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静静. 读韵寻眼,体境悟情——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2] 王永卓.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 2020.
[3] 潘兴奕.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策略[J]. 2021(2020-3):174-176.
[4] 白亮.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实效性探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