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效果
摘要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泮托拉唑;凝血酶;治疗效果
正文
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发生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等部位出血。药物治疗是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常用的止血药物包括凝血酶、抑酸药物、生长抑制素等,通过给予患者止血药物治疗达到止血目的。并且联合使用两种止血药物治疗干预,能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提高止血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1]。泮托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其具有选择性及稳定性较强的特点,能够有效抑制H+、K+的ATP酶活性,促使胃部的泌酸功能丧失,以此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粘膜酸化严重程度,以此达到止血目的[2]。凝血酶的应用,可直接对血液凝固产生作用,通过促进血液当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提高机体凝血能力,促使血液凝固,以此达到止血目的;并且凝血酶在接触到血管破损位置后,可快速生成小血栓,对受损部位起到修补作用,通过联合应用泮托拉唑,能够迅速达到止血目的,提高疗效[3]。 基于此,本文将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联合使用泮托拉唑+凝血酶治疗的作用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范围在2020年10月-2022年10月间,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均分成2组,参照组、联合组各45例。参照组:男患者有25例,女患者为20例;年龄范围在25岁-68岁,年龄均值为(44.25±4.13)岁;原发疾病类型:胃溃疡患者2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3例,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7例,其他5例。联合组:男性为23例,女性为22例;年龄范围在26岁-65岁,年龄均值为(43.79±3.79)岁;原发疾病类型:胃溃疡患者19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例,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8例,其他6例。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2)意识清晰且认知功能正常者;(3)既往无精神系统病史者。
排除标准:(1)并存心脑血管疾病者;(2)并存免疫、血液系统功能障碍者;(3)近期有消化系统手术史者;(4)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表现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等基础治疗。
参照组应用半托拉唑治疗,予以患者半托拉唑(国药准字H20066959;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药物剂量控制为80mg,将其混合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100ml)中,采取持续静脉泵入方式给药,泵入速度控制为10ml/h;随后应用40mg半托拉唑混合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100ml)中,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每天2次静脉滴注。持续治疗1周。
联合组以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对患者实施治疗,泮托拉唑用药剂量与给药方法和参照组相同;并给予患者凝血酶(国药准字H34023082;安徽桑尼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将2000U的凝血酶混合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15-20ml)中溶解,采取口服方式或者是胃管灌注给药,间隔4-6h给药1次。持续治疗1周。
1.3观察指标
(1)评定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在36h内停止出血,且无呕血及血便等症状出现,大便隐血试验呈现为阴性)、有效(实施治疗干预后,患者在36-72h内停止出血,存在少量黑便情况,且大便隐血试验呈现为阴性)、无效(若患者在治疗72h后,仍存在出血,且存在呕血及血便等症状,大便隐血试验呈现为阳性)[3]。
(2)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采集血液样本,离心处理后待检。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活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测定比较。并且使用免疫比浊法对朝明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水平进行检测比较。
(3)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呕血、黑便症状完全消失)。并且统计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心悸)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分类后纳入SPSS25.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计数数据以例(n)、百分比(%)表示;计量数据对比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x2检验;统计结果显示P<0.05时,表示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如表1可见,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比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效果比对[n(%)]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参照组(n=45) | 20(44.44) | 18(40.00) | 7(15.56) | 38(84.44) |
联合组(n=45) | 28(62.22) | 16(35.56) | 1(2.22) | 44(97.78) |
x² | - | - | - | 4.939 |
P | - | - | - | 0.026 |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
如表2所示,治疗前,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TT、APTT、PT)比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指标水平比参照组更低,数据比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对(±s)
组别 | TT(s) | APTT(s) | PT(s)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参照组(n=45) | 23.45±2.75 | 20.32±1.74* | 42.96±5.16 | 36.79±3.42* | 15.76±1.39 | 14.02±1.24* |
联合组(n=45) | 23.48±2.69 | 17.25±1.43* | 42.74±5.31 | 34.02±2.46* | 15.67±1.43 | 11.64±0.87* |
t | 0.052 | 9.144 | 0.199 | 4.411 | 0.304 | 10.539 |
P | 0.958 | 0.000 | 0.853 | 0.000 | 0.762 | 0.000 |
注:与同组治疗前数据比较,*P<0.05。
2.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
见表格3,治疗前,两组的炎性因子指标(hs-CRP、IL-6、TNF-α)水平比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指标水平低于参照组,数据比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对(±s)
组别 | hs-CRP(mg/L) | (ng/L) | TNF-α(μg/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参照组(n=45) | 16.78±1.26 | 11.24±1.12* | 57.68±3.46 | 46.15±3.17* | 15.26±2.16 | 9.08±1.74* |
联合组(n=45) | 16.82±1.38 | 6.45±1.02* | 57.56±3.42 | 33.28±3.24* | 15.31±2.27 | 5.12±0.85* |
t | 0.144 | 21.211 | 0.165 | 19.047 | 0.107 | 13.718 |
P | 0.886 | 0.000 | 0.869 | 0.000 | 0.915 | 0.000 |
注:与同组治疗前数据比较,*P<0.05。
2.4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见表4得出,联合组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时间,数据比对有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无统计意义(P>0.05)。
表4 止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s),n(%)]
组别 | 止血时间(h) | 恶心呕吐 | 头晕 | 心悸 | 总有效率 |
参照组(n=45) | 40.72±5.42 | 2(4.44) | 2(4.44) | 1(2.22) | 5(11.11) |
联合组(n=45) | 29.78±3.65 | 1(2.22) | 1(2.22) | 0(0.00) | 2(4.44) |
x² | 11.231 | - | - | - | 1.394 |
P | 0.000 | - | - | - | 0.238 |
3.讨论
导致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与出血量、出血速度有关,呕血、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最为典型的症状,并且随着患者的失血量增加,可导致引起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症状,情况严重的可导致出现休克,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以止血、纠正血容量、预防再出血为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是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有效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给予患者促进凝血过程的凝血酶达到止血作用,并且可以通过给予患者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达到止血效果[4]。
泮托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其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胃壁细胞,以此阻碍胃酸分泌,促进血小板凝聚,形成局部血栓,以此达到止血目的[5]。凝血酶属中含有丝氨酸蛋白酶,是凝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其具有良好的促凝及抗凝作用,对于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促凝效果,通过对出血部位的血管组织分子之间的接触及融合,促使激活血小板的活性,提高纤维蛋白生成效率,加速血管组织凝固[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参照组,止血时间比参照组时间更短,比对有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采取联合药物(泮托拉唑+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加速止血,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分析原因,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粘膜组织当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聚集,减轻胃酸对胃粘膜的作用,促进止血;而凝血酶则可以加速血液凝固,加速止血速度[7-8]。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后,可对组织受损修复造成影响,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量,为组织修复提供良好环境[9]。可见,联合使用泮托拉唑、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够迅速达到止血目的,维持机体平衡状态,减轻炎症因子水平,缩短凝血酶形成时间,促进止血[10]。且联合用药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综上,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采用联合治疗方案(泮托拉唑+凝血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短止血时间,加速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 21(6):71-72.
[2]吴豪智,孙相钊.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液pH值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J].华夏医学, 2021, 034(005):86-89.
[3]胡伟伟.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对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及对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J].药品评价, 2021, 18(2):114-116.
[4]张娜,高东,王艳妮.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及血凝酶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D-二聚体,BUN/Cr值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22, 33(13):1638-1642.
[5]徐丁,余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临床指标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23, 44(4):1018-1021.
[6]刘向萍,张雷鸣.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探讨[J].医药前沿, 2020, 10(29):108-110.
[7]席龙林.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对患者炎症水平及止血效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 2021, 25(8):1068-1069.
[8]张娟,贾淑娟,王鹏,等.泮托拉唑,生长抑素联合凝血酶冻干粉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处方药, 2020, 18(6):105-106.
[9]胡梦遥.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钠对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与炎症因子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044(002):259-261,214.
[10]蔡辉,洪稚夏,温育鸿.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 2020, 17(5):106-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