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干预在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其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改善评价
摘要
关键词
自我效能;慢性胃炎;生活质量;遵医行为
正文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有着较高发生概率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并且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对于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均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该疾病在临床上主要提供药物治疗,但是单纯使用药物治疗不能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而通过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以及自我干预意识,能够让患者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治疗效果起到巩固作用[2]。自我效能是指的个体在实施及坚持某一件事物的时候所拥有的自信心,属于个体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以及评价。通过自我效能干预,能对患者的疾病产生理想改善作用,让患者获得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01月至2023年01月为本次研究病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段,符合病例选择方法为电脑程序随机抽选,要求该病例患者为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病人,小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对应的干预方式为常规护理与自我效能干预,各组分含有51例患者,共计102例符合条件患者;见表1,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未出现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接受临床各检查,症状均与判断慢性胃炎标准匹配;(2)患者拥有清醒意识状态;(3)同意研究各条例内容;(4)能够配合各工作。
排除标准:(1)存在胃肠病手术治疗史;(2)消化道恶性肿瘤存在者;(3)认知功能异常改变;(4)研究中途退出。
表1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 例数 | 年龄(岁) | 男/女(例) | 病程(年) | 疾病类型(例) | |
慢性浅表性胃炎 | 慢性萎缩性胃炎 | |||||
观察组 | 51 | 48.25±8.25 | 26/25 | 7.01±1.53 | 30 | 21 |
对照组 | 51 | 48.26±8.31 | 27/24 | 7.05±1.49 | 32 | 19 |
t/x2 | 0.006 | 0.039 | 0.133 | 0.164 | ||
P | 0.995 | 0.842 | 0.893 | 0.685 |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也就是按照医生所下达的医嘱为患者给予相应药敷,并告知患者要对进食食物进行调整,尽可能的保持清淡饮食,在出院之后告知患者要定期来医院进行复查,并在日常生活之中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接受自我效能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自我效能感评估,制定干预对策:对患者当前所拥有的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价,选择自我效能感评估量表完成对患者的评定工作,当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为其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有利于护患之间良好关系的创建。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其需要通过一对一引导的方式对患者当前的病情现状、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性格特征等基础内容进行评估。通过最终评估的结果,明确知晓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所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对于疾病的错误认知情况,根据该信息为患者制定更符合实际的干预计划。(2)增强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让患者能够正确树立自我效能感: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干预工作开展阶段,需要对患者所述说的话语进行耐心的倾听,并鼓励患者主动将自身的情绪表达出来,让患者述说自身所存在的疑惑,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详细且正确的解答患者所存在的疑问,对患者提出的临床干预工作医院进行听取,护理人员还需要使用自身专业知识完成对患者负面情绪的疏导。指导患者正确的自我心态调节方式,让患者在通过接受音乐疗法、心理暗示、放松疗法以及注意力转移等训练的过程之中,完成对自身注意力的转移。同时护理工作人员要为患者讲述临床治疗阶段所存在的成功治愈病例,让患者能够看到最终治疗能够达到的效果,从而拥有更高的治疗信心。(3)信息支撑,纠正患者的行为:在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之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按照患者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以及接受能力的情况,通过为患者给予健康宣教手册的发放、开展健康讲座以及一对一指导的方式,为患者详细的讲解慢性胃炎产生的原因,临床疾病发生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后续会为患者提供什么治疗方式以及最终能够达到的效果等内容,同时为患者构建一个专门的微信交流平台,让患者能够通过该平台作用下,完成对相应知识的传阅。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宣教阶段,需要使用合适的语言,为患者详细的说明慢性胃炎症状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之中,非常容易诱发出现癌变,并且强调诱发癌变的主要因素包括了饮食不当、吸烟以及情绪紧张等因素,让患者能够正确认知到健康行为的养成对于疾病的预后有着较有利的作用。患者在住院的过程之中,通过创建微信群,完成对个人信息的登记。在出院之后,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强化对患者的随访工作,保证患者拥有理想的健康行为。
1.3观察指标
(1)遵医行为:记录患者准确运动、规律用药、合理膳食、情绪控制以及定期复查的医嘱遵行情况。
(2)生活质量:基于SF-36量表标准开展调查,其中涉及8个方面的指标评估情况,单项总分为20,高评分表明获得高质量生活。
(3)满意度: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所指定的调查量表评定,其中所蕴含的调查内容为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干预方案以及沟通技巧等相关内容,总评分100,高分值则表明满意度更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
表2所得,各维度遵医行为遵行概率均相对更高的为观察组(P<0.05)。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n(%)]
组别 | 例数 | 准确运动 | 规律用药 | 合理膳食 | 情绪控制 | 定期复查 |
观察组 | 51 | 46(90.20) | 42(82.35) | 48(94.12) | 46(90.20) | 47(92.16) |
对照组 | 51 | 31(60.78) | 33(64.71) | 30(58.82) | 32(62.75) | 31(60.78) |
x2 | 11.922 | 4.080 | 17.653 | 10.679 | 13.948 | |
P | 0.000 | 0.043 | 0.000 | 0.001 | 0.000 |
2.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表3所得,生活质量干预前未见差异(P>0.05),干预后相应评分均更低的为观察组(P<0.05)。
表3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的变化(±s,分)
组别 | 例数 | PF | RP | BP | CH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51 | 8.25±1.25 | 15.25±1.25 | 8.71±4.96 | 15.96±1.58 | 8.43±1.69 | 15.26±4.25 | 8.46±4.93 | 15.93±4.25 |
对照组 | 51 | 8.48±1.33 | 10.23±2.25 | 8.73±4.94 | 10.25±2.64 | 8.47±1.36 | 10.97±4.39 | 8.71±4.52 | 10.47±4.29 |
t | 0.899 | 13.928 | 0.020 | 13.253 | 0.131 | 5.014 | 0.266 | 6.456 | |
P | 0.370 | 0.000 | 0.983 | 0.000 | 0.895 | 0.000 | 0.790 | 0.000 |
续表1
组别 | 例数 | VT | SF | RE | MH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51 | 8.14±1.25 | 15.28±1.25 | 8.56±1.69 | 15.21±1.36 | 8.47±1.02 | 15.58±1.33 | 8.14±1.25 | 15.25±1.25 |
对照组 | 51 | 8.59±1.36 | 10.02±2.58 | 8.53±1.47 | 10.33±2.14 | 8.43±1.04 | 10.25±2.58 | 8.13±1.42 | 10.36±2.21 |
t | 1.739 | 13.102 | 0.095 | 13.744 | 0.196 | 13.113 | 0.037 | 13.753 | |
P | 0.085 | 0.000 | 0.924 | 0.000 | 0.844 | 0.000 | 0.970 | 0.000 |
2.3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表4所得,家属对于临床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干预方案以及沟通技巧的满意度明显更高的均为观察组(P<0.05)。
表4对比两组家属满意度(±s,分)
组别 | 例数 | 服务态度 | 专业水平 | 干预方案 | 沟通技巧 |
观察组 | 51 | 90.34±5.69 | 90.71±4.42 | 90.42±4.58 | 90.53±5.03 |
对照组 | 51 | 80.68±5.45 | 80.12±5.48 | 81.85±5.33 | 80.48±4.29 |
t | 8.755 | 11.756 | 8.708 | 10.856 |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发生慢性胃炎的患者,其所表现出的病因并不相同,但是都是因为该病因所导致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症,该疾病症状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则可能会发展为慢性浅表性喂养,更为严重的情况下则会导致该疾病发展为胃癌[4]。目前临床所开展的研究并没有对慢性胃炎发病机制进行明确规定,但是临床能够诱发该疾病的原因较多,例如饮食不规律、酗酒抽烟、情绪激动以及受到细菌感染等情况[5]。临床对于发生慢性胃炎的患者,通常会为其给予药物治疗,当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之后,则后期转变治疗方式以调理为主[6]。所以针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所开展的临床治疗工作,需要详细的掌握患者疾病的实际发展情况,知晓导致患者发生该疾病的诱因,并配合施以更加合理的护理干预方式[7]。
自我效能是认知与行为的中介因素[8]。患者所拥有的自我效能水平将会对自身所拥有的健康行为以及疾病康复进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之中需要更加重视自我效能对于患者疾病康复所能够产生的干预作用[9]。自我效能所开展的干预工作是通过了解患者实际所拥有的认知水平、效能感以及临床工作接受程度的情况下,依照该信息作为后续干预工作的重要依据[10]。在本次研究的结果之中显示,生活质量干预后相应评分均更低的为观察组(P<0.05)。这是因为在自我效能模式的干预下,护理工作人员以更加耐心的态度知晓了当前患者对于医护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准确知晓患者的认知水平以及效能感的情况,通过指导患者完成对自我心态的调节工作,转移患者注意力,避免过度在意疾病对自身造成的负面影响,并通过讲述临床成功治愈的病理,让患者的治疗信心得到显著增强,从而获得理想依从性[11]。这对于患者理想生活质量的获得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本次研究的结果之中显示,各维度遵医行为遵行概率均相对更高的为观察组(P<0.05)。这一结果的产生也就说明,通过使用自我效能模式开展干预工作,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遵行行为,让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显著提升。这是因为,通过使用自我效能干预,不仅仅为患者在住院期间提供了信息支持,并且在出院后也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随访干预工作,让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得到巩固,对疾病干预有更清晰的认知,良好的规范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12]。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胃炎患者,为其给予自我效能干预工作,能够让患者更加准确的遵循医嘱完成各项治疗,确保了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显著增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患者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王伶俐,吴静,高振玲.自我效能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效能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0):2962-2964.
[2]尚淑平,于辉,张爱云.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3):2475-2479.
[3]周春燕,覃毅暖,刘密.生活方式干预在慢性肾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5):14-17.
[4]廖玉麟,梁晨燕,李旻玥,等.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慢性肠胃炎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2,20(9):860-862.
[5]王伶俐,吴静,高振玲.自我效能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效能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0):2962-2964.
[6]李朝辉,梁春红.基于微信平台的自我效能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1):187-189.
[7]卢碧卿.自我效能干预结合饮食调护对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效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8):1535-1537.
[8]覃尚红,周成华,梁丽,等.五行音乐疗法叠加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J].右江医学,2021,49(9):691-695.
[9]杨春花,安园园,张建峰.心智觉知训练对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效能、负面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12):127-131.
[10]刘艳春,孙孟,刘阳.回馈理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效能、疾病知信行水平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3,47(2):188-191.
[11]曾燕青.微信手机APP平台下的延伸护理服务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再入院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9):39-42.
[12]陈阁,崔亮亮.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12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