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外脑血管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讨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刘建霞

河北高碑店市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北 高碑店 074000

摘要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2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接收的颅外脑血管狭窄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出现头痛、晕眩、认知功能下降这三个症状分别为(12.47±2.48)、(6.45±2.03)、(3.14±2.07)例,低于对照组的(14.35±2.51)、(9.12±1.98)、(5.46±2.12)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出现恶心、出血、感染这三种并发症分别为(12.01±2.45)、(4.24±2.65)、(7.10±2.37)例,低于对照组的(14.63±2.47)、(7.56±2.63)、(10.58±2.41)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中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血管支架成形术;颅外脑血管狭窄;临床效果

正文


颅外脑血管狭窄是指颅内脑血管之外的血管出现狭窄或闭塞的情况。这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或其他血管疾病引起的,在血流受阻的情况下,会导致供氧和营养物质不足,从而对大脑功能产生影响[1]。颅外脑血管狭窄可能会引起头痛、晕眩、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一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术和血管搭桥术等但常规的治疗方式可能出现恶心、出血、感染等并发症[2]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也称为血管成形术(angioplasty),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血管狭窄的介入性手术方法其特点有:(1)无需开放手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通过血管内介入的方法进行,通常无需开放手术,减少了手术切口和组织损伤的风险。(2)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常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患者可以更快返回正常生活。(3)显著改善血液流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通过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从而改善供血和氧气传递到大脑的能力本次研究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使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体现临床价值[3-5]。现将研究内容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接收的颅外脑血管狭窄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方式。对比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段为(49~65)岁,平均年龄为(53.11±3.28)岁;研究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段为(48~63)岁,平均年龄为(52.97±3.31)岁。两组患者年龄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比较。

纳入标准:经我院诊断为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患者;对手术无禁忌症患者;患者本人及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沟通患者;中途退出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进行常规手术,术后观测患者生命体征。

1.2.1研究组

本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手术具体过程如下:

(1)麻醉和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会接受麻醉,可以是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医生会清洁和消毒手术区域,并用无菌帷幕包裹

(2)插入导管:医生会在手术部位(通常是腹股沟或手腕)进行一个小的切口,然后将一根细长的导管(引导导丝)穿过血管插入到狭窄的区域

(3)彩超或X线引导:医生使用彩色超声或X射线引导导丝到达狭窄的血管部位。这样可以确保准确定位和评估狭窄的程度。

(4)导丝植入和扩张:一旦导丝到达了狭窄部位,医生会将一个特殊的球囊导丝通过导丝引入血管狭窄区域。一旦球囊导丝到达位置,医生会将球囊充气,使其扩张,压开狭窄的血管壁

(5)支架植入:在扩张后,医生会放置一个支架(金属网状结构)到扩张的血管段内。支架可以帮助血管保持扩张状态,防止再次狭窄

(6)结束手术:一旦支架稳定地放置在血管内,医生会确保血液流动正常后,将导丝和其他器械取出,缝合或贴上创口闭合材料。

(7)监测恢复:患者通常会被转移到恢复室,进行监测和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稳定且没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症状改善:评估手术后病人的症状变化,例如头痛、晕眩、认知功能下降等。改善或减轻这些症状可能表示手术治疗的成功

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越少,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疾病复发率:跟踪患者的病情,在手术后定期进行随访和影像学检查,以检测血管狭窄再次出现的风险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越低,证明临床效果越佳。

患者满意度:根据本次研究内容,制定患者满意度测评表,根据得分(0~59)分、(60~89)分、(90~100)分,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患者的满意度=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即得分为(60~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以x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以 t 值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症状改善:研究组患者头痛、晕眩、认知功能下降这三个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1 症状发生情况表(例)

组别(n=30)

头痛

眩晕

认知功能下降

对照组

14.35±2.51

9.12±1.98

5.46±2.12

研究组

12.47±2.48

6.45±2.03

3.14±2.07

t值

2.9183

5.1571

4.2886

p值

0.0050

0.0000

0.0001

2.2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恶心、出血、感染这三个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2 并发症发生情况表(例)

组别(n=30)

恶心

出血

感染

对照组

14.63±2.47

7.56±2.63

10.58±2.41

研究组

12.01±2.45

4.24±2.65

7.10±2.37

t值

4.1249

4.8705

5.6391

p值

0.0001

0.0000

0.0000

2.3疾病复发率: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

3 疾病复发率表

组别(n=30)

复发

未复发

疾病复发率(%)

对照组

6

24

6(20.00)

研究组

1

29

1(3.33)

X2



4.0431

p值



0.0444

2.4患者满意度: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4。

4 患者满意度测评表

组别(n=30)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对照组

10

12

8

22(73.33)

研究组

19

9

2

28(93.33)

X2




4.3200

p值




0.03767

3 讨论

颅外脑血管狭窄是指位于颅外(脑外)血管的某个部位出现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的情况。这种狭窄或阻塞可能会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影响到脑部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颅外脑血管狭窄可以由以下原因引起:(1)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中的脂质沉积导致动脉硬化,形成动脉粥样斑块,最终导致血管狭窄。(2)血管炎症:炎症反应可以引起血管壁的损伤,导致血管收缩和狭窄。(3)血栓形成:血液中的凝块(血栓)在血管内部形成,阻塞血流。(4)先天畸形:出生时存在的血管结构异常,如动脉闭锁、动脉狭窄等[6-8]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Endovascular Stenting)是一种用于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介入性手术方法。其通过将薄金属支架植入狭窄的血管内,扩张狭窄的部位,恢复血流通畅[9]研究表明,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有效扩张狭窄的血管,改善血流供应,减少症状,降低脑梗死的风险对比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研究显示,支架成形术可显著降低中风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12]

当患者出现颅外脑血管狭窄使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有以下几个优点:(1)非侵入性:相比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介入治疗方法。它通过导丝和导管经血管插入,避免了传统手术所需的大幅度开放和切开。(2)较少的创伤和恢复时间:由于其非侵入性的性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常会造成较少的创伤与疼痛。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可以早日恢复正常的活动与生活。(3)减少血管狭窄的风险: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通过放置支架来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正常的血流通畅。这样可以减少血管狭窄引起的脑缺血、中风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的风险。(4)术后恢复较为顺利:相对于开放性手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后恢复较为顺利。患者往往可以更快地回到正常的生活节奏和日常活动。(5)减少了手术风险:相比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手术风险相对较低。由于只需在血管内进行操作,减少了手术切口和组织损伤的风险,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6)有效扩张狭窄血管:通过植入支架,可以有效地扩张和稳定狭窄的血管壁,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这有助于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减少缺血和卒中的风险。(7)较低的复发率: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显著降低狭窄的复发率。支架的植入可以帮助稳定血管壁,防止再次狭窄的发生,并减少进一步的治疗需求[13-15]

总的来说,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方面显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龙四妹,曾春梅,林冰玉.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6):139+181.

[2]秦鲁平. 支架成形术对脑血管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20.

[3]李欣宜,王洪刚,秦慧.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1):41.

[4]曹燕飞,李文丽.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7):84-85.

[5]朴影,徐树军,罗璇,王凤云,李宁. 术前脑血管造影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2):33-34.

[6]赵辰生. 颅外脑血管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08):86-87.

[7]朴峰勋.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血管病多发血管狭窄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3.

[8]闫冰.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146-147.

[9]田朝晖,唐文雄,张志勇,刘尊敬,薛爽. 280例颅外脑血管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观察[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2,26(03):131-133+137.

[10]磨莉,李吕力,王桂凤.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血管狭窄的护理[J]. 广西医学,2010,32(11):1436-1437.

[11]钟维章,陈渊,肖继东,陈娟带,李吕力.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治疗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04):340-342.

[12]高峰,姜卫剑,杜彬,徐晓彤,金旻,董可辉.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8,3(06):388-392.

[13]李英毅,王连芹,杜远生,胡鹏飞,白炜玮,路峰,王云涛,宁晓红.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血管狭窄和急性闭塞的风险与收益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03):217-222.

[14]滕菲. 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

[15]王志刚,丁璇,孙鹏,王成伟,彭军,沈寻. 脑血管造影评估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中的价值[J]. 山东医药,2006,(08):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