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脉冲射频;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普瑞巴林;早期治疗;临床效果
正文
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患者常见并发症,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常在带状疱疹痊愈后出现,呈持续发作或缓解后一段时间反复发作[1]。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给患者带来的痛感非常剧烈,可使患者出现严重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临床需要给予积极治疗。脉冲射频可以通过电刺激原理化解患者疼痛,但镇痛时间较短,因此临床需要联合药物镇痛方法来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而普瑞巴林作为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用药物,正能达到以上要求。本文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80例患者,试分析脉冲射频疗法+普瑞巴林的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80例患者,以信封法将各80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53岁~79岁,总位置为(66.45±11.27)岁。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4岁~78岁,总位置为(66.74±11.24)岁。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以上资料,P>0.05,统计学对比在两组间可行。
选择标准:(1)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中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诊断标准相符;(2)对文中出现的药物无过敏史;(3)无脉冲射频治疗禁忌证;(4)患者资料齐全;(5)患者自愿参与研究,且对研究内容知情;(6)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部门的审批。
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疼痛性疾病;(2)患有血液系统病变或存在免疫功能异常;(3)肝肾功能不全;(4)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恶性肿瘤;(5)患有精神疾病;(6)依从性不佳。
1.2方法
对照组单用普瑞巴林胶囊(辉瑞药业,J20160021):口服,1日2次,1次75mg,效果不理想者可增加用量,但最高不可超过600mg/日。疗程30日。
研究组加行脉冲射频疗法:给予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以B超进行引导,使用穿刺针向疼痛处所属的椎间孔后1/4~1/3与椎弓根外缘处穿刺,使针尖与背根神经节靠近。随后,启动射频控温热凝仪,开展感觉及运动电刺激测试,若不存在肌肉收缩或针刺感,则采取脉冲射频模式,实施脉冲射频治疗。频率为2Hz,脉宽为20ms,电压为45V,温度为42℃,1个周期时间为120s,治疗2个周期。随后,观察2小时生命体征。疗程为30日。
1.3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5-羟色胺、β-内啡肽水平于治疗前后的变化。疼痛评分的评估方法选择视觉模拟法,根据患者疼痛时的神态表情是否轻松给出0~10分的评分,评分高低和疼痛程度轻重之间为正向联系[3]。睡眠质量的评估工具为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涉及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等7个维度,均采取1~3分的计分范围,计算总分,评分高低和睡眠质量好坏之间为负向联系[4]。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mL,给予离心处理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羟色胺、β-内啡肽属于疼痛介质指标,5-羟色胺越低、β-内啡肽越高,疼痛程度越轻[5]。
1.4统计学分析
凭借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工作,其中呈非偏态分布的计量类数据(x-±s)选择验证t值。差异是否具备统计学意义,由P是否<0.05决定。
2研究结果
2.1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的变化
见表1,比较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P>0.05;治疗后再次比较,研究组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
表1: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的变化对比(x-±s)
分组 | 睡眠质量评分(分) | 疼痛评分(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研究组(n=40) | 12.89±0.94 | 3.12±0.25 | 7.43±0.66 | 4.04±0.29 |
对照组(n=40) | 12.95±0.88 | 6.78±0.57 | 7.52±0.73 | 5.32±0.46 |
t值 | 0.295 | 37.190 | 0.578 | 14.887 |
P值 | 0.769 | 0.000 | 0.565 | 0.000 |
2.25-羟色胺、β-内啡肽治疗前后的变化
见表2,比较治疗前两组的5-羟色胺、β-内啡肽水平,P>0.05;治疗后再次比较,研究组的5-羟色胺水平均比对照组低,β-内啡肽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
表2:5-羟色胺、β-内啡肽治疗前后的变化对比(x-±s)
分组 | 5-羟色胺(ng/mL) | β-内啡肽(pg/m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研究组(n=40) | 111.34±25.19 | 81.59±9.03 | 133.75±7.71 | 286.33±11.36 |
对照组(n=40) | 111.86±25.37 | 97.36±17.49 | 133.61±7.89 | 221.24±9.22 |
t值 | 0.092 | 5.067 | 0.080 | 28.137 |
P值 | 0.927 | 0.000 | 0.936 | 0.000 |
3讨论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以侵袭神经,使神经发生脱髓鞘样病变,令神经细胞水肿、坏死,进而引发病理性疼痛——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常规药物治疗不适合长期进行,否则不仅会引发明显不良反应,还会导致药物依赖性、停药易反复等问题。而脉冲射频疗法可以通过释放射频电流来刺激神经,减少神经的异常放电,对神经功能进行调节,减少疼痛介质的释放,最终达到镇痛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脉冲射频疗法对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镇痛时间较短,患者不适合频繁使用,因此临床需要联合其他方法[6]。普瑞巴林属于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可以调节钙通道的α2-δ亚基,减少钙离子向神经末梢的内流,遏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减轻患者的痛觉反应程度,将普瑞巴林与脉冲射频疗法联用,可以弥补单纯脉冲射频疗法的不足,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从而对患者的睡眠质量等方面产生更加积极影响[7]。结果中治疗后研究组的β-内啡肽水平比对照组高,5-羟色胺水 以及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正能体现二者联用对患者疼痛的显著改善效果、对睡眠质量产生的间接积极影响。对比蔡昀方[8]报告中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P<0.05),与本文趋势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应为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联用普瑞巴林及脉冲射频疗法,以减轻疼痛介质释放,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忠举,王波,何杰,等.普瑞巴林联合脉冲射频调节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30):50-52+56.
[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03):161-167.
[3]李为亮,张芹.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对患者疼痛和睡眠的影响刍议[J].中外医疗,2022,41(13):98-101.
[4]朱建设,连亚军.脉冲射频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08):36-39.
[5]周燕,余四海,李靖,等.胸椎神经根脉冲射频电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评估[J].右江医学,2022,50(01):49-53.
[6]刘大船,杨丽丽,吴玉鹏,等.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30(24):24-29.
[7]左付广,贾琪,孙梦伟,等.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及镇痛药使用情况评价[J].中国处方药,2022,20(06):106-108.
[8]蔡昀方,陈桂英,刘春喜,等.脊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20,32(08):936-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