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知识渗透的高中语文教学初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付华丽

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一中学 844001

摘要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有必要融入历史知识,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学科交互格局,还可以引导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步入到更加高质量的状态,对于高中生而言,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会因此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升。当然在此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能够正确看待历史知识与语文学习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字、在词、在成语、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入对应的历史知识,确保历史与语文学习实现无缝对接,这样就可以构建更加理想的高中语文学习格局。


关键词

高中语文;历史知识;渗透策略

正文


一、历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分析

古代有一句话叫文史不分家,而语文和历史更是紧密相连。就高中语文教材而言,大部分的教材都是对历史事件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有些文学作品,它们基本都包含着一定的历史内涵,所以,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把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地融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全面提升和发展语文素养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育被赋予了一个崭新的使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在语文课堂中,利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对其进行渗透,可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使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比如,在《孔雀东南飞》这门课上,老师可以把这段时期的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对这门课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2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语文课堂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知识性的教育外,还要对其进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而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渗透,从而让学生们在历史传统文化的引导和感召下,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冲击

在当今世界,由于世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文化交融。随着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的学还存在着盲目崇拜、忽视传统文化等问题。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关注语文教育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并主动地担负起继承中国传统的责任。比如,在祝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传统的文化知识来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基于历史知识渗透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1绘制历史图表

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语文一直都是重点学科,不仅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责,所以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篇幅的文言文,而这一内容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而在对古代区域划分及地名展开讲解时,教师可通过绘制历史图表的方式去直观且形象地进行展示,以此作为教学文言文的重要工具,不仅能够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相关内容时,文中写到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而大多数学生对古代楚国、秦国、晋国等地理位置并不清楚,更不知晓函陵、氾南等地的具体位置,虽然在教材中会对部分古代地名进行注释,但很多学生不重视,也会造成在学习中无法清晰认知地理位置的情况。所以,教师可以采取绘制历史图表的方式去解决这一问题,并且高中语文教材中还有诸如《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过秦论》《鸿门宴》等一系列课文,这些课文的发生时间多为春秋战国阶段,尽管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够了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关系,但个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并不清楚,倘若教师通过绘制《春秋列国分布图》去形象直观地表达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便能让学生这些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2创设适宜情境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历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情境认知论者认为,只有将学习镶嵌在它所进行的社会的和物理的境脉中时,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

每一篇文章都有相关的社会境脉,一些具体生动的历史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生直接学习《离骚》时,看到生词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但是讲到端午节的来历,讲到张仪欺骗楚怀王、屈原被流放等故事,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回到战国乱世的情境,了解屈原洁身自好的品行与赤诚的爱国之心。古代文学时间久远,与当今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一些生动的历史影音资料可以引发学生共情,为学习提供情感预备,也可借助网络历史博物馆、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素材还原情境以拉近时代距离。比如讲到《短歌行》中的契阔一词,如能结合符契的文物图片进行讲解,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到契合的含义,这样既可以增加古代文化知识,又可以加强对字词的记忆。

在创设情境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情境,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要求通过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厦门的学生可以参观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撰写调研报告或是尝试小讲解员工作。也可以结合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劳动光荣单元任务,根据当地改革创新的故事进行劳动创造专题研讨。

3开展专题讲解

历史文化常识分散于高中语文课文中。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历史文化知识,需要对之进行专题性的归纳总结。

首先,确定主题。在进行专题性归类总结前,笔者结合课文的历史文化常识内容和教学进度确定主题。专题性归类总结历史文化常识要与课文的学习进度结合起来,通常是趁热打铁,及时总结归纳,以免因时间长久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

其次,布置预习。确定主题后,笔者就将围绕主题确定的相关问题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问题对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总结。如在确定主题是讲解、归纳古代文体的文化常识后,笔者就布置学生预习:

1.《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离骚》《雨霖铃》是什么文体?2.《窦娥冤》《过秦论》《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阿房宫赋》)是什么文体?3.这些文体形成于什么历史时期?4.这些文体有什么不同?5.中国古代文体有哪些?对应的课文有哪些?通过自学,学生在笔者随堂讲解的基础上对古代文体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提高课堂效率建立了基础。

再次,专题归纳总结。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课文内容对古代文体常识进行了归纳。通过归纳学习,学生知道了这些课文的文体分别是乐府诗、古体诗、楚辞、词、戏曲、古代散文、骈体文序言、赠序、赋等。同时,笔者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文体形成的时间、代表人物、代表作、特征等。此外,笔者结合语文课文内容还对不同历史朝代的主要文体进行了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到唐朝除了唐诗之外,还有散文、传奇小说等。

通过专题讲题,实现了对语文历史文化常识的归纳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温习了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印象,学会了知识归类,而且对之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促进了学生不断积累历史文化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教学中,将语文与历史学科进行整合教学,对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不仅能提高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历史文化方面的效率,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官,使学生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品质,最终让学生能具备更全面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子钰.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 ——以高中语文与政治、历史的融合为例[J]. 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20(1):3-5.

[2] 马鹏飞. 探究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历史文化"的渗透[J]. 神州,2019(7):1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