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江西茶文化艺术的发展
摘要
关键词
“互联网+”背景;江西茶文化艺术;发展
正文
我国的茶叶种植有悠久历史,在饮茶现象普及之后,茶文化随之诞生,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茶文化也开始与其他文化之间融于一体,展现出极强的文化底蕴,也为茶文化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江西是一个茶叶大省,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和茶底蕴,江西茶叶的质量与品质可圈可点,有着“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的美誉,代表性的如庐山云雾、井冈翠绿、婺源茗眉、上饶白眉等。尽管在清末江西的茶文化一度沉寂,但如今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江西茶文化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眼帘,茶文化景观与茶产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互联网+”时代下,为了促进江西茶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根据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来搭建对应的传承体系。
1 关于江西茶文化的概述
我国是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古人们喜欢饮茶,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也就自然而然催生出了茶文化,在后续一段时间内,茶文化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茶文化是一种物质形态、精神内涵的结合。茶文化源自于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内涵,江西处于赣鄱大地,土壤肥沃、遍布丘陵,在种茶方面有着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江西的种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在唐朝,江西茶叶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在宋代,朝廷设立了茶局,这一时期江西茶叶产量也急剧增长,位居全国前茅,到元、明、清时期,江西成为了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由于其茶叶品质极佳,很快便誉满天下,江西茶叶贸易也沿着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进入了中亚与欧洲[1]。
江西茶文化的内涵丰富,在江西人民长期的艰苦劳作中,结合精神文明和生活内涵孕育出独具魅力的江西茶文化,包括贡茶文化、宫廷茶文化等,在江西各个地市中也有代表性的茶文化,如南昌的茶馆文化、九江的庐山茶文化、赣州的客家茶文化、上饶的文人雅士茶文化、吉安的井冈山红色茶文化、景德镇的陶瓷茶文化等。江西的茶文化内容繁多、内涵丰富,是我国茶文化历史上的璀璨明珠。除此之外,在江西茶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还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茶艺、茶诗、茶舞、茶歌、茶叶故事等,其影响力享誉海内外,这种兼具自然、生态的茶文化集齐参与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给人们带来了求新、求美的体验。
2 江西在茶文化艺术传承中的优势分析
2.1 种植的地域优势
江西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茶园覆盖面积较广,有大量当地居民从事茶叶种植,形成了集齐茶文化景观、茶文化宣传以及茶产品消费的一条龙服务,在茶园的开垦、种植、茶叶采收、茶园管理、加工销售等方面都有大量专业化的从业人员,江西的茶叶种植面积较广,而江西又位于我国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枢纽,其地理位置优越,是长江经济带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门户。挖掘茶文化艺术内涵,通过多种渠道将其传播开来,不仅可促进江西茶产业的发展,也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2]。
2.2 政策和制度的优势
为了扶持茶文化的传承,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茶叶产品推广、文化景观发展等多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设立了政府引导机制,要求坚持市场化的运作,鼓励各个龙头企业的参与。因此,在江西省茶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上也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保障茶产业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发具有特色的茶文化艺术,提高品牌影响力。
2.3 丰富的茶文化底蕴
江西省的茶文化底蕴丰富,在茶文化艺术的发展中要发扬“古韵茶香、强化本土”的茶文化景观民俗,彰显出独特的发展优势,将田园风景、农耕特色、茶故事等融入到文娱等各个方面。
3 “互联网+”背景下江西茶文化艺术的发展路径
3.1 借助“互联网+”强化江西茶文化艺术资源的整合
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于江西茶文化艺术的发展也需要走数字化、智慧化的发展道路,可将江西茶文化资源用可视化、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建立茶文化资源库,通过数据化的采集破除茶文化艺术发展中存在的困局。
针对江西茶文化艺术的历史性特点,首先需要做好实地调研工作,采访专业人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于已经受损的茶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修复,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各类资源存储下来,建立数据库体系。这需要由政府牵头建立支持系统,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前编制可行性的数据库建立方案,立足于江西各地茶文化艺术的特点从多方来着手。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茶文化艺术都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还需要从价值功能、文化作用角度来主动的破旧立新,对于不符合主流社会价值的茶文化艺术要将其扬弃,确保数据库中的各类茶文化艺术内容都是精华所在。
其次,在江西茶文化艺术资源的开发上还要确立大数据思维,增强共享意识,很多优秀的茶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通过信息化、电子化的方式进行保存是一个有效的发展对策,对此,需要用好政务部门网络载体,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茶文化资源网站,迎合受众的接收方式,将茶文化艺术的传承从传统灌输模式转化为主动性的获得方式,从技术层面助推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让江西茶文化艺术能够通过网络渠道传承开来。
3.2 利用“互联网+”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
近些年来,国内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一直方兴未艾,但是与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相比,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时间非常短,还处于初级阶段,鉴于江西的悠久茶文化历史,也可搭乘“互联网+”的快车道,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
一是打造线上茶文化展馆。线上展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茶文化艺术传播渠道,也能够使茶文化资源在“互联网+”时代下得到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可以利用 VR技术建立数字虚拟展馆,使用户能够参观江西茶文化的人文历史;另一方面,打造出互动性强、功能全面的茶文化艺术展馆,生动展现江西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使茶文化艺术的传播不受时空限制[3]。
二是创新茶文化旅游体验方式。立足于江西省茶文化资源的现实状况增加一些实体展馆的网络设备。江西是一片茶文化沃土,可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优势将江西静态的茶文化艺术资源转化为具有互动性、娱乐性、体验性的主动性参与资源,积极汲取其他地方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各个茶叶大省的经验,打造文化和旅游于一体的茶文化传承地,既坚持了传统,又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突破。
3.3 利用“互联网+”开发茶文化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与相关的衍生品是表达茶文化内涵的手段和方式,这也是现实性、历史性的结合产物,“互联网+”时代下多元化的文化纵横,要传播茶文化艺术,那么就需要占领网络主阵地,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和提炼,根据江西的区域特色创设可以满足新生代群体需求的茶文化创意产品与衍生品,提升茶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一是要萃取江西茶文化艺术的经典元素,遵循以人为本的开发原则,通过“文化+创意”的方式凸显出文创产品的创新性。茶文化艺术资源是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之间的结合体,在提炼过程中,既要注重有形的茶文化元素,也要提取制度、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二是要强化数字技术的应用。不管是茶文化艺术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还是“互联网+”时代的茶文化文创产品,最重要的就是要彰显精神内涵。在设计时,可以大胆引入新技术、现代化科技,使茶文化艺术文创产品可以通过多元渠道展示出来,让江西悠久的茶文化艺术可以活起来。
三是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推广渠道。信息时代使得文化传播有了科技的支持,在推广茶文化艺术的过程中也要坚持线上、线下的推广渠道,用互联网为茶文化的传播来赋能,创新工作理念,提升茶文化文创产品的知名度和创意性,注重增强人们的认知,借助科技手段使得茶文化艺术能够传承开来,充分发展微信、微博、抖音等传播渠道,采用多种宣传举措打响江西茶文化艺术品牌。
3.4 用互联网手段开展茶文化艺术宣传教育
一是建立茶文化网络教育阵地。深藏在地域的茶文化资源能够利用互联网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江西茶文化艺术具有一般茶文化的资源共性,也有江西独特的地域风貌,因此,需要建立线上教育平台,深挖江西茶文化的资源禀赋,围绕互联网作为宣传阵地,让江西的茶文化艺术能够“走出去”。还要改善教育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备,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等各类场馆就近开展茶文化体验教学,为广大中小学生、大学生提供茶文化第二课堂[4]。目前,江西茶文化资源的配套设施建设情况不太理想,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有限,对于茶文化资源的传承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出政府的力量,争取相关部门的帮助,规划一批具有科技含量的茶文化艺术教育基地,积极融入当地的地域特色和茶文化资源,提高茶文化教育的质量。还要规划茶文化网络教育课程,打造江西特有的茶文化课程内容,立足于江西的本土优势,邀请各个研究院所、高校以及专业人士的介入,精心打造经典茶文化艺术课程,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双向反馈渠道。
二是利用虚拟现实增强宣传教育效果。除了抓好实地教育之外,还应当开展内容新颖、主题鲜明的线上茶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紧扣时代发展热点,夯实主流价值观念,让江西茶文化艺术与其他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加深受众的理解,对接各个高校、企事业单位,让更多群体能够了解江西悠久的茶文化艺术资源。还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新教育模式,比如,借助VR技术,通过听觉、视觉的立体化运用可以营造出一个个虚拟的世界,这种虚拟现实手法能够将受众置于到一个独特的茶艺视听空间中,打破茶文化传承的时空界限,优化了体验。如,可通过VR技术再现唐朝时期江西茶产业的发展盛况,让受众在这种丰富的场景中感受江西茶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3.5 完善“互联网+”背景下茶文化艺术的开发保障条件
一是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互联网是信息传输的“最后1公里”,做好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普惠性工程,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江西省需要着重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缩短茶文化艺术与人们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茶文化艺术的感召力和影响力[5]。具体来看,需要持续推进通信网络的“全覆盖”,尤其是要关注偏远地区,持续对网络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升网络的覆盖范围,还可建立专门的茶文化艺术资源网站,系统性的江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艺术整合起来,增加高科技设备配备,将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到实处。
二是培育综合型人才。茶文化艺术的传承离不开综合性人才的支持,目前,江西传统的人员队伍和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下茶文化艺术的开发和传承要求,为了紧跟文化资源的创新步伐,还需要强化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出本土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优势,建立茶文化资源研究基地,加强交流与互动,实现本土力量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另外,还要重点提高网信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使之了解江西优秀的茶文化发展进程,培育一批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使之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下茶文化艺术的传承要求。
4 结语
在“互联网+”战略的推进下,网络空间也成为了宣传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江西茶文化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艺术,具有经济、物质和非物质的属性,是江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带动地区经济提质增效的有效动力。在“互联网+”背景下,为江西茶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对此,需根据江西茶文化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创新发展路径,促进资源整合,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开发与茶文化艺术相关的文创产品,同时持续做好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走人才发展战略,让江西优秀的茶文化艺术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走向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1] 江美莲,侯彤彤,饶攀. "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西茶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 ——以婺源绿茶文化为例[J]. 福建茶叶,2023,45(2):141-143.
[2] 李丽娜. 江西茶文化市场开放研究[J]. 农业考古,2016(5):103-106.
[3] 马红艳. 互联网时代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探究[J]. 福建茶叶,2022,44(8):45-47.
[4] 贾丽霞. 互联网环境下的茶文化传播模式探析[J]. 福建茶叶,2021,43(2):279-280.
[5] 罗宝艺,李斯亮,石志英,等. 苍梧茶香 ——六堡茶文化在"互联网+"模式下的创新与发展[J]. 品牌研究,2021(31):28-30,42.
作者简介:吴萌,1988年6月,女,汉,江西省南昌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分析与审美教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