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急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疗效评估
正文
骨质疏松严重时将出现椎体骨折,且对于老年人群而言,急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较为常见,一般因脊柱力量不足或疼痛等卧床,从而致使骨质疏松的症状加重,从而发生恶性循环。疼痛的存在还可放射至两侧肋部及腹部导致腹胀及腹痛出现[1]。当前临床治疗此类骨折患者时,多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方式干预,尽管能够保持患者伤椎的稳定性,恢复其伤椎高度,但效果有限[2]。另有研究指出,通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能够明显提升患者伤椎的稳定性[3]。基于此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方式用于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的共100例急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现对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急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及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各50例,经医院伦理学会审核批准。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2~86)岁,平均(70.38±2.02)岁;观察组年龄(61~85)岁,平均(80.44±2.06)岁,男性27例,女性23例。急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 P>0.05。
1.2纳排标准
1.2.1纳入标准
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精神良好;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提供详细资料;充分履行知情权;患者及家属对研究表示支持;符合急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诊断标准[2]。
1.2.2排除标准
不稳定脊柱骨折且(或)伴有脊髓神经损伤;存在造血系统自身免疫性病;精神症状;临床资料不全者。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
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注意禁饮禁食,同时要积极的建立静脉通道,术中经 C 型臂 X 线机检查,取俯卧体位,经龙胆紫标记好明确了的骨折病变位置;完成后局麻,消毒处理标记部位皮肤,在C型臂线机指引下,等到作用全部发挥后,把穿刺针穿刺进入椎体前 1/3,完成后注入患者椎体中共(3-5 ml的非离子碘造影剂,观察分析椎管静脉丛等情况,以及造影剂的弥散现象,之后相应调节具体穿刺情况。把配制好的骨水泥注射于患者椎体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具体表现。当有显著麻木症状、疼痛等情况出现,需即刻停止注射。完成后进行 24 h 的卧床休息,观察有无出现渗漏情况,常规实施止痛、抗感染等治疗。
观察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在俯卧位下,通过CT 检查后确定骨折部位,局部麻醉。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于穿刺点处进针,直至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 1/3处。通过扩张套管把高压球囊置入,并缓慢注入碘海醇,缓慢抬高患者的伤椎,之后把造影剂抽出并取球囊,把骨水泥经由工作通道注入伤椎中,控制其实际注入量和速度。
1.3.2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下床活动、椎体功能恢复时间、疾病疗效等。
1.3.3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3.0软件,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下床活动、椎体功能恢复时间:观察组下床活动、椎体功能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明显指出通过对急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疾病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下床活动、椎体功能恢复时间(x±s)
组别 | 例数 | 下床活动(d) | 椎体功能恢复(h) |
观察组 | 50 | 1.57±0.90 | 87.60±13.57 |
对照组 | 50 | 3.36±1.04 | 116.93±15.19 |
t | 4.394 | 5.303 | |
P | 0.013 | 0.000 |
2.2比较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48例(96.00%)高于对照组40例(80.00%),明显指出通过对急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疗效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临床疗效分析[n(%)]
组别 | 例数 | 无效 | 有效 | 显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50 | 2(4.00) | 25(50.00) | 23(46.00) | 48(96.00) |
对照组 | 50 | 10(20.00) | 28(56.00) | 12(24.00) | 40(80.00) |
X2 | 6.049 | ||||
P | 0.000 |
3.讨论
因为骨质疏松的缘故,极易因微外力作用而在后期发生椎体骨折,其中以腰痛症状微主要表现,严重时将对患者的正常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于急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而言,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式。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抑制椎体塌陷情况,但是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亟需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床活动、椎体功能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明显指出通过对急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疾病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48例(96.00%)高于对照组40例(80.00%),明显指出通过对急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疗效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方式用于急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可恢复其伤椎高度,有助于矫正局部后凸畸形,促进脊柱序列恢复,缓解腰痛,同时能够克服跨伤椎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4]。不仅如此,本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实施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方式优势更大,可明显提升疾病疗效,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椎体功能恢复时间,恢复其脊柱的生理曲度,改善疾病预后[5]。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通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方式,对下床活动、椎体功能恢复时间的缩短、病症控制产生的作用显著,同时能够提升疾病疗效,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毅全,沈佳祚,梁艺杰,等. 单侧和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对比[J]. 中外医疗,2023,42(10):58-61+66.
[2]程永红. 腰椎定量CT指导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32(03):469-471.
[3]张惠林,殷世武,项廷淼,等. 单侧及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 临床外科杂志,2023,31(01):89-92.
[4]张涛.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8):77-80.
[5]岳彦强. 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结合补肾健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腰椎骨折临床分析[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06):1015-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