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对行根管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牙周炎症反应、牙周健康的影响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替硝唑;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牙周炎症反应;牙周健康
正文
前言
慢性根尖周炎是一种根尖周围组织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于根管内部感染引起,如果未及时治疗,病情可呈进行性发展状态,使患者的牙槽、牙龈等部位受到损伤,部分患者的根尖部位可出现疼痛、脓肿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1]。厌氧菌感染是诱发慢性根尖周炎的主要致病菌,因此临床治疗时应抑制或清除厌氧菌,治疗方法多为根管治疗[2]。为进一步研究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对行根管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效果,本文择取80例患者展开观察,见下文。
正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以2020年8月-2022年5月作为病例选取的时间范围,择取前来我院口腔科诊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总数80例展开本次研究。将所有的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方案分成2组,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均值(42.51±2.38)岁,病程均值(1.68±0.13)年;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均值(42.47±2.35)岁,病程均值(1.66±0.12)年。就两组的基线资料展开统计学分析,P>0.05,有对比价值。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根尖周炎的诊断标准,并且经过影像学检查证实;②根管治疗适应证;③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②牙齿松动明显,无法保留;③牙槽骨吸收严重,超过根长的一半;④牙根纵裂、底穿;③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④神志不清、语言和精神障碍,无法良好地配合研究。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根管治疗,麻醉、清除菌斑、根管荡洗和干燥等操作均相同。对照组给予氢氧化钙消毒,然后将氢氧化钙与甘油混合后填充,消毒完成后,使用干燥、洁净的棉球暂封,10d后复诊,观察根尖情况实施充填或者封药等处理。观察组则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根管消毒,然后在根尖的三分之一处推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保证根管完整填充,消毒完成后,使用干燥、洁净的棉球暂封,10d后复诊,观察根尖情况实施充填或者封药等处理;同时口服替硝唑片(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44021435、0.5g*8s),1次1s、1日1次,连续用药直到治疗结束。
1.4 观察指标
1.4.1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情况 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疗效,涵盖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占本组的比例。评价标准:①显效:治疗后患牙的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无松动及异常感觉,X线检查示根尖周的暗影消失;②有效:治疗后患牙的咀嚼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稍有松动与异常感,X线检查示根尖周的暗影面积明显缩小;③无效:治疗后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X线检查示根尖周的暗影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1.4.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炎症反应程度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牙龈沟液的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三项炎症因子水平作为牙周炎症反应指标,并对所得到的结果展开比较。
1.4.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健康指标 主要指标为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牙齿松动指数(MD)、牙周袋深度(PPD),检测时间分别为治疗前、治疗4周后。GI、PLI、MD、PPD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结果使用“均值±标准差”表达,运用t值检验;计数结果使用“百分比”表达,运用卡方值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情况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存在着统计学层面的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情况[n(%)]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观察组 | 40 | 23(57.50) | 15(37.50) | 2(5.00) | 38(95.00) |
对照组 | 40 | 12(30.00) | 20(50.00) | 8(20.00) | 32(80.00) |
x2 | - | - | - | - | 4.114 |
P | - | - | - | - | 0.043 |
2.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炎症反应程度
两组治疗前的IL-1β、IL-6、TNF-α水平均衡性比较好(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1β、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着统计学层面的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炎症反应程度[μg/L]
组别 | n | IL-1β | IL-6 | TNF-α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40 | 41.72±3.84 | 19.59±1.62 | 3.68±0.33 | 1.35±0.10 | 4.31±0.40 | 1.65±0.13 |
对照组 | 40 | 41.68±3.81 | 22.76±1.94 | 3.71±0.35 | 1.98±0.16 | 4.38±0.42 | 2.27±0.19 |
t | - | 0.047 | 7.932 | 0.394 | 21.118 | 0.763 | 17.033 |
P | - | 0.963 | 0.000 | 0.694 | 0.000 | 0.448 | 0.000 |
2.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健康指标
两组治疗前的GI、PLI、MD、PPD指标结果具有比较好的一致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I、PLI、MD、PPD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着统计学层面的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健康指标
组别 | n | GI | PLI | MD | PPD[mm]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40 | 3.42±0.31 | 1.87±0.16 | 3.19±0.28 | 1.36±0.11 | 3.71±0.34 | 1.75±0.14 | 6.38±0.60 | 4.59±0.42 |
对照组 | 40 | 3.39±0.30 | 2.35±0.21 | 3.21±0.30 | 2.17±0.18 | 3.68±0.33 | 2.43±0.22 | 6.44±0.62 | 5.11±0.48 |
t | - | 0.440 | 11.499 | 0.308 | 24.285 | 0.400 | 16.492 | 0.440 | 5.156 |
P | - | 0.661 | 0.000 | 0.759 | 0.000 | 0.690 | 0.000 | 0.661 | 0.000 |
3 讨论
根管治疗是利用物理、化学等综合方法去除牙根部位的致病菌,防止根尖周病变的进一步发展的治疗方法,在此过程中,根管消毒和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提示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可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患者的炎症反应、牙周健康等指标均优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氢氧化钙。究其原因,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属于四环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等有比较好的效果,将其以软膏置入根管内,能在局部释放药性,抑制各种破坏牙周组织的胶原蛋白酶的活性,以减少牙槽骨的吸收,同时还具有比较好的抗菌效果,但单独应用时对厌氧菌的杀灭作用有限,需要配合其他药物。替硝唑属于抗原虫和抗真菌药,可用于治疗厌氧菌的局部感染,其作用机制为快速进入细胞内,抑制病原体DNA的合成[3]。将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使用,能有效地杀灭致病菌,对减轻牙周的炎症反应,改善牙周健康作用明显。
综上所述,在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行根管治疗时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的方案效果显著,能明显地减轻牙周局部的炎症反应,对改善牙周的健康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彤,胡德良.替硝唑片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31):110-111.
[2]张颖,袁清敏.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牙周情况及炎症的改善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02):221-223.
[3]陈鑫.替硝唑片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根管治疗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0):126-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