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皮饮联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胥奎

贵州省瓮安县中医院 550400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多皮饮联合玉屏风散随证加减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6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中43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中43例患者在常规西药基础上,采用多皮饮联合玉屏风散随证加减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症状积分、瘙痒程度、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评分、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症状积分、瘙痒程度、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多皮饮联合玉屏风散随证加减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瘙痒症状程度,控制炎症反应,保证良好睡眠和心理状态,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且不会明显增多药物不良反应。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多皮饮;玉屏风散;随证加减;免疫功能;炎症反应

正文


药物是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常用方案,地氯雷他定片属于多种治疗药物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属于抗组胺类药物的范畴作用于患者体内后,能够对组胺引起的过敏症状进行有效抑制,但单一使用该药物所达到的效果往往并十分明显,需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1-2]。近年来,中医方案在该病治疗过程中被逐渐应用,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实践发现,中医方案西医方案比较往往根据优势[3-4]本文主要目的在于,研究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多皮饮联合玉屏风散随证加减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6月-20236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6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31-75岁,平均(53.82±1.59)岁;荨麻疹病史2-14个月,平均(6.17±0.64)个月;本次发病1-7天,平均(2.34±0.18)天;治疗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30-72岁,平均(53.77±1.53)岁;荨麻疹病史2-16个月,平均(6.21±0.69)个月;本次发病1-7天,平均(2.41±0.19)天。两组研究对象,上述自然指标,组间数据比较,P>0.05,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得结果数据,均可比较分析。

纳入标准:① 荨麻疹病史在6个星期以上年龄不小于18岁;两个星期内,没有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应用史;④ 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肾功能存在严重异常;合并恶性肿瘤类疾病③ 两星期内使用咪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过敏;精神异常、理解沟通能力存在障碍;⑥ 其他类型皮肤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平片(厂家: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312),每次5mg,每天一次,口服地氯雷他定片(厂家:成都明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782),每次1片,每天一次,连续治疗一个月;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采用多皮饮联合玉屏风散随证加减方案进行治疗,西药应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服用多皮饮联合玉屏风散,前者方剂组成为白鲜皮、地骨皮、桑白皮、茯苓皮 、大腹皮、冬瓜皮15g牡丹皮10g;后者方剂组成为黄芪20g徐长卿15g刺蒺藜、炒白术、蝉蜕、防风、陈皮10g,瘙痒程度较重者加用僵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各一次服用,每次200mL,均于饭后30min服用,连续用药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1.3.1 治疗前后炎症反应

    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星期,分别采集血液标本,在离心条件下处理,取上层血清,随后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1017水平。

1.3.2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

    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星期,分别采集血液标本,在离心条件下处理,取上层血清,对CD3+、CD4+、CD8+三项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测定。

1.3.3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瘙痒程度评分

 症状积分: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星期,进行评价。0分:24小时内小风团数量不足10直径3mm左右没有任何瘙痒1分:24小时内,小风团数量在10-50之间,或大风团数量不足10个,直径3mm以上存在轻度瘙痒症状但没有对生活、工作、睡眠造成影响2分:24小时内小风团数量在50个以上大风团数量在10-50个之间存在中度瘙痒,对生活、工作造成感染但没有影响到睡眠质量3分:24小时内大风团的数量在50个以上或躯体基本全部受累,存在严重瘙痒,睡眠生活、工作均受到影响。风团评分+瘙痒评分=总评分[5]

② 瘙痒程度: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星期,采用VAS法评价,最高10分,分数高则瘙痒程度严重。

1.3.4 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评分

① 睡眠质量: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星期,采用PSQI指数评价,0-21分,分数高睡眠差。

 心理状态: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星期,采用SDSSAS量表评价,共80分,分数高则心理状态差。

1.3.5 治疗总有效率

    临床治愈:风团瘙痒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风团消退程度在80%以上,瘙痒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风团消退程度超过50%,但没有达到80%,瘙痒程度有所减轻;无效:风团消退程度不足50%,瘙痒程度没有任何改善,或病情加重[6]

1.3.6 药物不良反应

    在用药治疗期间统计头晕、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数据处理方法

选择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进行X2t检验,以[n(%)]和(±s)表示。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炎症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变化见表1

1  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

白细胞介素10(ng/L)

白细胞介素17(pg/mL)

白细胞介素6(p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1.79±2.65

13.95±2.16

55.62±2.09

34.16±2.05

38.63±2.76

21.75±1.62

治疗

22.07±3.09

6.32±1.08

55.97±2.13

28.43±1.68

39.06±2.14

14.13±0.75

t

0.451

20.718

0.769

14.176

0.807

27.990

P

0.653

0.000

0.444

0.000

0.422

0.000

 

2.2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见表2

2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

CD4+

CD8+

CD3+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5.53±2.46

31.68±1.61

28.26±2.75

32.50±3.16

56.32±3.86

49.16±2.25

治疗

36.09±2.54

26.61±1.70

29.07±2.81

38.23±2.49

56.08±3.70

42.83±1.51

t

1.039

14.199

1.351

9.339

0.294

15.318

P

0.302

0.000

0.180

0.000

0.769

0.000

 

2.3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瘙痒程度评分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瘙痒程度评分变化见表3

3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瘙痒程度评分(分)

VAS

症状积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7.34±0.19

4.16±0.25

4.88±0.38

2.16±0.17

治疗

7.40±0.20

2.43±0.18

4.97±0.21

1.02±0.06

t

1.426

36.825

1.359

41.467

P

0.158

0.000

0.178

0.000

 

2.4 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评分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变化见表4

4  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分)

PSQI

SAS

SD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15.34±1.19

8.16±1.05

57.94±5.31

33.52±1.64

58.34±5.19

32.16±2.05

治疗

15.13±1.20

2.43±0.68

58.15±4.72

17.19±1.08

57.13±5.20

18.43±1.68

t

0.815

30.036

0.194

54.532

1.080

33.969

P

0.417

0.000

0.847

0.000

0.283

0.000

 

2.5 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见表5

5  治疗总有效率[n(%)]

组别

例数(n)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3

7(16.28)

8(18.60)

15(34.89)

13(30.23)

30(69.77)

治疗组

43

12(27.91)

19(44.19)

8(18.60)

4(9.30)

39(90.70)

χ2






5.939

P






0.015

 

2.6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见表6

6  药物不良反应[n(%)]

组别

例数(n)

头晕

乏力

嗜睡

对照组

43

2(4.65)

1(2.33)

1(2.33)

治疗

43

4(9.30)

3(6.98)

2(4.65)

校正χ2


0.179

0.262

0.000

P


0.672

0.609

1.000

 

3 讨论

荨麻疹已经成为近年来临床皮肤科领域当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发病率水平呈现持续升高的态势[7-8]。慢性荨麻疹患者病程时间普遍较长,通常会在6个星期以上该病患者在发病后的症状为皮肤不定期风团或伴红斑、瘙痒等情况出现且在治疗后容易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对广大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心理状态和睡眠也均会出现异常,需要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9-11]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当中,慢性荨麻疹被划分在瘾疹”鬼风疙瘩”疾病的范畴当中[12]。中药方剂多皮饮是在五皮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减得来,主要具有健脾渗湿的功效属于中医肺脾气滞、湿溢肌肤之水进行治疗的常用方剂[13]玉屏风散当中以黄芪作为君药,主要具有补益脾肺的治疗功效臣以炒白术,可达到固表的作用;防风作为佐药,可以达到祛风邪、益气的治疗效果[14-15]本次研究说明,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多皮饮联合玉屏风散随证加减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瘙痒症状程度,控制炎症反应,保证良好睡眠和心理状态,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且不会明显增多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谢佳芯,陈楚敏,郭孝雨,等.复方消风散联合背部走罐疗法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1):67-68.

[2] 苏孟, 王彤. 活血祛风汤联合放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74-76.

[3] 杨丽丽,谷力彬,武文印,等.加减秦艽牛蒡汤治疗湿热蕴肤型慢性荨麻疹及对血清IL-4IgE和IFN-γ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3):251-252.

[4] 夏婕, 周文. 金蝉止痒胶囊联合卢帕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3):537-540.

[5] 蔡向云.左西替利嗪联合地氯雷他定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 IgE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皮肤病与性病,2020,42(4):531-533

[6] 任变英,罗清华,林敏,等.雷火灸神阙穴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2020,10(30):206-207

[7] 杨丽丽,谷力彬,郑树清,等.加味羌活散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 41例 [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1):65-68.

[8] 帅宏,廖雪丽,朱灿阳,等.氯雷他定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儿童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疗效及对血清 IgE IFN-γ 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1,27(8):1383-1389

[9] 符润娥,李江.加味多皮饮联合神阙穴拔罐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21,19(23):163-164.

[10] 周筱芩, 蒋志成. 玉屏风颗粒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36(4): 98-99.

[11] 范妮, 陆晶, 马骏, 等. 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36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对Th1/Th2 免疫平衡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4(22): 147-148.

[12] 李艳玲, 张佳夫. 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 学创新, 2020,17(17): 68-71.

[13] 卢海松,刘学伟.养血祛风颗粒联合润肤保湿乳膏对血虚风燥型银屑病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3):547-550.

[14] 杨嘉陵.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 2020,10(14): 212.

[15] 孙田,王珺,王东.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加味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20,15(2):123-1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