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探析
摘要
关键词
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正文
一、营造良好阅读环境,提升学生阅读效率
阅读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调动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对阅读产生极大的乐趣。想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前提就是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其中便包括在校期间的阅读环境、家庭阅读环境等。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良好的阅读氛围必不可少。
1.学校阅读溢满书香
对于学校来说,创设良好的阅读范围,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可以为学生们创建可以阅读的场所和环境,比如校内图书馆、阅读角、图书阅览室,再或者定期举办阅读比赛、图书互鉴活动等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全方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当堂阅读,一方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加深学生的见解和认识。比如在《乌鸦喝水》文章内容学习前,让学生自主预习,争取课前十分钟让学生将故事梗概进行讲述。阅读完之后,教师可以借此创设一番情景,提前准备好一杯水和石子,让学生自主操作实践,用各类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活跃课堂,也能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2.家庭阅读浸润书香
家庭阅读氛围的培养同样必不可少。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需要学生在学校内掌握阅读能力,更需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进行巩固,温故而知新,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被动式的作业或任务。家庭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最重要的就是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家长要帮助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与孩子共读,创设一个愉快的阅读环境。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对阅读内容进行复述,确保孩子能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充分理解,而不是流水账式阅读。此外还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给孩子创设情景,让孩子更加深入了解阅读内容,寓教于乐,既增长见识,也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善用有效阅读方法,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1.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发散思维
如今伴随各类互联网软件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阅读也起到了一定辅助作用。如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将大大促进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我们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就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形式,将阅读过的内容用导图框架构建出来。学生在总结所阅读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文字、色彩、线条等进行充分绘制,既有色彩艳丽的图画,又有不同颜色的字体,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既能感受阅读魅力,又能享受阅读的乐趣,一举两得。
2.善做读书笔记,提升阅读素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是最能检验阅读水平和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还可以弥补脑力不足,让学生通过做读书笔记积累大量阅读素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在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透过笔记发现阅读中尚未发现的新问题,反复思考寻找答案,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教师也要养成定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的习惯,督促学生主动记笔记、善于做笔记,通过写读书笔记来让阅读成果形成深刻记忆,进而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三、课内课外阅读结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要主动将课内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引入课外阅读文本,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拓宽学生视野。这需要教师在做好日常教学准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将课外阅读文本引入到课堂中去。如在《司马光》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借此向学生推荐其他历史人物,简要提下这些人物的历史故事和丰功伟绩,让他们对这些人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产生兴趣,包括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等等。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主动关联,课上阅读为主线,课外阅读是辅助。为了检验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分享自己阅读到的好内容、好故事,教师可以每周抽出一堂课的时间,专门用作课外阅读分享,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分享自己认为的好故事,大家互相交流沟通。一节课虽短,但却让多个阅读素材集合,学生们也有了更多的阅读素材,阅读能力和见解也大幅提升。
总之,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基础和前提,不但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率,让学生充分理解阅读、爱上阅读,并不断培养想象力和创新力,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作为教师,更应准确掌握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具体内核,将其与语文课程充分融合,制定出更加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案,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朝着更加高质量化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婷.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借助阅读分析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 小学生(中旬刊),2023,(04):133-135.
[2]郑兰兰.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思路[J]. 当代家庭教育,2023,(02):213-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