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早期护理干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正文
慢性肾病(CKD)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当CKD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将发生,导致肾脏损伤,无法满足患者正常机体的需求,最终影响多个器官系统,导致尿毒症等综合性疾病的出现[1]。为了延长寿命,患者需要接受血液透析、肾移植等肾脏替代疗法。但是由于肾脏移植手术肾脏资源有限,很难找到合适的配型,因此,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已发展成为该类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在尿毒症血透治疗中,动静脉内瘘是最理想的血透途径。然而,在建立瘘管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瘘管闭塞等并发症很容易发生。而动静脉内瘘的失败已成为血液净化过程中的患者需特别关注的环节,因为它会极大地降低血透效率,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和预后。研究结果显示,对血透患者的早期护理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同时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鉴于此,对本院接收的68例行MHD治疗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旨在进一步分析其实施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一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68例接受MHD治疗的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各34例。研究组,男女比(20:14),年龄43-71岁,平均(56.5±3.6)岁。参照组,男女比(18:16),年龄43-73岁,平均(58.1±3.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MHD治疗指征者;依从性良好;精神正常者;
排除标准:伴严重心脏病者;存在恶性肿瘤者;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了解患者的疾病、文化水平、年龄等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详细告知患者治疗注意事项,并合理为其安排治疗时间。透析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保障患者的安全。进行合理饮食指导,并告知患者尽量选择舒适、宽松、柔软的衣物。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带领患者认识自己的责任护士,并告知患者任何关于疾病治疗的问题都可随时咨询责任护理。责任护士则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基础信息、疾病进展、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面对面的知识宣教以及心理疏导干预。通过制作视频、口头宣教、微信推送等多种方式,使患者能够正确且全面到了解与其自身疾病和治疗相关的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患者治疗时,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工作,评估患者的情绪,通过语言、转移注意力等多种方式安抚、鼓励患者,疏导其内心压力,调整心态,确保其能够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2)治疗环境准备。做好治疗区域的环境护理工作,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整洁的住院以及治疗环境。固定家属的探视时间,另外,需注意不可让无关人员随机进出治疗室。患者的床单、被罩以及病号服单独保管,专人专用,污染后及时更换。每天开窗通风,做好地面、物品的消毒工作,每天应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每月进行1次空气培养。评估患者左右手的情况,如果可以,尽量选择不常用的手进行穿刺,减少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注意保护血管,尽量不在造瘘侧进行穿刺输液、测量血压等操作。(3)内瘘形成后干预:需要定时观察患者创口恢复情况,查看有无出血、渗液等问题,帮助消毒,更换无菌辅料,预防感染。叮嘱患者选择宽松的衣服,将胳膊抬高,注意保暖,避免受压,利于血液回流,可促进内瘘成熟。并且指导患者通过握拳或者挤压橡皮泥的方式进行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10min,每天锻炼不少于3次[2]。指导患者自行监测内瘘的方式,发现问题及时寻找医生帮助。(4)饮食指导:由于血液透析治疗会诱发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降低患者的抵抗力,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需要重视患者的营养补充情况,护士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饮食爱好,计算每日身体能量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帮助制定饮食计划。叮嘱其不要进食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强的食物。(5)并发症干预:①感染:告知患者做好个人卫生,护士做好病区环境护理工作,避免滋生细菌,交叉感染,护理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执行。穿刺后观察皮肤周围情况,如有必要,遵照医嘱为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②出血:完成内瘘术之后,静脉有一个逐渐转化为脉硬化的过程,此时患者的静脉血管内压力会逐渐增加,加上抗凝药物的应用,患者出血的风险增加。因此,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尤其是穿刺的过程中,一定规范操作,避免定点穿刺,合理应用抗凝药物,降低出血风险[3]。③血栓:穿刺前注意仔细触摸颤音,在透析完成之后,指导患者按压止血。遵医嘱合理应用抗凝药物、血管弹性药物,检测患者血压、血红蛋白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
1.3.1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血栓、感染、内瘘闭塞、动脉瘤样扩张、腕管综合征、出血。
1.3.2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指数、物质生活,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系。
1.3.3动静脉内瘘自护知识掌握评分,以本院自制问卷评分,共100分,分数越高,自护能力越强;护理满意度,以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共19个条目,总分19-95分,分数与满意度呈正相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以软件SPSS 22.0分析。计量型数据以(±s)表述,以t对比,计数型数据以n(%)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参照组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 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血栓 | 感染 | 内瘘闭塞 | 动脉瘤样扩张 | 腕管综合征 | 出血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 | 34 | 0 | 1(2.94) | 1(2.94) | 0 | 0 | 1(2.94) | 3(8.82) |
参照组 | 34 | 2(5.88) | 1(2.94) | 3(8.82) | 1(2.94) | 1(2.94) | 3(8.82) | 11(32.35) |
X2 | 5.757 | |||||||
P | 0.016 |
2.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研究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心理功能 | 社会功能 | 健康指数 | 物质生活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研究组 | 34 | 61.34±2.78 | 86.69±5.78 | 63.34±2.59 | 88.29±5.93 | 62.65±2.56 | 87.74±5.56 | 63.41±2.68 | 87.84±5.73 |
参照组 | 34 | 61.46±2.83 | 78.82±4.46 | 63.51±2.78 | 80.11±4.78 | 62.73±2.81 | 79.97±4.44 | 63.56±2.71 | 80.52±5.64 |
t | 0.176 | 6.286 | 0.261 | 6.262 | 0.123 | 6.367 | 0.229 | 5.309 | |
P | 0.861 | 0.000 | 0.795 | 0.000 | 0.903 | 0.000 | 0.819 | 0.000 |
2.3 动静脉内瘘自护知识掌握评分、NSNS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动静脉内瘘自护知识掌握评分、NSNS评分均较参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见表3。
表 3 动静脉内瘘自护知识掌握评分、NSN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 例数 | 动静脉内瘘自护知识掌握评分 | NSNS评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研究组 | 34 | 60.31±5.54 | 89.93±7.72 | 78.14±2.46 | 92.41±2.53 |
参照组 | 34 | 61.02±5.69 | 81.17±6.63 | 78.35±2.62 | 87.72±2.87 |
t | 0.522 | 5.019 | 0.341 | 7.148 | |
P | 0.603 | 0.000 | 0.734 | 0.000 |
3 讨论
终末期肾病是多种急性和慢性肾脏疾病在长期、不可逆的发展过程中最终的结果[4-5]。在当前社会经济状况下,血透仍然是主要的肾替代疗法,而血透通道作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并维持动静脉内瘘这样一条长效、高效的血流通道,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疾病恶化再住院次数以及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和血栓形成等,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血管自身条件、患者的自我管理以及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等因素。因此,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来观察其对减少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6]。
本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82%,较参照组的32.35%明显更低,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护理对于提高血透疗效、减少二次治疗的风险具有显著作用。研究组通过心理、生理、社会和健康指数等多个评估指标发现,其生命质量得分均高于参考组[7]。这表明,科学、体贴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早期护理干预应成为首选的护理模式。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以及动静脉内瘘自护知识掌握评分均较参照组更高,研究结果表明,有针对性且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患者的认可,并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这一发现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8]。就其干预优势进行分析,大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了解不足,因此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时很容易出现依赖性降低的情况。过去在临床上,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的护理干预主要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这种模式比较传统,措施也比较基础,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然而,在"人文管理"的指导下,实施各种措施以保证该模式与时俱进,以符合患者的现实需要。早期护理指的是从患者入院的那一刻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升患者对疾病、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等的认识,并进行必要的纠正。同时,需要注意术前、中、后的护理,并加强手功能的锻炼[9],以实现全程的细致护理。通过指导患者正确的血管监护方式,加强对内瘘血管的观测,能够早期诊断和治疗内瘘栓塞、内瘘血流不畅等并发症,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在内瘘形成后能够更加自我保护,再结合感染、出血、血栓等的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血管通路的使用周期,缓解患者的痛苦,确保动静脉内瘘的正常使用,保障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对MHD治疗患者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减少相关并发的出现,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金媚,李凤娟,黄婷婷.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2,17(14):132-134.
[2]陈华梅.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 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2):84-87+129.
[3]毛雪.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9):42-45.
[4]蔡学兰. 早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信息,2022,35(4):186-189.
[5]周晓未. 早期护理干预模式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 名医,2022,(2):158-159.
[6]张琪. 早期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5):184-185.
[7]徐小娟.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预防分析[J]. 中外医疗,2021,40(2):160-162.
[8]刘梅红. 早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名医,2020,(20):145-146.
[9]邓洋洋,匡飘飘,陈娜利,余兰花,王会.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8):182-183.
[10]陈璇,许细惠,陈漫虹,陈映杏,黄素琼. 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4):174-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