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谷胰岛素联合参芪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
摘要
关键词
德谷胰岛素;参芪地黄汤;2型糖尿病
正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的人群。尤其是2型糖尿病,其患病率逐年攀升,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1]。2型糖尿病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导致血糖水平升高。目前,常规的治疗手段包括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注射和生活方式干预。然而,目前现有的治疗手段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和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产生[2]。随着传统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德谷胰岛素联合参芪地黄汤作为一种联合治疗备受关注。德谷胰岛素是一种糖尿病治疗中常用的胰岛素类药物,通过调节血糖水平起到控制糖尿病的作用。参芪地黄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养血的功效[3-4]。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德谷胰岛素联合参芪地黄汤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然而,有关德谷胰岛素联合参芪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的研究仍然较为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的方式,评估德谷胰岛素联合参芪地黄汤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通过研究,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德谷胰岛素联合参芪地黄汤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糖尿病患者寻找更有效、安全地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并有望为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开辟新的途径。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参与本次研究,以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39-68岁之间,平均年龄57.22±3.47岁;观察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区间33-67岁,平均年龄55.68±4.02岁。两组患者各项基础信息无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患者及家属在对本次研究深入了解后,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为首次使用德谷胰岛素进行治疗。排除对使用药物有敏感表现者,依从性较弱,不能按照医嘱使用药物者。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德谷胰岛素注射液(生产厂商:诺和诺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217017,3ml:300单位/支)皮下注射给药,可在任何时间进行给药,每日一次,尽量保证每天相同时间给药,如无法保证相同时间给药,两次给药时间间隔不低于8小时。起始剂量为10单位,随后可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进行剂量调整。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参芪地黄汤进行治疗,组方为:人参6g,黄芪、熟地、山药各15g,茯苓、丹皮、山茱萸各9g。肝肾亏虚:如果患者伴有肝肾亏虚的情况,可加入枸杞子、菟丝子等药物,以强壮身体、扶正肾气。脾胃虚弱:如果患者伴有脾胃虚弱的情况,可加入山药、白术等药物,以健脾胃、增加消化功能。以500ml清水煎至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150ml。两组患者均需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1)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内皮功能、血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值差异性。
(2)以患者多项指标降低程度,判定患者治疗效果。显效:血糖水平降低30%及以上,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有效:血糖水平降低在10%-29%,临床症状得到轻微改善;无效:治疗期间血糖指标无降低或升高,临床表征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3)对比两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将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包含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前者以百分比表示,卡方值验证,后者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值进行组间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患者血糖指标
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趋于正常值。控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数值可见表1。
表1 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组别 | 时间 | 空腹血糖(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 |
观察组(n=30) | 治疗前 | 11.52±2.14 | 15.39±2.17 | 10.51±1.39 |
治疗后 | 5.87±0.17 | 8.12±0.25 | 6.11±0.21 | |
对照组(n=30) | 治疗前 | 11.98±2.07 | 15.27±2.29 | 11.02±1.47 |
治疗后 | 6.51±1.22 | 10.14±1.01 | 7.54±0.58 | |
观察组治疗前后t/P | 14.415/0.000 | 18.229/0.000 | 17.143/0.000 | |
对照组治疗前后t/P | 12.469/0.000 | 11.226/0.000 | 12.061/0.000 | |
两组患者治疗后t/P | 2.845/0.006 | 10.633/0.000 | 12.697/0.000 |
2.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
通过表2数据可知,两组患者血脂均得到降低,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患者血脂指标对比(mmol/L)
组别 | 时间 | 总胆固醇 | 甘油三酯 | 高密度脂蛋白 | 低密度脂蛋白 |
观察组(n=30) | 治疗前 | 5.54±0.53 | 1.51±0.21 | 1.82±0.31 | 5.14±0.28 |
治疗后 | 3.25±0.47 | 1.02±0.21 | 1.04±0.11 | 2.84±0.31 | |
对照组(n=30) | 治疗前 | 5.57±0.51 | 1.49±0.33 | 1.79±0.32 | 5.07±0.35 |
治疗后 | 3.95±0.77 | 1.24±0.36 | 1.35±0.06 | 3.58±0.57 | |
观察组治疗前后t/P | 17.706/0.000 | 9.037/0.000 | 12.988/0.000 | 30.157/0.000 | |
对照组治疗前后t/P | 9.607/0.000 | 2.803/0.000 | 7.402/0.000 | 12.201/0.000 | |
两组患者治疗后t/P | 4.250/0.000 | 2.891/0.005 | 13.551/0.000 | 6.246/0.000 |
2.3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数值参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30 | 24(80.00) | 6(20.00) | 0(0.00) | 30(100.00) |
对照组 | 30 | 21(70.00) | 5(16.67) | 4(13.33) | 26(86.67) |
X2值 | 4.285 | ||||
P值 | 0.038 |
2.4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流变指标
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患者的内皮功能及血流变改善效果更好,P<0.05,详细数值参见表4。
表4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组别 | 时间 | 凝血酶调节蛋白(ng/ml) | 内皮素(pg/L) | 全血高切黏度(mPa·s) | 全血低切黏度(mPa·s) | 血浆黏度(mPa·s) |
观察组(n=30) | 治疗前 | 12.44±2.27 | 73.04±8.51 | 5.28±0.57 | 10.18±2.54 | 6.40±1.30 |
治疗后 | 7.25±1.36 | 60.11±4.92 | 3.49±0.51 | 8.54±1.43 | 4.39±0.33 | |
对照组(n=30) | 治疗前 | 12.51±2.30 | 72.96±8.62 | 5.33±0.44 | 10.39±2.19 | 6.38±1.22 |
治疗后 | 9.28±1.47 | 65.39±5.06 | 4.18±1.22 | 9.78±1.47 | 5.11±0.90 | |
观察组治疗前后t/P | 10.742/0.000 | 7.204/0.000 | 12.818/0.000 | 3.081/0.000 | 8.208/0.000 | |
对照组治疗前后t/P | 6.481/0.000 | 4.148/0.000 | 4.856/0.000 | 1.266/0.000 | 4.588/0.000 | |
两组患者治疗后t/P | 5.552/0.000 | 4.097/0.000 | 2.858/0.005 | 3.311/0.001 | 4.113/0.000 |
2.5 胰岛素敏感、抵抗指数
两组患者比较胰岛素相关指标,观察组敏感指标得到提升,抵抗指数降低,并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表5 患者胰岛素敏感、抵抗指数
组别 | 时间 | 胰岛素敏感指数 | 胰岛素抵抗指数 |
观察组(n=30) | 治疗前 | 1.05±0.51 | 3.68±1.22 |
治疗后 | 2.05±0.74 | 2.44±0.84 | |
对照组(n=30) | 治疗前 | 1.04±0.53 | 3.70±1.24 |
治疗后 | 1.40±0.59 | 3.05±1.01 | |
观察组治疗前后t/P | 6.094/0.000 | 4.585/0.000 | |
对照组治疗前后t/P | 2.486/0.015 | 2.226/0.029 | |
两组患者治疗后t/P | 3.761/0.000 | 2.543/0.013 |
3 讨论
2型糖尿病,也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的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而发生的[5]。2型糖尿病通常在中年或老年人中发病,但近年来在年轻人中也有增加的趋势,部分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失衡的饮食习惯。该疾病的早期症状可能较轻或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很多人在患病时并不知情。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感、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和容易感染等。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2型糖尿病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和下肢溃疡等。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6]。
德谷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与其他短效或中效胰岛素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有助于实现更好的血糖控制和改善病情管理。首先,德谷胰岛素具有非常持久的作用时间。半衰期长达25小时以上,因此只需每天注射一次,就可以提供连续的胰岛素释放和血糖控制。其次,德谷胰岛素的血糖控制效果较为稳定[7-8]。药效曲线相对平缓,不会出现剧烈的峰值和低谷,减少了低血糖事件的发生。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低血糖会增加风险。另外,德谷胰岛素在长时间服用时,没有明显的耐药性。患者可以在使用胰岛素的整个疗程中持续受益,并且不需要频繁地调整剂量或更换胰岛素类型[9]。参芪地黄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被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由黄芪、党参、黄精和山药等多味药材组成,具有滋阴补肾、调节气血、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不足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参芪地黄汤中的黄精、党参和黄芪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可以调节肾脏功能,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和代谢状态。气血调畅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参芪地黄汤中的药材可以调节气血循环,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从而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降低血糖水平[10]。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参芪地黄汤的联合德谷胰岛素共同治疗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德谷胰岛素可以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释放。通过参芪地黄汤的滋阴补肾作用和德谷胰岛素的调节胰岛功能作用的协同作用,可以更好地降低血糖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然而,在联合治疗中应注意药物的配伍和用量。参芪地黄汤中的药材应根据病情加减,合理配伍,以达到最佳疗效。德谷胰岛素的用量需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还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糖、肾功能和胰岛素的副作用等方面的指标,以及定期复诊和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参芪地黄汤在联合德谷胰岛素共同治疗中,可以通过滋阴补肾改善胰岛功能,与德谷胰岛素的调节作用相互补充,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安,阮宜敏,陈永青.参芪地黄汤联合达格列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药材,2022,45(11):2760-2763.
[2]李香香.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指标影响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1):57-58.
[3]郭超群,吴锐,郑立新.复方参芪地黄汤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22):147-150.
[4]王仙花,常连庆.德谷胰岛素及其复方制剂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处方药,2022,20(10):191-194.
[5]韩雅丽,徐菲,张梅等.德谷胰岛素联合参芪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09):127-130.
[6]吴亚伟.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及对患者2h PBG、FBG水平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03):178-180.
[7]赵倩,马骁龙,张吉艳.对比甘精胰岛素与德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血糖稳定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2):99-100.
[8]张颖,黄胜男,母淑娟等.参芪地黄汤联合沙格列汀治疗降糖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09):3388-3394.
[9]安洁,刘晖,张健等.参芪地黄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0):1076-1079.
[10]海江,刘芳.参芪地黄汤加味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对尿KIM-1、L-FABP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1):163-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