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加半夏汤加减联合噻托溴铵方案应用于痰热郁肺型慢阻肺的临床疗效
摘要
关键词
痰热郁肺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噻托溴铵;临床疗效
正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临床常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是其主要特征,多见于中老年人群[1]。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促使慢阻肺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良影响。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且受年龄的影响,老年慢阻肺患者发病后易快速发展至急性加重期,导致预后效果不理想,如何诊治慢阻肺成为此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临床主张对症支持、药物治疗,噻托溴铵是常用药物,其作为一种抗胆碱能药物,对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扩张作用,可有效改善气管痉挛,缓解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但部分患者用药后的肺功能改善效果不理想,临床疗效有限[2]。随着传统中医学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深入研究,关于中医治疗慢阻肺方面已累积很多经验。中医学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划分到“肺胀”的范畴,痰热郁肺型是常见中医证型,对该类患者主张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解郁降气[3]。越婢加半夏汤是治疗痰热郁肺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中医方案,具有化痰清肺、止咳平喘的功效,能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但关于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噻托溴铵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研究较少,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存在争议。鉴于此,该研究以76例痰热郁肺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为例,探析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噻托溴铵治疗后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将痰热郁肺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研究时间段在2021.03~2023.03,总共有76例患者入选该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试验组中男女占比分别为57.89%(22例)、42.11%(16例);年龄区间范围在41岁~82岁,平均(66.54±9.42)岁;病程时间1年~15年,平均(8.63±2.34)年。对照组中男女占比分别为60.53%(23例)、39.47%(15例);年龄区间范围在42岁~82岁,平均(66.78±9.45)岁;病程时间1年~16年,平均(8.93±2.45)年。对比两组的各项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经胸部X线片、螺旋CT检查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2)中医证型为痰热郁肺型;(3)年龄处于40岁~82岁之间;(4)肺功能处于Ⅱ级~Ⅲ级;(5)清楚该研究流程,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并发肺癌、肺结核、间质性肺炎等其他肺部疾病;(2)并发免疫系统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3)心脏、肾脏等器官组织出现恶性病变;(4)并发恶性肿瘤;(5)对该研究用药存在过敏史;(6)存在精神疾病,治疗依从性差。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生产单位:南昌弘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110;规格18μg/粒)进行治疗,使用方法:一天一次,一次1粒,吸入治疗,总共治疗7天。
试验组实施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噻托溴铵治疗,噻托溴铵使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加用越婢加半夏汤加减治疗,方组为:麻黄10克,半夏15克,石膏30克,大枣12克,生姜9克,甘草6克。中医辨证加减:①对于痰热内盛者,需添加瓜蒌皮、鱼腥草、金荞麦;②针对口干舌燥者,需增加芦根、天花粉;③若出现大便秘结症状,需加入芒硝、大黄;④对于痰鸣喘息者,需增加葶苈子、射干;⑤若出现痰黄粘量少,需添加沙参、麦冬。使用方法:水煎煮至300mL药液,分三次服用,一天一剂,一个疗程7天,总共治疗一个疗程。注意药物治疗期间禁止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1.3 观察指标
(1)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包括8项,分别是咳嗽、咳痰、胸闷、气促、身热、痰黄黏稠、口渴及溲黄便干,每项计为0~6分,总分为48分,分数越低则视为症状越轻。
(2)呼吸困难程度:评估标准参照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评分(mMRC问卷),量表总分为0~4分,分数越高则视为呼吸困难程度越严重。
(3)肺功能指标: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患者的在FVC、FEV1及FEV1/FVC。
(4)炎症因子:空腹抽取3mL静脉血,做好离心分离,分离血清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IL-1β和TNF-α水平。
(5)临床疗效,判断依据:①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中医症状积分减少幅度≥70%,视为显效;②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中医症状积分减少幅度处于30%~70%之间,评定为有效;③治疗后病情无变化,代表无效。计算总有效(显效+有效)率。
(6)不良反应:包括口干、恶心呕吐、心悸。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处理与本研究有关的所有数据,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形式为(),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形式为(%),检验方式为x2检验。所有结果中,当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价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与呼吸困难程度
从表1的结果可知,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与mMRC评分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评价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与呼吸困难程度(,分)
组别 | 例数 | 中医症状积分 | mMRC评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试验组 | 38 | 24.35±5.63 | 8.64±1.25 | 3.21±0.49 | 1.85±0.21 |
对照组 | 38 | 24.18±5.47 | 10.59±3.12 | 3.19±0.48 | 2.03±0.35 |
t | - | 0.134 | 3.576 | 0.180 | 2.718 |
P | - | 0.894 | 0.001 | 0.858 | 0.008 |
2.2 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
从表2的结果能够发现,治疗后,两组的FVC、FEV1及FEV1/FVC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更高(P<0.05)。
表2 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
组别 | 例数 | FVC(L) | FEV1(L) | FEV1/FVC(%)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试验组 | 38 | 1.85± 0.34 | 2.93±0.52 | 1.03± 0.11 | 2.47±0.36 | 55.68±4.35 | 84.30±7.21 |
对照组 | 38 | 1.89± 0.35 | 2.38±0.41 | 1.05± 0.12 | 1.89±0.24 | 55.56±4.27 | 79.41±5.36 |
t | - | 0.505 | 5.120 | 0.757 | 8.264 | 0.121 | 3.355 |
P | - | 0.615 | 0.000 | 0.451 | 0.000 | 0.904 | 0.001 |
2.3 评价两组的炎症因子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治疗后,两组的IL-1β和TNF-α水平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3 评价两组的炎症因子(,ng/L)
组别 | 例数 | IL-1β | TNF-α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试验组 | 38 | 21.46±8.53 | 10.23±4.11 | 19.75±6.38 | 9.83±2.14 |
对照组 | 38 | 21.35±8.24 | 13.85±7.21 | 19.52±6.31 | 12.63±4.27 |
t | - | 0.057 | 2.689 | 0.158 | 3.614 |
P | - | 0.955 | 0.009 | 0.875 | 0.001 |
2.4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从表4的结果能够看出,在临床疗效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更高(P<0.05)。
表4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试验组 | 38 | 20 | 17 | 1 | 37(97.37) |
对照组 | 38 | 16 | 14 | 8 | 30(78.95) |
x2 | - | - | - | - | 6.176 |
P | - | - | - | - | 0.013 |
2.5 评价两组的不良反应
从表5的结果可知,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5 评价两组的不良反应[n(%)]
组别 | 例数 | 口干 | 恶心呕吐 | 心悸 | 总发生率(%) |
试验组 | 38 | 0 | 1 | 1 | 2(5.26) |
对照组 | 38 | 2 | 4 | 3 | 9(23.68) |
x2 | - | - | - | - | 5.208 |
P | - | - | - | - | 0.022 |
3 讨论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在临床较为常见,是指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4]。目前临床尚未明确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发病机制,但已证实呼吸道感染、吸烟、空气污染、遗传、气道反应性增高可诱发疾病。患者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后,易出现持续咳嗽、咳脓痰、喘息气促加剧、呼吸困难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可诱发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加强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诊治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噻托溴铵是临床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常用药物,也是一种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对五种胆碱受体(M1-M5)具有相似的亲和性,能选择性对M3受体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管痉挛状况,改善临床症状,但长时间使用噻托溴铵会损伤胃肠道,引发恶心、呕吐、口干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心悸,影响治疗效果[5]。随着传统中医学的发展与完善,中医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且取得较好效果。中医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划分到“肺胀”、“喘证”的范畴,痰热郁肺型是常见中医证型。中医学认为痰热郁肺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久病肺虚、痰瘀潴留使得肺呼吸功能紊乱,气滞留肺部,痰液瘀积阻滞肺管气道,使得肺部胀满,肺张缩无力而形成肺胀,故临床治疗关键为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解郁降气[6]。吴信飞[7]研究认为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噻托溴铵能改善痰热郁肺型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该研究结果也显示,试验组经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噻托溴铵治疗后,其中医症状积分、mMRC评分、肺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这证实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噻托溴铵治疗痰热郁肺型慢阻肺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其原因是:噻托溴铵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越婢加半夏汤加减中的麻黄能宣肺平喘、发汗解表,半夏可以化痰燥湿、降逆止吐,石膏能清肺泻火、生津止渴,大枣可以补中益气、健脾养血,生姜能化痰止咳,甘草可以补脾和胃、镇咳平喘,同时根据实际病情辩证论治,发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解郁降气的功效[8]。越婢加半夏汤加减与噻托溴铵的作用机制不同,联合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增强药物功效,改善临床症状和呼吸困难程度,促进肺功能康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9]。临床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证型,痰热郁肺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炎症反应更严重,机体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后会激活单核细胞,诱发多种炎症介质,比如IL-1β和TNF-α,进一步加重病情[10]。该研究发现,试验组的IL-1β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是:现代药理学发现,越婢加半夏汤加减方中的半夏、麻黄、甘草及生姜均具有抗炎作用,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IL-1β和TNF-α水平[11]。
综上所述,针对痰热郁肺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噻托溴铵治疗的效果良好,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缓解呼吸困难,减轻炎症反应,推动肺功能的康复,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治疗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王红伍.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老年慢阻肺的效果评价[J].系统医学,2021,6(08):56-58.
[2]王程,成利伟.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老年慢阻肺的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02):43-45.
[3]钮静,王小斌,王海英.越婢加半夏汤对AECOPD患者的复发风险及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2,36(04):265-269.
[4]柳立岩,王岩.马来酸茚达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阻肺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1,19(02):54-56.
[5]刘君,张静,徐超.噻托溴铵联合多索茶碱在慢阻肺患者中的疗效及对呼吸阻抗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06):127-130.
[6]李健珍.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痰热蕴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11):962-965.
[7]吴信飞.越婢加半夏汤加减联合噻托溴铵方案用于痰热郁肺型慢阻肺的疗效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21):3196-3197+3200.
[8]萧乐声,袁古治,杨学成.越婢加半夏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07):110-112.
[9]王猛,唐志宇,左玲,等.越婢加半夏汤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1,43(03):404-409.
[10]潘媛媛,唐志宇,王德群,等.越婢加半夏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痰热郁肺证患者血清氨基酸代谢谱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3,45(01):47-51.
[11]赖添顺,张惠敏,林灿烁,等.越婢加半夏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21,36(14):2340-2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