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脾胃病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循证护理;脾胃病;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
正文
在临床当中脾胃病较为常见,是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在疾病类型上较为丰富, 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慢性萎缩性胃炎等[1]。在患上脾胃病过后,疾病会导致患者承担巨大的痛苦,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同时还造成了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对此,在脾胃病患者治疗期间需展开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科学、可行的护理指导,以此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循证护理的运用会让各种护理决策基于科学证据,保持护理工作的专业性[3]。故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循证护理用于脾胃病患者中的护理价值,现将得到的数据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中纳入患者为2021.1月至2022.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脾胃病患者,采用抛硬币分组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研究组中女20例、男20例,年龄20岁到76岁,平均年龄(56.20±5.23)岁,慢性浅表性胃炎、复合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例数分别为14、14、12例;对照组中女19例、男21例;年龄21到75岁,平均年龄(55.41±5.19)岁,慢性浅表性胃炎、复合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例数分别为13、14、13例.经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得知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①为脾胃病患者。②同意知情本次研究。③语言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处在妊娠期。②中途退组。③心肺功能障碍。
1.2 方法
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当中,根据患者的病情提供相关的生活指导、病症对症护理等,让患者知晓疾病知识,懂得护理期间的配合事项。
将循证护理用于研究组当中,方法如下:根据患者的脾胃病类型,总结以往脾胃病患者的护理现状,然后提出循证问题,并在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站中搜索关键词,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取循证依据,并结合患者的护理意愿以及临床经验,制定出可行、高效的护理服务措施。①心理护理:由于疾病的发生,反复的发作,导致脾胃病患者日常身体状况不佳,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差,很容易生成负面情绪。面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循证依据提供科学的心理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诉求,让患者远离不良情绪的影响。②饮食护理:要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方案,科学完成膳食结构的搭配,让患者吃一些温脾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从而降低患者的肠胃负担,缓解患者的病情表现。③生活护理:要尽量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对患者的生活展开指导,使他们日常保持较好的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主动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以此促进食物的吸收与消化。④疼痛护理:可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对于疼痛感比较轻微的患者,可引导患者听轻音乐或者是和旁人交流,以此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
1.3 观察指标
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合患者的呕吐物性状、大便性状、其他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护理效果,使用显效、有效以及无效进行评定。
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依照患者的得分,分成十分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总满意率等于十分满意率加满意率。不满意的得分为<60分,满意的评分为60-89分,十分满意的评分为90-100分。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此次研究中使用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即SF-36,该量表共有8个维度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可分成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两大类,也就是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分数为0-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对护理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即VAS表,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数在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重度疼痛,分数越低,疼痛感越轻微。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有效率
护理有效率更高的组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护理有效率两组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研究组 | 40 | 22(55.00) | 17(42.50) | 1(2.50) | 39(97.50) |
对照组 | 40 | 16(40.00) | 16(40.00) | 8(20.00) | 32(80.00) |
x2 | - | 6.1346 | |||
P | - | 0.0132 |
2.2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两组对比[n(%)]
组别 | 例数 | 十分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率 |
研究组 | 40 | 23(57.50) | 16(40.00) | 1(2.50) | 39(97.50) |
对照组 | 40 | 18(45.00) | 15(37.50) | 7(17.50) | 33(82.50) |
x2 | - | 5.0000 | |||
P | - | 0.0253 |
2.3生活质量
经表3数据知晓,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3生活质量两组比较(±s,分)
组别 | 例数 | SF-36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 | 40 | 57.40±5.03 | 88.25±3.85 |
对照组 | 40 | 57.44±5.01 | 81.27±3.88 |
t | - | 0.0356 | 8.0764 |
P | - | 0.9717 | 0.0000 |
2.4疼痛评分
护理前研究组、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50±1.50)分、(4.64±1.48)分,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为(1.15±1.50)分,对照组为(3.25±1.44)分,经比较得知t值为6.3874,P<0.05。
3讨论
脾胃病属于中医理论下一个疾病总称,通常是指人脾胃功能发生了异常,此类疾病有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特点[4]。为了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建议在治疗期间配合护理,通过护理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帮助患者尽早治愈疾病。循证护理为循证医学影响下的新型护理理念,指的是护理工作中谨慎、明智地将科研理论作为依据,并根据以往的护理经验,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服务,会提高护理有效性,患者也满意此种护理模式。循证护理属于循证医学的一个分支,特别注重持续质量改进,会让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提高,满足患者的合理化需要[5]。在本次的研究当中,将循证护理用于研究组当中,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当中,经分别护理干预后,获得以下结论: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疼痛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论证实了循证护理的使用相较于常规护理而言,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并帮助患者加快疾病症状的消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建议在护理脾胃病患者时接受循证护理干预,不仅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护理有效性,同时也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起友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中的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邢欢欢. 脾胃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13):333-334.
[2]石丹梅. 中医护理技术在脾胃病护理的研究进展[J]. 大众科技,2021,23(10):78-81.
[3]龙雅洁,周小玲,陈燕飞. 脾胃病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技术部分)的适用性筛选[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8):177-181.
[4]杨芙蓉. 中医特色护理联合温脾散穴位敷贴对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的影响[J]. 光明中医,2022,37(11):2037-2040.
[5]龙雅洁,周小玲,陈燕飞,等. 中医护理方案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9):1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