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创伤性骨折患者初期应用冰敷止痛消肿的护理效果
摘要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初期;冰敷;止痛消肿;效果
正文
前言
创伤性骨折是指意外事故或暴力造成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随着我国工业、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该病的发生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利的因素[1]。创伤性骨折发生时,骨折的部位一般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肿胀,可能影响患处的血液供应,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而伴随而来的剧烈疼痛可能造成患者的不适,对后期康复产生负面的影响[2],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肿胀和疼痛,以提高患者的疗效。冰敷是将冰块、冰袋等低温物品放置于病变部位,降低局部的温度,具有止痛消肿的功效,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促进康复的效果,而且操作方便、对患者无创伤、价格低廉[3],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为进一步研究创伤性骨折患者初期应用冰敷止痛消肿的护理效果,本文择取2021年9月到202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展开观察,全文如下。
正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80例,纳入时间段为2021年9月到2023年8月,纳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病发为创伤性骨折的患者。按照随机法将所有的研究对象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40例/组。对照组中男性有27例、女13例,年龄区间23-58岁、年龄均值(41.08±2.76)岁,受伤至治疗时间范围9-71h、中位值(38.10±4.18)h,交通事故伤19例、高处坠落伤13例、摔伤8例;研究组中男性有25例、女15例,年龄范围21-59岁、年龄均值(41.12±2.78)岁,受伤至治疗时间范围8-71h、中位值(38.06±4.16)h,交通事故伤20例、高处坠落伤11例、摔伤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对于创伤性骨折的诊断标准,得到影像学检查的证实;(2)年龄18-60岁;(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2)患处既往存在陈旧性骨折;(3)身体机能状况不佳,无法耐受冰敷治疗;(4)无法正常地与医护人员交流。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骨折早期常规护理,即遵医嘱给予常规用药护理,并对其行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康复指导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冰袋冰敷,首先制作乙醇盐水冰袋,取1000ml的输液软包装袋,向其中注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和75%的酒精溶液,其比例为3:7,具体数值可根据患者的体温进行调整;然后将做好的冰袋标上标签,放入-25℃的环境下冷冻。冰敷治疗前,先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冰敷的操作流程、必要性和相关的注意事项,随后将冰袋外敷在骨折的部位,每个部位的放左、右、上方各1个冰袋,持续冰敷48h。冰敷期间,护理人员应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状况,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麻木的感觉,如果发现有明显的不适或者寒战等临床症状,应立即停止冰敷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价时间为护理前、护理3h后、护理12h后、护理24h后、护理48h后。VAS评分的满分为10分,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
1.3.2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处肿胀程度 分别于护理前、护理12h后、护理24h后、护理48h后两组患者的患处肿胀程度。肿胀程度评分采取likert 4级评分法,评分标准:(1)0分:代表无肿胀,与正常肢体相比没有异常改变;(2)1分:肿胀部位略大于正常的部分,皮纹仍然存在;(3)2分:肿胀比较明显,该部位的皮肤纹路消失;(4)3分:肿胀比较严重,该部位皮肤纹路消失,同时可见张力性水疱,局部疼痛明显。
1.3.3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舒适度 使用《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对患者护理前、护理48h后的舒适程度,并就结果展开比较。GCQ评分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96-100分为较舒适,86-95分为舒适,76-85分为不舒适,≤75分为极不舒适,得分越高舒适度越好。
1.3.4 比较两组止痛药物使用情况 通过观察医嘱,统计患者使用止痛药物的例数,并计算、比较占比情况。
1.3.5 比较两组皮肤皱纹持续天数 观察两组患者患处皮肤皱纹的持续天数,并比较其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对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展开统计、分析,所有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其中计量的结果采取“±s”表达,同时实施t值检验;计数的结果则使用“%”表达,同时施以x2检验;结果P<0.05时,提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VAS评分
两组护理前的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12h后、护理24h后、护理48h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VAS评分[分]
组别 | n | 护理前 | 护理12h后 | 护理24h后 | 护理48h后 |
研究组 | 40 | 7.49±0.71 | 4.28±0.39 | 2.97±0.26 | 2.01±0.17 |
对照组 | 40 | 7.43±0.69 | 5.44±0.51 | 4.36±0.40 | 3.52±0.31 |
t | - | 0.383 | 11.427 | 18.427 | 27.012 |
P | - | 0.703 | 0.000 | 0.000 | 0.000 |
2.2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处肿胀程度
两组护理前的患处肿胀程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12h后、护理24h后、护理48h后的患处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处肿胀程度[分]
组别 | n | 护理前 | 护理12h后 | 护理24h后 | 护理48h后 |
研究组 | 40 | 2.64±0.23 | 2.07±0.18 | 1.51±0.12 | 1.26±0.10 |
对照组 | 40 | 2.65±0.24 | 2.35±0.20 | 1.98±0.16 | 1.87±0.15 |
t | - | 0.190 | 6.581 | 14.863 | 21.400 |
P | - | 0.850 | 0.000 | 0.000 | 0.000 |
2.3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GCQ评分
两组护理前的GCQ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48h后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GCQ评分[分]
组别 | n | 护理前 | 护理48h后 |
研究组 | 40 | 46.83±4.35 | 72.16±6.88 |
对照组 | 40 | 47.02±4.37 | 63.48±6.01 |
t | - | 0.195 | 6.009 |
P | - | 0.846 | 0.000 |
2.4 比较两组止痛药物使用情况
研究组中有4例患者使用止痛药物,止痛药物使用率10.00%;对照组中有17例患者使用止痛药物,止痛药物使用率42.50%。研究组止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比较两组皮肤皱纹持续天数
研究组患者的皮肤皱纹持续天数(4.12±0.38)d、对照组患者的皮肤皱纹持续天数(5.89±0.55)d。研究组的皮肤皱纹持续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创伤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伴随骨折的发生,周围的软组织也一定会有损伤,此时渗透压可能因为细胞内外的压强失去平衡而出现梯度差,细胞内液会流出细胞外,导致患肢发生肿胀[4-5];同时骨折后由于软组织损伤加上骨髓和血管的破裂,可能引发剧烈的疼痛,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进而影响治疗的配合度,为治疗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对治疗效果不利[6-7]。手术治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如果患者肿胀明显,出现张力性水疱,则无法实施手术,故临床应快速消除肿胀;而对于疼痛,止痛药物虽能迅速达到目的,但不良反应比较多。冰敷是利用低温刺激机体,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引起血管收缩,缓解骨折带来的剧烈疼痛;同时冰敷还能改变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从而改善患处的肿胀程度。除此外,冰敷制成后,呈半固体和半液体状态,塑形的效果好,能有效增加冰敷的面积,而且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性价比更高。临床在应用时,建议提前用厚棉垫将骨折部位包裹住,可有效避免皮肤冻伤;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每4-6h更换1次冰袋,保证冰敷的持续进行;对于胫腓骨、前臂骨折等患者,如果发现其冰敷期间出现蚁走性、持续性的疼痛,应加强关注,预防骨筋膜综合征的发生[8-9]。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骨折患者初期应用冰敷可取得显著的效果,能有效地缓解疼痛、降低患处的肿胀程度,对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侯春花.冰敷联合患肢抬高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04):667-668.
[2]雷爽,徐红霞.改良型加压冰敷袋对成人踝关节骨折术前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9(02):29-32.
[3]莫征然,周干溪,肖飞等.持续脉冲加压冷疗与冰敷疗法在行踝部骨折、脱位患者中应用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08):957-958.
[4]余玉琳,黄琎.冰敷疗法在闭合性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01):30-32.
[5]莫征然,周干溪,肖飞等.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患者实施多层加压疗法联合间歇脉冲加压、标准冰敷疗法的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02):226-228.
[6]易莉艳,朱亚,蔡婷婷等.自制冰敷固定套在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02):20-22.
[7]魏日芳,何晓艳,姚芳等.软包装冰袋冰敷法结合递进式目标护理对足踝骨折患者疼痛、肿胀程度及康复积极性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2):141-143.
[8]张建芳,潘佩婵,李玖利等.中药包持续冰敷对胫腓骨骨折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2,20(05):119-121.
[9]周佩生,许丽莹,陈俊.四肢骨折患者早期应用冰袋冰敷的止痛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03):114-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