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能训练的中职体育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中职学校;体育课堂;体能训练
正文
一、中职学校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从笔者所在学校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体能训练的现实情况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值得高度关注:第一,课堂教学“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步入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教师普遍先向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学生也由此产生了体能训练的抵触感。第二,规定任务、组织训练。以“发号施令”的形式规定训练过程,缺少师生间的互动环节以及有趣味性的训练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三,积极组织身心放松活动。在课堂结束部分教师普遍重视学生身心放松,但缺少全面的课堂教学总结(特别是体能训练总结)和客观的教学评价。这三方面显然都会严重影响中职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效果,也是其问题的具体表现,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与科研工作中加以高度重视。
二、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有效开展体能训练的策略
(一)高效落实课堂导入,激发学生课堂体能训练兴趣
众所周知,在从事任何活动过程中,良好的开端往往都是成功的一半,中职体育课堂有效开展体能训练也是如此。在这里,教师认为良好的开端就是高效落实课堂导入工作,因为学生参与课堂体能训练的兴趣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而创设理想的课堂情境则是最有效的选择。以《田径-短跑技术》教学为例,教师在宣布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后,随即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以求学生能够将分散的注意力尽快集中起来,为顺利导入课上教学活动主题做好铺垫,即:“同学们了解过当前国际田联赛事吗?哪位短跑运动员的成绩保持的最好?”由于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收看并关注国际田联黄金联赛和钻石联赛,所以该问题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学生的高度关注,随后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短视频与学生分享,以供学生深度思考。在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则是与学生共同分析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特征,并向学生明确指出这些运动员之所以成绩优异,不仅仅是将基本的技术动作进行了高度的规范,同时还做到了体能的不断提高和合理分配,学生在课上勤加练习势必也会有理想的收获,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正相关,随之引入本课所要学习的主题。这一过程显然为学生创设出了理想的问题情境与比赛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课上学习的欲望,同时也激发出了学生课堂体能训练的兴趣,为新课教学有效开展相关技能和体能训练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合理选择课堂教学手段,科学设置学生体能训练负荷
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通往成功的道路,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多样性往往意味着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途径更加合理,通往成功的道路更宽阔,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有效开展体能训练显然也不例外。其间,教师认为以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往往能够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学生体能训练负荷也能够保持高度科学合理。以《田径-中长跑技术》教学为例,在进入到新课教学阶段后,教师并没有开门见山,直接向学生布置技能学习和体能训练任务,而是通过一个具有互动性的话题,让学生不仅能够让体育技能学习的热情得以进一步巩固,同时还能将体能训练的兴趣长时间保持,即:“有哪位同学能够将田径赛场上自己崇拜的运动员的跑姿模仿出来?”随后教师结合学生跑步姿态的模仿,顺势将标准的“摆臂动作”“前脚掌支撑动作”“后脚扒地动作”“步幅与步频”“呼吸节奏”进行分解与示范,并鼓励学生跟随讲解与示范过程进行标准动作的原地模仿,以此为基础向学生明确技术动作知识,还有一重要条件就是“体能”,而本课就要通过趣味游戏的形式,进行上述技术动作和体能训练。在进入到“随堂练习”环节后,教师先向学生明确“变速跑”“交替接力跑”“障碍跑”三种游戏形式,并将游戏的规则向学生明确。随后,教师倡导学生自由分组、自行设计战术、自行开展经验归纳总结,但游戏必须以标准的技术动作来完成,教师则是扮演裁判员和观察员的角色,记录学生技术动作应用和体能消耗情况,在游戏活动临近尾声后,再鼓励学生进行一组“冲刺跑”游戏,向学生阐明体能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再次增加运动量是提高自身体能储备最有效的方式,并在游戏终点处设置相应的小奖品,以激励学生体能训练的斗志。最后,在新课教学的最后一刻,教师则是根据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再针对学生技术动作的使用和体能的分配情况进行集中点评,由此确保学生在自己生理范围内完成体能训练负荷,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有效开展体能训练评价,指导学生养成自主体能训练习惯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不仅要有充分的前提条件和动力条件作为支撑,同时还要有足够的保障条件作为保证,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有效开展体能训练自然也不能排除在外。笔者认为,最佳的保障条件往往都会出自“课堂结束”部分,所以有效开展“双主体性”教学评价工作是明智之举,进而为学生养成自主体能训练习惯发挥出强大的指导作用。以《田径-途中跑》教学为例,在课堂总结与评价工作中,教师先是带领学生将课上学习的技术动作要领与过程进行全面回顾,让学生能够说出“蹬地发力动作”“抬腿高度”“摆臂速度”等动作要领,同时让学生说出课堂训练的方式,随后结合学生所说进行补充,并将注意事项再次强调,确保学生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技能结构和学习方法,为学生自主开展体能训练提供有力保证。在此之后,教师针对学生课上学习成果与状态进行客观点评,让学生不仅能够意识到普遍掌握了哪些动作要领,还要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还有哪些动作要领的掌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个别学生应该在哪些方面加以高度重视、课堂学习的整体积极性如何、体能状况达到了怎样的水平,同时将最为有效的课后练习方案和保持最佳学习状态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本课基本技能和提高自身体能水平的自信心,这显然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自主体能训练习惯的养成。最后教师在组织学生身心放松活动时,鼓励学生结合课堂学习的全过程,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同时提出自认为理想的建议,这些显然都是促进学生养成自主体能训练习惯的动力条件所在,将其视为今后课堂教学体能训练方案设计与调整的侧重点,势必会为不断提升课堂体能训练成果带来强有力的保证。
结语
综合上述论点可以看出,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切实有效的开展体能训练工作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既要求教师要掌握体能训练的现实状况,还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方法,由此才能确保课堂体能训练达到甚至超出预期。为此,不断深化上述论点自然成为广大中职体育教师今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当代社会培养高质量技术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参考文献
· [1]诸葛运国.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探究[J].青少年体育,2022(06):106-107.
· [2]石毅.通识教育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7):175-177.DOI:10.16655/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