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对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观察及SDS、SAS评分影响评价
摘要
关键词
心理护理;舒适护理;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SDS评分;SAS评分
正文
前言
肾功能衰竭是各种肾脏疾病的最终结局,病情比较严重,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体内蓄积的毒素无法排除体外,可能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1]。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主要是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在体外进行物质交换,排除血液中的毒素等,以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生存时间[2]。但在治疗的过程比较漫长、费用比较昂贵,尤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能由于病情、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出现生理、心理方面的不适,从而影响到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依从度,影响了血液透析的效果,加速了肾功能的衰竭[3-4]。因而,护理人员应在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针对其负性情绪、舒适状况给予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5]。为进一步明确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对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本研究择取了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护理效果和SDS评分、SAS评分等情况,见下文。
正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的病例对象为本院接收的病发肾功能衰竭,且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遴选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内,遴选总例数为80例。将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处理,其中对照组纳入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25例、女性患者共15例,年龄的纳入范围在41岁到73岁之间、计算取得的均值为(58.91±4.35)岁,透析治疗的持续时间在3个月到12个月之间、计算取得的均值为(7.13±0.69)个月;观察组纳入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26例、女性患者共14例,年龄的纳入范围在42岁到75岁之间、计算取得的均值为(58.94±4.37)岁,透析治疗的持续时间在4个月到12个月之间,计算取得的均值为(7.15±0.70)个月。将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例、纳入的年龄和透析治疗的持续时间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好(P>0.05),可比。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纳入患者均经诊断后确诊为肾功能衰竭,且需行血液透析治疗;②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及家属知情研究,并自愿参与,而且院内设立的伦理部门批准。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中度贫血;②透析禁忌证;③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生命体征不稳定;④内分泌、免疫、血液系统疾病;⑤神志障碍、认知障碍,无法有效配合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纳入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如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观察组纳入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①制定心理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主动迎接,并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获取患者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同时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从患者的疾病状况、文化程度等方面入手,进行初步地干预。沟通结束后,对得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制订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6]。②建立护患信任:在血液透析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血液透析的基本流程、透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本次透析的基本内容和目的,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到患者的配合[7]。而且在进行血液透析的期间,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其心理方面的需求,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爱护,让护理人员温柔的语言、娴熟的护理技能让患者在护理中得到放松,提高舒适度和治疗的配合度[7]。建立QQ群、微信群等,由护理人员定期推送血液透析知识,并在线解答患者及其家属在日常中提出的问题。③实施心理护理:严格按照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在此过程中不定时地进行评估,作为调整护理的依据。如果患者不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应注意定期关注。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应及时了解原因,并利用各种方法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如果患者失去治疗信心,应进行支持、鼓励,如定期进行病友间的交流、邀请血液透析效果较好的病例现身说法等[8];如果患者觉得是家人的负担,则应争取家属的支持,叮嘱其多陪伴、关心、爱护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舒适护理: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如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合适的温湿度,定期对生活用品、家具进行消毒[9]。②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素质情况,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如慢走、太极拳等,以1日1-2次为宜,运动期间应注意陪伴、保护,防止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如果患者需要卧床,则可以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③出院护理: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定期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进行饮食、运动及生活护理,叮嘱其适量饮水、补充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并耐心地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
两组的护理时间都为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评分的测评值 分别于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程度进行打分,评价所使用的量表是《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评分范围从0分到100分,采取反向计分法,即分数越高示抑郁、焦虑的程度越严重;
1.4.2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舒适度评分的测评值 评价使用的量表是《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评价的时间点是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评分范围在0分至100分之间,采取正向计分法,即得分越高舒适度越高。
1.4.3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测评值 测评的量表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测评的时间点是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评分的范围在0分到21分之间,采取反向计分法,即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4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测评值 测量使用的工具是《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评价,测评的时间点是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评价的项目有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均为100分,采取正向计分法,即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5比较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的结果 评价使用的量表是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调查对象是患者或者其家属,涉及内容有护理操作、护理效果、服务态度、主观感受等,评分范围在0至100分之间,以分值划分,采取正向计分法:非常满意(90-100分)、基本满意(60-89分)、不满意(0-59分),护理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例数之和占本组总例数的百分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结果使用“均值±标准差”表达,运用t值检验;计数结果使用“百分比”表达,运用卡方值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的测评值比较
表1示,两组护理前的SAS评分、SDS评分的测评值具有较好的均衡性(P>0.05);对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的测评值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处于更低的水平(P<0.05)。
表1:两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的测评值比较[分]
组别 | n | SAS评分 | SDS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40 | 54.27±5.21 | 42.63±4.05 | 53.85±5.17 | 41.69±3.95 |
对照组 | 40 | 54.21±5.19 | 47.98±4.56 | 53.89±5.18 | 46.84±4.46 |
t | - | 0.052 | 5.548 | 0.035 | 5.467 |
P | - | 0.959 | 0.000 | 0.973 | 0.000 |
2.2 两组护理前后的GCQ评分的测评值比较
表2示,护理前GCQ评分的评价值比较,组间的一致性比较好(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GCQ评分评价值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比较显著(P<0.05)。
表2:两组护理前后的GCQ评分的测评值比较[分]
组别 | n | 护理前 | 护理后 |
观察组 | 40 | 52.74±5.05 | 73.94±7.12 |
对照组 | 40 | 52.79±5.08 | 61.13±5.90 |
t | - | 0.044 | 8.762 |
P | - | 0.965 | 0.000 |
2.3 两组护理前后PSQI评分的测评值比较
表3示,护理前PSQI评分的评价值比较,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PSQI的评价值更低,和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
表3:两组护理前后PSQI评分的测评值比较[分]
组别 | n | 护理前 | 护理后 |
观察组 | 40 | 15.38±1.32 | 7.01±0.68 |
对照组 | 40 | 15.41±1.34 | 10.59±0.96 |
t | - | 0.101 | 19.246 |
P | - | 0.920 | 0.000 |
2.4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测评值比较
表4示,两组治疗前的GQOLI-74评分结果的具有一致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GQOLI-74评分结果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结果比对照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
表4: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测评值比较[分]
组别 | n | 躯体功能 | 心理功能 | 社会功能 | 物质生活状态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40 | 56.43±5.42 | 72.86±7.07 | 54.59±5.23 | 71.32±6.91 | 51.40±4.92 | 69.27±6.71 | 52.83±5.06 | 70.46±6.82 |
对照组 | 40 | 56.49±5.44 | 64.51±6.23 | 54.62±5.25 | 62.58±6.03 | 51.37±4.91 | 60.59±5.84 | 52.86±5.07 | 61.55±5.94 |
t | - | 0.049 | 5.604 | 0.026 | 6.027 | 0.027 | 6.171 | 0.026 | 6.231 |
P | - | 0.961 | 0.000 | 0.980 | 0.000 | 0.978 | 0.000 | 0.979 | 0.000 |
2.5 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总满意率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总满意率结果比较[n(%)]
组别 | n |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 |
观察组 | 40 | 27(67.50) | 11(27.50) | 2(5.00) | 38(95.00) |
对照组 | 40 | 16(40.00) | 15(27.50) | 9(22.50) | 31(77.50) |
x2 | - | - | - | - | 5.165 |
P | - | - | - | - | 0.023 |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人工的方式代替肾脏的工作,主要步骤是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通过弥散、对流等方式将血液中的废物、毒素清除,然后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的过程,以维持患者的电解质、水、酸碱等平衡,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0-11]。但在血液透析时,患者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容易对患者的中枢神经产生刺激,影响机体的各项功能;而且血液透析需要长期、定期进行,治疗费用比较高,给患者带来了生理、心理双重压力,造成生理、心理的双重不适,因此,临床应对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其不适[12]。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PSQI等评分结果比对照组更低,GCQ、GQOLI-74等评分结果比对照组更高(P<0.05);提示采取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可取得比常规护理更好的效果,其原因是心理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行护理,可提高其依从性;与此同时联合舒适护理优化患者的治疗环境,提供安全的康复运动,并在患者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等,能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其生活质量[13-14]。
综上所述,对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可达到更为显著的效果,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舒适度和睡眠质量,进而对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娟,田旭宏.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5):134+141.
[2] SENTURK, ARZU, KARTIN, PINAR TEKINSOY. The Effect of Lavender Oil Application via Inhalation Pathway o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nxiety Level and Sleep Quality[J]. 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2018,32(6):324-335.
[3]赵爽.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配合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9):175-176.
[4]尹学梅,刘云生,肖淑平.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对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不良情绪及肾功能的影响[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1,32(02):101-102.
[5]ECKERT, KATHRYN, MOTEMADEN, LILA, ALVES, MICHELLE. Effect of Hemodialysis Compared With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n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dul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hospice and palliative nursing: JHPN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Hospice and Palliative Nurses Association,2018,20(3):279-285.
[6]刘苗,李娟迎.细节护理管理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2):165-167.
[7]王丹丹.探析心理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云南医药,2021,42(05):490-492.
[8]TURNER, CHRISTINE, FINCH-GUTHRIE, PATRICIA. Experiences of Caregivers Caring for a Family Member Who Is Using Hemodialysis[J]. Nephrology nursing journ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Nephrology Nurses’ Association,2020,47(1):23-34.
[9]李桂珍,孔新卫,罗明霞.心理干预联合舒适护理在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17):117-118.
[10]赵春媚.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24):172-174.
[11]REINTJES, FRANCES, HERIAN, NIM, SHAH, NIKHIL, et al. Prospective monitoring of after-hours nursing and technologist support calls to a regional Canadian home hemodialysis program[J]. Hemodialysis international,2019,23(1):19-25.
[12]王娜.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0):224-226.
[13]朱娟妹,吴春华.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应用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1):159-160.
[14]席文.标准化舒适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对心理状况及不良并发症的影响评价分析[J].中国标准化,2021(24):262-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