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保健操训练对听力下降患者听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听力下降;心理护理;保健操训练;听力;语言交流能力
正文
前言:
听力下降属于常见疾病,在影响患者听力水平的同时,也会对其心理状态、认识水平、语言能力等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其中,听力水平与心理状态、语言交流能力之间关系密切[1]。针对听力下降患者,在临床干预中,还需要充分重视对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并积极的对患者实施一定的康复护理措施,以促进其听力与语言交流能力等的有效改善。此次研究选择100 例听力下降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全部患者来源于本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者,观察对听力下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保健操训练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详情整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00 例听力下降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全部患者来源于本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者。研究内容以及流程等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标准,并取得伦理委员会许可后进行。患者中男、女所占比例为59:41,年龄范畴自23~78岁,平均年龄(47.65±3.37)岁。对入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实施不同的护理,其中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联合实施心理护理与耳保健操训练。对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做综合统计分析,得到差异检验值P>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诊断出现突发性聋,听力下降程度为轻、中度;②非手术患者;③临床资料完整可查;④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
①合并耳外伤、外耳、中耳、内耳结构异常的患者;②耳畸形患者;③合并严重慢性疾病;④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完成量表测评与相关测试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组后,护理人员主动接触患者,对患者进行听力下降相关知识的的宣讲,并告知患者相关的保健知识和训练知识等。询问患者的理解情况,回答患者的提问,并指导患者参与一定的听力恢复练习。
在对照组上述护理措施基础上,在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联合实施心理护理与耳保健操训练。(1)心理护理。首先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科学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出具体的评估结果。针对评估结果,准确发现不同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适当对患者进行安抚、鼓励、开导等。并组织患者参与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包括分析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原因,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等。讲座开展过程中,考虑到患者均为听力下降者,可尽可能的多使用各种图片或小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讲解,以便于患者理解,提高干预效果。另外,组织患者及其家属积极的参与病友交流会,每周开展1次活动。鼓励患者积极与他人交流,练习自己的听力,并转移不良情绪注意力,使其放松心情,回归社会,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并锻炼其语言交流能力和交际能力等。(2)耳保健操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对患者耳廓以及鼓膜进行适度的按摩和刺激,训练过程中首先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讲解,介绍耳保健操训练的目的和内容、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并进行耳保健操训练操作方式演示。耳保健操训练一共包括8节。其中,第1节错双手,对手心进行对搓,使掌心微微发热。第2节为捂耳廓,将搓热后的双手掌心分别捂在两侧的耳廓上。第3节为耳廓按压,护理人员使用双手分别对两侧耳廓进行轻轻的按压,按压过程中保持适当大小的力度。第4节为耳廓揉搓,耳廓按压完毕后,护理人员演示耳廓揉搓操作,利用双手掌心按照顺时针方向对耳廓进行适度的揉搓,然后该为逆时针方向揉搓。第5节为耳垂按摩,按摩过程中使用食指和拇指对耳垂进行揉捏,并使用食指指腹对耳垂进行适度的按压。第6节为耳屏(耳珠)按压,可采用捏按、揉按、点按等方式进行按压。第7节为鸣天鼓,将双手掌心轻轻的掩在耳朵上,之后使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对脑后枕骨进行适度的敲击。第8节为耳廓轻拍,使用双手掌心轻轻的拍打两侧耳廓。上述每节均保持2~3min,每日训练2次。在护理人员演示完毕之后,指导患者进行学习和联系,并每日2次进行训练。
1.4观察指标
1.4.1心理状况
入组时,引导患者完成心理状况评估。评估中使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协助患者完成量表的测评,记录得分情况,得分越高焦虑或抑郁情况越严重。不同的护理后再次评估两组心理状况,评估方法、标准同上。
1.4.2主观听力能力
患者在入组时均参与主观听力能力测评,借助的工具为听力障碍筛查量表。得分越高,对应的患者主观听力能力越差。不同的护理后再次评估两组主观听力能力,评估方法、标准同上。
1.4.3语言交流能力
对两组患者入组时的语言交流能力实施评估,评估指标包括言语识别率与言语频率听力、言语识别阈。通过纯音听阈测试评估患者言语频率听力水平,通过言语测听测试患者言语识别率与言语识别阈。
1.5统计学处理
整理研究中形成的数据资料,导入到SPSS26.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分类处理和检验方式,针对计数资料,检验方法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差异检验实施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分析所得P值大小。
2结果
2.1入组时与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程度评分结果组间差异对比
对照组患者入组时的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均高于同一时间点观察组,但经t检验证实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入组时与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程度评分结果组间差异对比(x±s,分)
组别 | 例
| 焦虑 | 抑郁 | ||
入组时 | 护理后 | 入组时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50 | 62.39±2.11 | 40.19±2.03 | 61.98±0.95 | 42.75±3.24 |
对照组 | 50 | 62.41±2.09 | 52.12±1.07 | 62.06±0.78 | 46.67±1.14 |
t值 | - | 0.048 | 36.762 | 0.460 | 8.070 |
P值 | - | 0.962 | 0.000 | 0.646 | 0.000 |
2.2 不同时间主观听力能力得分情况组间比较
入组时测量两组主观听力能力,对照组得分低于观察组,但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不同护理后再次测量与组间比较,观察组主观听力能力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主观听力能力得分情况组间比较(x±s,分)
组别 | 例 | 入组时 | 护理后 |
观察组 | 50 | 14.85±2.12 | 5.56±0.13 |
对照组 | 50 | 14.81±2.06 | 10.33±2.03 |
t值 | - | 0.096 | 16.581 |
P值 | - | 0.924 | 0.000 |
2.3两组患者入组时、护理后的言语识别率、言语识别阈与言语频率听力测量结果组间差异比较
入组时开展组间差异比较,可得观察组的言语识别率低于对照组,言语频率听力测量值、言语识别阈高于对照组,但检验显示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护理后开展指标测量与组间比较,可得观察组的言语识别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言语识别阈显著低于对照组,言语频率听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测量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入组时、护理后的言语识别率、言语识别阈与言语频率听力测量结果组间差异比较(x±s)
组别 | 例 | 语言识别率(%) | 语言频率听力(dB) | 言语识别阈(dB) | |||
入组时 | 护理后 | 入组时 | 护理后 | 入组时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50 | 80.23±3.17 | 92.25±1.04 | 38.87±1.16 | 32.79±1.39 | -3.51±0.12 | -5.55±0.31 |
对照组 | 50 | 80.24±2.99 | 81.13±2.57 | 38.85±1.12 | 38.45±0.57 | -3.52±0.13 | -4.23±0.11 |
t值 | - | 0.016 | 28.361 | 0.088 | 26.640 | 0.400 | 28.376 |
P值 | - | 0.987 | 0.000 | 0.930 | 0.000 | 0.690 | 0.000 |
3讨论
听力下降在人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发病原因复杂,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多方面的[2-3]。在罹患疾病后,患者的听力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语言交流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交际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4]。因此,听力下降患者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且出现语言交流能力下降的情况[5-6]。基于此,临床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在常规病情监测与用药指导等基础上,还需要及时介入必要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护理。本次研究中,即选择将心理护理与耳保健操训练联合应用于听力下降患者的护理之中。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入组时的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均高于同一时间点观察组,但经t检验证实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多种护理措施联合应用,可以促进患者不良心理状况的正向改变,达到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入组时测量两组主观听力能力,对照组得分低于观察组,但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不同护理后再次测量与组间比较,观察组主观听力能力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组研究结果还显示,入组时开展组间差异比较,可得观察组的言语识别率低于对照组,言语频率听力测量值、言语识别阈高于对照组,但检验显示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护理后开展指标测量与组间比较,可得观察组的言语识别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言语识别阈显著低于对照组,言语频率听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以上结果证明,对听力下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保健操训练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其听力水平与语言交流能力。通过对听力下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知识与健康指导,积极的沟通与指导、帮助下,患者增强了康复信心,从而使其产生了正向心理应激[7-8]。联合引导患者参与耳保健操训练,可以通过耳朵及鼓膜按摩,如按摩耳廓耳垂、敲击鸣天鼓、振动鼓膜等,可促进耳部器宫的血液循环,有一定疏通气血的功效,从而改善言语频率听力。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中对听力下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保健操训练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其听力水平与语言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晶晶,赵龙珠,宫海丹. 青年听力损失危险因素及交流能力分析[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3,21(1):23-26.
[2] 江林蓝,焦粤农,王瑾瑜,等. 助听器对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言语识别、心理和认知的影响[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3,58(2):160-165.
[3] 张钰,谭力. 综合康复治疗在分泌性中耳炎致听力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当代医药论丛,2022,20(14):1-3.
[4] 金燕萍,胡静超,祝彩莹. 听觉认知训练对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3,21(3):252-256.
[5] 许云霞. 突发性耳聋?试试耳保健操[J]. 中医健康养生,2023,9(7):70-72.
[6] 许雯雯,任晓倩,张红蕾,等. 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纯音听阈及言语识别能力测试[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2,30(2):159-163.
[7] 梁瑞,马珊,张智风. 听力障碍青少年情绪与心理行为的关系:基于内隐态度的中介效应分析[J]. 全科护理,2023,21(14):1891-1894.
[8] 于澄,阎美英,吴欣旎,等. 老年人心理健康在听力障碍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23,21(2):175-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