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谢爱和

江西省临川第三中学 344000

摘要

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努力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此,文章重点讨论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正文


一、物理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重结果,轻过程

本质上而言,物理是一门探究性学科,其对学习者的能力、思维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在是实际教学中,物理属于一门探究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意识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多的讲解理论知识和定律,甚至是直接让学生背诵物理结论,缺少探究和推导的过程。而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方式,限制了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发展。物理结论与定律都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的,而且探究过程的本质是思维的拓展与延伸。如果缺乏过程的理解和参与,那么学生将难以架构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也难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和内化。

(二)重知识,轻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未能够关注到学生自身的参与。换言之,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对于教学工作而言,这种模式可以更加快速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难以达成对学生能力培养、对物理知识深度理解的目标。与此同时,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练习题,才能够得到更高的分数。而学生在做题时,只是机械的做题,并不了解知识的本质特点,也难以形成对物理知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质疑。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高中生在物理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缺失,导致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参与度降低。高中生的社会经验不足,认知能力比较弱,也是学生物理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高中物理知识点难度高,学习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受到智力、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一些知识点时往往会面临着较大的阻碍。知识点多,难度高,再加上课时等因素影响,很多学生在教学中采取拉进度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的物理综合思维受限制。

(三)重习题,轻方法

受到高中物理教学进度的影响,教师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学进度过快与学生思考时间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必修一物理原理的相关知识点,教师过度重视知识点的讲授,忽略了引导学生探究与理解物理事物,进而影响了学生的综合思维。

不少物理教师青睐于让学生做题,通过做题强化记忆和知识的应用。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大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但是加大了学生的课业压力。高中阶段的学习比较紧张,如果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学生将难以理解,且无法感受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除此之外,题海战术只会让学生在遇到相同问题时,一味地模仿教师的思路与方法,缺乏创新意识,难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创新和处理问题,甚至是降低学生的综合学习效率。

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物理教学认知缺失,而忽视高中物理学习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只引导学生模仿他人的绘画作品,降低了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未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而并未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造成了学生想象力严重受限。伴随着科技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数教师开始尝试开展信息化教学,高中物理课堂也不例外。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但是教师只是将目光放在课件的制作方面,未能够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忽视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只是将所需要讲解的内容完全呈现在课件上。

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一)自主预习

通过提前学习,能够初步把握物理教学内容,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提前发现课程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探究问题的答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高度关注这一部分内容,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探索,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结合新课标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利用课前预习,帮助学生初步把握物理教学内容,为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例,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然后编制本节课的导学案,课前,将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及时的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完成对本节课内容的初步预习。除了教师设计问题之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深度预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自己预习中的问题与教师讲解内容的冲突,然后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分析问题的可行性。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度思维的高效实施,提升课前预习的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

物理教师要结合基本学情,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科学组建学习小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之间互助,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之间明确分工,分担不同的角色和人物,并不定时的更换角色,提升生生互动的时效性。

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探究问题:

1)如何处理纸带找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2)如何用表格法处理数据,进行合理猜测。

3)如何掌握并描述画图的一般方法。

课堂上,学生可以先结合问题进行自主思考,然后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制作思路,大家相互协作完成任务。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在课堂中教师首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学生增强自信,变“配角”为“主角”,激发学生内心的创造欲望。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为了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注意课堂的指导,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组建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依据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同时搞好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学实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三)创新方法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不论是难度还是广度都有提升,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引导下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解题方法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重点,解题方法在这里指的是教师在组织物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一般为了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解题能力和学习自信心,教师需要使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在物理教学方法反思方面,首先教师应当评判物理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反思在物理教学方法使用中学生是否感兴趣,该方法是否帮助学生积极的开展对物理教学素材的理解。其次教师应当评判物理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即物理教学方法是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实施,是否和物理教学很好的融合。最后教师应当评判物理教学方法使用中的不足。物理教学方法是否发挥了自身的效果,物理教学方法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短板,有哪些地方老师没有关注到等,这些都是物理教学方法反思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重复性的实验和修正之后,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不管实验操作的过程如何精准,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采取哪种方案的误差是最小的”。

 

如上图所示,一共包含有5种实验方案,其中,前两种方案属于自制道具,需要学生进行精确的测量,根据小球和水珠的运动轨迹,进一步验证“平抛运动”的过程。而第三种和第四种则属于教材中的教学案例,往往是需要在实验室内开展的。最后一种是现代数字化物理实验的范围,只有专用教室才可以完成。在课余时间内,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和教师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做好相关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进一步明确实验方案的优点与不足。在不断地对比和尝试中,学生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深刻的体会与感受到物理实验逐步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转变。

在物理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入PK的方式,看每个小组在回答预设问题方面的完整程度与正确率。尤其是针对其中回答不佳的小组。教师要特别留意并积极反思他们的问题在哪里,是小组整体学生的物理基础过差,还是小组内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不足,或者是他们的物理学习方法、物理学习态度不佳等,这些问题的探索和研究都有助于增强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师反思物理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更有效的探讨物理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为教师随堂调整物理教学方法,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提供支持。

(四)训练反馈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课后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1.某同学在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做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时,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应使用46V直流电

B.使用时应当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C.也可以用干电池作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每打完一条纸带要及时切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纸带上留下的点迹中有5个连续清晰的点,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测出从第1个点到第5个点的距离为20cm,则()

A.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m/s

B.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5m/s

C.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0m/s

D.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50m/s

反思提升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评价中,重点在于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地位,同时更加倾向于以分数进行排名。这种具有竞争性质的评价,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弱化了学生的积极性。基于小组合作的评价,将学生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组间竞争,主要表现在小组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打造出一种组内成员相互配合、组间成员相互竞争的互动模式。在这样的评价中,重点从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大家合作达标,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可以获得教师或者是同伴的认可,最终获得成长与进步。像这种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的方式,更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的突破了竞争教育的怪圈,最终达到理想的反思提升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理念受到了较大的挑战。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优化,必须要不断地优化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过程、完善知识结构,才能够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切实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史国贤.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策略思考[J].理科爱好者,2023(03):128-130.

[2]欧剑雄.以核心素养培育促学生学科能力发展——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建议[J].福建教育,2023(24):54-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