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的户外运动
摘要
关键词
幼儿教育;户外运动;开展
正文
一、 开展户外运动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
老师要认识到户外运动对于幼儿生活和成长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大户外运动的开展力度。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适度的原则,户外运动也是一样。只有适度的户外运动,才能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增强身体素质,活跃身体机能,但如果户外运动太过频繁,太过剧烈,都会给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压力和负担,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身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这一点有足够的认识,并且要做到适度,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2.幼儿主体原则
幼儿才是教育的主体。从户外运动的组织形式、开展的频率到适时的调整等诸多细节,都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幼儿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户外运动进行适当的设计,并吸引幼儿加入到其中,从而达到促进幼儿成长发展的目的。从成人化的视角来看,不考虑幼儿实际需求的户外运动明显是不适宜的,也是非常不恰当的,并不能有效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户外运动中也将难以实现成长发展。
3.针对性原则
户外运动的组织和开展并非可以随意而为,应该以促进幼儿成长发展为根本目标。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保证,户外运动拥有非常强烈的针对性,也就是要保证,户外运动可以对幼儿成长所需要的各项要素进行有效的锻炼和发展。比如,在“趣味投篮”户外运动项目中,我们可以用最普通的废弃轮胎做篮框,几个废弃轮胎靠得很近,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孩子们投篮的难度,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把篮球扔进废弃轮胎里。这项趣味户外运动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它的锻炼目的是明确而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可以帮助提高幼儿的上肢肌肉力量、手眼协调能力和四肢的灵活性,并且可以让他们在投篮练习的时候,学会对自己的力量进行控制。这种有趣的户外活动,只要参加的多了,自然也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4.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指的是,开展户外运动时,需要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要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并产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乐意参加,才会积极的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来。如果他们只参加几项常规的户外活动,那么幼儿就会丧失对户外运动的兴趣,也很难达到锻炼多项身体素质的预期良好效果。唯有户外运动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并且将重点放在了不同的运动锻炼目标上,孩子们才可以主动地参与其中,且在全身心融入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各部分的机能。
二、幼儿教育中的户外运动开展
1.利用有限场地,科学合理规划
幼儿园的户外运动空间一般都比较有限,所以我们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一些幼儿园的户外场地相对较大,但也要做好科学的规划,才能让户外运动的价值最大化。户外运动在促进儿童体质发展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运动方式,使儿童获得全方位的体育锻炼,我们可以将户外运动场地分为跑跳区,钻爬区,平衡区,投掷区,骑行区,攀爬区,这几个区域既能促进儿童体质各部分的发育,又能实现相应的动作技巧的有效训练。在设置这些活动区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安全,一是运动量要适当,二是要保证材料和运动器材的安全,以免孩子受伤。在运动量上,要注意每一个活动区的布局,比如跑跳区的运动量大,就可以紧挨着钻爬区,这样就可以对儿童的运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因为儿童对运动的兴趣是多变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儿童对不同功能的区域进行布局,这样也可以对儿童的运动量进行控制。在运动区的设置上,不仅要为儿童提供基础运动的发展空间,而且要为儿童提供综合性的训练空间。
2.材料器械种类丰富,分层投放具有挑战性
在放置户外运动材料的时候,我们要将难度考虑进去,体现出差异性,在难度方面,我们可以将它们划分为难、较难、易、较易等几个等级,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求。但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运动区,都应该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并且要有足够的种类,这样才能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户外运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培养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另外,在放置运动器材和材料的时候,也要注意它的娱乐性,例如,在钻爬区,老师布置了一个“我是一个勇敢的小士兵”的游戏场景,并放置了一些合适的器材,比如爬行垫子、障碍物等,并设定了攀爬的路径,通过这种游戏,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习了爬行,锻炼了他们的手眼脚的协调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爬行技能。在材料的摆放上,应体现出分层的特点,以培养孩子的挑战性。而事实也表明,越是有挑战性的项目,越是吸引人。比如在攀爬区,我们就可以放置不同的梯子,刚开始,幼儿总是会选择比较低的梯子,等他们有了足够的经验,再去尝试更高的梯子。当儿童们在玩耍这种类型的器械的时候,老师们除了要对他们进行激励之外,还要在一旁进行保护,这样才能保证儿童的人身安全,在促进儿童体能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他们在运动中的自信心。
3.学习“一物多玩”,促进幼儿体能发展
在幼儿园的户外运动中,尽管我们已经提供了很多的材料,但我们仍然要倡导“一物多玩”,这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对户外运动的积极性,也能够促进孩子们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例如,一些老师在组织和开展户外运动的时候,会带领孩子们,邀请家长们利用周围的废弃物质来制作玩具,通过对废弃物质的“二次利用”,也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孩子们发现,废旧的饮料瓶装上沙子,可以做成小型拉力器,装上水举在手上,可以作为平衡游戏中的一种辅助材料,还可以把废旧报纸制作成小球,用来进行各种球类运动,甚至还可以让小球击打矿泉水瓶,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们探索的兴趣。所以,在开展户外运动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智慧,指导儿童“一物多玩”,从而达到身体训练的目的,同时也能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4.融入趣味游戏,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户外运动中,并相应地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幼儿园的教育者们必须要保证户外运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就是说,户外运动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并且能够将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完全激发出来。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将有趣的游戏巧妙地融入到户外运动中,使其更具趣味性。
比如,在某一次户外运动中,老师可以将训练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作为运动目标,让他们能够通过助跑、跨跳的方式翻越障碍,并对他们的腿部肌肉进行强化。老师并不是简单地让幼儿进行跳跃等运动锻炼,而是有意识地将其融入到一种有趣的游戏中。游戏所需的材料很简单,有普通的海绵棒,也有符合儿童身高的障碍栏。游戏的规则很简单,也很容易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游戏材料分开摆放,孩子们要先沿着一根海绵杆爬,然后以倒爬的形式顺着第二根海绵棒爬,等两根海绵杆都爬完了,再跑出5米左右,穿过间隔摆放的障碍栏,触摸到终点的隔离桩,然后迅速回到起点,最快到达起点的那一方,就是比赛中的赢家,然后,获胜者之间再进行比赛。这种有趣的游戏,让户外运动变得更加生动,孩子们还没有接触过这种运动,所以,他们很容易就被这种运动所吸引,完全沉浸在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很兴奋,很专注,很乐意参加。可以说,在这种趣味户外运动中,预定的运动目标也能得到有效实现,而这都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教授安全技巧,保障幼儿安全的参与
与室内活动相比,户外运动更多的是让幼儿去跑、去跳,去真正的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运动当中,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伤害。身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运动的时候,要多讲多说,时刻提醒幼儿不要做出对自己或他人生命安全有威胁的行为。在户外运动中,教会幼儿足够的安全技巧,也是保证幼儿能够安全地参与到户外运动中,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它的价值不可小觑。
比如说,带着孩子们进行跑步锻炼,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户外运动。但是,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必须要意识到不能直接让孩子们去奔跑,而是要想办法让孩子们做好准备,比如先原地做做操,也可以是小范围的跑跑跳跳。当然,老师也可以给孩子们讲解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做,通过适当的热身,可以让身体各个部位的组织都获得足够的放松,让身体变得更有活力,为后面的跑步作好准备,可以降低直接跑步对身体骨骼、心肺等的影响。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孩子才能按照老师的指示,进行热身活动,为之后的户外跑步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孩子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也学会了这一安全技能,懂得在进行强度比较大的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
再比如,在进行一项具体的户外运动时,对于自身的着装也有很高的要求。老师要告诫孩子们,在进行户外运动前,要仔细地对自己身上的衣服进行仔细的检查,看有没有绳、链、金属物等配饰,能够摘下的要尽可能地摘下,不能摘下的也要进行妥善地调整和处置。老师要给孩子们做一个详尽的讲解,衣服上有绳、链或者金属物,很可能会在运动时发生缠绕,会伤害自己或者影响别人。孩子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了户外运动的安全,也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重视这一方面,从而建立起安全意识。
6.创新形式,调动户外运动参与热情
要想将幼儿户外运动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老师就必须在选择活动的载体方面下更多的功夫,积极地探索出更多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户外运动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幼儿参加户外运动的积极性,提升幼儿在户外运动学习中的参与效率。比如:游戏活动、竞赛活动、合作学习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是幼儿户外活动形式创新的常用的切入点。以这一点为依据,教师应该以户外运动内容的特征为依据,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进行灵活的选择,增加户外运动教学的新颖性,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户外运动的过程中,更好地达到运动训练的目的。
例如,组织“平衡木”比赛。如果教师仅仅采取轮流通过平衡木的活动组织方式,则会放大运动的乏味性,慢慢地降低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老鹰抓小鸡”这个活动来进行创新,首先,两个孩子分别扮演“老鹰”和“鸡妈妈”, 再让其他幼儿在“鸡妈妈”的保护下,拽住前一个人的衣角通过平衡木。如果幼儿从平衡木上掉落,则需要迅速返回出发点重新通过平衡木,老鹰就必须站在平衡木下,等待“小鸡”的掉落。因此,教师可以在孩子们熟悉并喜爱的游戏中,展开创新性的设计,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们在户外运动中的参与积极性。
7.加强鼓励,提高幼儿的户外适应性和交流能力
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参加游戏,并在活动中表达自己,分享自己的感受,获得认同。但是,许多老师和家长对于儿童的户外运动的管理比较粗线条,对于户外运动的主题设计、活动要求、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关注不够,懒得组织户外活动小组,缺少对儿童活动技巧的发展和精神的培育,对儿童在户外运动中遇到的问题乏于应对,无法将问题变成教育机会。儿童喜欢鼓励的言语和行为,一次鼓掌,一个笑容,一句称赞,常常会激发他们主动参加户外活动,并愉快地融入其中,让他们爱上了幼儿园这个“大家庭”。 对此,教师要用心去创造户外运动的条件,要对幼儿的参与和合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幼儿的户外适应性,让他们在户外运动中可以得到安全感,可以体验到快乐感,还可以提高融入感。
参考文献:
[1] 钱愿秋.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现状与组织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26(7).
[2] 毕甜甜,邹海瑞.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20(1).
[3] 李理新.利用游戏因素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来自早操活动游戏化设计的实践与思考.生活教育,2019(8):95-96.
[4] 朱晓燕.幼儿园户外体能运动“大循环”的尝试与实践.江苏幼儿教育,2020(4):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