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作用研究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王其霞

(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6023)

摘要

目的:针对儿科临床当中应用阿奇霉素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药学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这段期间中,在我院儿科当中接受治疗患儿共9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且针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人数上,均为46例,治疗时,对照组中,运用静脉滴注方式,实验组中,运用口服方式,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不良反应问题上,对照组中,出现的人数为18例,发生率为39.13%,实验组中,出现的人数为9例,发生率为19.57%,两组对比,实验组更低。对照组中,有效人数为44例,有效率为95.65%,实验组中,有效人数为43例,有效率为93.48%,两组之间,对照组相对较高,但是体现的统计学差异,不存在,即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实际严重程度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呈现出差异,统计学意义上,并不存在,即P>0.05。结论:儿科临床中运用阿奇霉素,往往会导致患儿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不同给药方式,出现的不良反应往往会存在一定差异,静脉滴注方式和口服方式之间相比,出现不良反应更多,但是用药有效率上相对更高,而两种用药方式在反应严重程度上的差异,并不是十分明显。


关键词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药学作用

正文


阿奇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在临床当中的运用比较广泛,此种药物为大环内酯类,运用过程中,对于患儿身体当中细菌转肽能够有效组织,避免细菌蛋白质合成,在儿科当中,一般运用在皮肤软组织发生损伤,以及肺炎支原体当中。但是药物在运用时,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产生比较严重后果。为促进其合理运用,保证在运用时的效果,了解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具体药学理论十分重要[1-2]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这段期间中,在我院儿科当中接受治疗患儿9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且针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人数上,均为46例。对照组中,男患儿为26例,女患儿为20例,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为10岁,平均(5.36±0.79)岁,实验组中,男患儿为24例,女患儿为22例,最小年龄10个月,最大年龄为12岁,平均(5.79±0.81)岁,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呈现出的差异,在统计学意义方面,不存在,其中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中,治疗时,使用阿奇霉素过程中,运用注射方式,生产厂家为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30269,生产规格为0.5g(50万单位),实际使用过程中,结合的药量,应严格执行医嘱。

实验组中,治疗时,结合阿奇霉素过程中,运用口服方式,使用分散片,生产厂家为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66358,生产规格为0.25g*6片*2板,可直接口服/吞服,或将本品适量投入约100ml水中,振摇分散后口服。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实际使用过程中,结合的药量,应严格执行医嘱。

1.3观察指标

观察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程度。(1)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在不良反应上,主要涉及到发热、恶心呕吐、过敏性皮疹、头晕。(2)有效率。有效率主要包括无效、有效、显效。无效即用药以后,患儿在症状、病情上并未出现明显变化。有效即用药以后,患儿病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身体症状出现了缓解,然而仍需进行进一步治疗[3-4]。显效即药物使用以后,患儿基本上恢复到正常状态,身体症状完全消失。计算有效率时,运用有效加显效,然后除以总人数,进而乘以百分之百方式。(3)不良反应程度。如果为重度,消化道问题上,主要体现在舌染色、罕见假膜肠炎等,心血管问题上,主要体现在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在泌尿生殖问题上,主要体现在肾功能衰竭、间质性肾炎等。在其它方面,体现在血小板减少、关节痛、胆汁性黄疸等。如果为重度,在消化道问题上,体现在口腔溃疡、胃炎等。在精神状态上,体现在嗜睡、头痛。在其它方面,体现在味觉异常、视觉模糊。如果为轻度,在消化道问题上,体现在稀便、腹泻、呕吐、恶心。在皮肤组织问题上,体现在红斑、瘙痒,其它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头晕、厌食、精神不振等方面。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时,结合SPSS23.0软件,计数资料方面,表示时,通过率,运用卡方检验[5-6]P<0.05情况下,体现的差异,统计学意义方面,其存在。

2结果

2.1对照组和实验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对比

在不良反应问题上,对照组中,出现的人数为18例,发生率为39.13%,实验组中,出现的人数为9例,发生率为19.57%,两组对比,实验组更低。数据呈现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其存在,即P<0.05,见表1。

1对照组和实验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发热

过敏性皮疹

恶心呕吐

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

46

5(10.87)

4(8.70)

6(13.04)

3(6.52)

18(39.13)

实验组

46

3(6.52)

0(0.00)

4(8.70)

2(4.35)

9(19.57)

X2






4.2462

P






0.0393

2.2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中,有效人数为44例,有效率为95.65%,实验组中,有效人数为43例,有效率为93.48%,两组之间,对照组相对较高,但是体现的统计学差异,不存在,即P>0.05,见表2。

2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有效率(%)

对照组

46

2(4.35)

23(50.00)

21(45.56)

44(95.65)

实验组

46

3(6.52)

23(50.00)

20(43.48)

43(93.48)

X2





0.2115

P





0.6456

2.3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不良反应程度对比

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实际严重程度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呈现出差异,统计学意义上,并不存在,即P>0.05,见表2。

3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不良反应程度对比

组别

例数

重度

中度

轻度

对照组

46

4

8

6

实验组

46

1

5

2

X2


1.9034

0.8042

2.1905

P


0.1677

0.3692

0.1389

3讨论

阿奇霉素为有机化合物,对于敏感细菌导致的感染具有较强适用性,其中包括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支气管炎、鼻窦炎、急性中耳炎,同时,此种药物属于湿热预防中中经常使用的药物。在运用阿奇霉素以后,口咽部存在的链球菌,能够获得有效清除。此外,阿奇霉素能够运用在非多重耐药淋球菌造成的单纯生殖器感染当中。阿奇霉素作为大环丙酯类型的抗生素,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对于常见致病菌,杀菌活性较好,运用于各种类型感染、炎症当中,获得的效果良好,但是此种药物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争议性,特别是幼儿群体的运用,在安全性方面,受到的关注比较高[7-8]。儿童这一群体比较特殊,机体发育并不完全,治疗过程中,结合阿奇霉素,比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在不良反应问题上,比较常见的为发热、过敏性皮疹,以及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为不良反应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体现在用药以后发生上腹部不适、呕吐恶心、腹痛等,婴儿由于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因此,往往会出现啼哭不止、面部潮红、拒乳、拒食等问题,对于胃肠道反应来讲,在不良反应当中的占比比较高,并且阿奇霉素在运用以后,很有可能出现听力损害、血液系统反应、肝脏损害等问题,但是这些症状出现的往往比较少。多数情况下,药物在停止使用以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便会消失,在未能消失的情况下,通过对症处理便能使症状缓解[9]。在患儿出现发热情况时,可以对其进行物理降温,如果运用物理降温方式,获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则可以通过药物进行降温,在患儿出现过敏性皮疹的情况下,应对其进行脱敏治疗,进而使幼儿出现的水电解质紊乱问题获得明显缓解。

观察患儿给药方式时能够发现,服用阿奇霉素时,口服用药方式具有常见性,对于静脉滴注用药方式,说明书中仅明确了成人用量,对于儿童用量,并未进行明确说明。医生多数结合口服剂量进行给药。此研究当中显示不良反应问题上,对照组中,出现的人数为18例,发生率为39.13%,实验组中,出现的人数为9例,发生率为19.57%,两组对比,实验组更低,结合静脉滴注方式进行给药,不良反应在发生率方面,会高于口服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运用口服药物方式,具有更高安全性。对照组中,有效人数为44例,有效率为95.65%,实验组中,有效人数为43例,有效率为93.48%,两组之间,对照组相对较高,但是体现的统计学差异,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在使用时,有效性存在差异,但是差异并不是十分明显。同时,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实际严重程度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呈现出差异,统计学意义上,并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两组在运用时,均会出现不良反应,但是严重程度并不存在较大不同。

阿奇霉素在运用过程中,为保证其运用效果,应关注这几方面:第一,了解药物适应症。当前在临床中,对于2岁以下患儿,并不存在运用阿奇霉素相关的安全性报告,并且儿童为16岁以下的情况下,注射阿奇霉素具有的安全性也并未进行明确,这便需要在使用此种药物过程中进行谨慎处理。正式用药之前,详细询问患儿存在过敏史与否,特别是对于药物过敏,或者是自身体质过敏儿童,这部分儿童在药物使用以后,需对用药以后呈现出的反应进行密切观察。第二,在用药过程中,将可以口服便不进行肌肉注射,可以肌肉注射便不输液作为基本原则,确保整体用药过程的安全性。患儿如果进行口服用药存在一定困难,以及病情比较严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运用静脉注射方式进行给药。第三,阿奇霉素作为长效抗生素,在运用过程中不能每天均用药,并且实际用药时间尽量不要过长,以5天到7天为宜,避免在长时间用药的情况下,导致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同时,用药过程中,不运用大剂量给药方式,避免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概率增加。此外,阿奇霉素在运用时,应充分了解其药物相互作用,含有镁和铝的药物和阿奇霉素之间共同使用时,如果阿奇霉素为口服制剂,则其血药浓度峰值将会有所降低,然而AUC值并不会降低,阿奇霉素在进行口服过程中,在对单剂量茶碱进行静脉注射以后,血浆茶碱水平以及药代动力学并不会受到影响,对于大环内酯类型药物来讲,使用以后,血浆茶碱浓度可以获得明显提升,因此将其和茶碱共同使用时,徐保证谨慎,对于血浆茶碱水平进行认真监测。并且阿奇霉素在使用时,结合单剂量苄丙酮过程中,凝血酶原时间并不会被影响,因此将阿奇霉素以及苄丙酮一同使用时,应保证谨慎,对于凝血酶原时间需加强监测,这两种药物一同使用情况下,抗凝药物药效会有所增加。对于阿奇霉素来讲,和地高辛一同使用以后,地高辛水平会明显升高,和三唑仑一同使用以后,三唑仑降解会有所减少,并且强化其药理学效果。和麦角胺一同使用时,会出现麦角毒性症状,此症状为急性,往往会导致感觉迟钝、血管痉挛问题出现。

总体来讲,患儿在使用阿奇霉素以后,可能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其中以皮疹、发热等比较常见, 对于治疗效果会产生比较大的不良影响。在用药过程中,需重视适应症观察。同时,需了解到阿奇霉素在使用过程中,运用口服方式和静脉注射方式之间相比,具有更高安全性。如果不是必要情况,患儿在使用药物时,应尽量通过口服用药方式好。

参考文献:

[1] 管秀峰.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2):217-219.

[2] 魏淑芬.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 健康之友,2021(23):290.

[3] 韦建龙.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分析[J]. 康颐,2021(14):18.

[4] 吴国琴,王昌林. 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东方药膳,2021(3):36.

[5] 徐婉.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 北方药学,2021,18(7):157,191.

[6] 张连芳.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2):219-221.

[7] 李姝颖.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 健康之友,2021(10):273.

[8] 尹立华.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J]. 健康之友,2021(4):283.

[9] 郭明. 阿奇霉素在儿科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分析[J]. 科学养生,2021,24(2):20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