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多皮饮联合神阙穴拔罐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闫新源

辽宁省本溪市中医院,辽宁省本溪市 117080

摘要

目的:研究加味多皮饮+神阙穴拔罐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法分组,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加味多皮饮+神阙穴拔罐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FN-γ、IL-4、IgE水平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更突出(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比对照组84.29%更高(P<0.05)。观察组病情复发率1.43%比对照组12.86%更低(P<0.05)。结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行加味多皮饮+神阙穴拔罐疗法治疗疗效突出,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少疾病的复发。


关键词

加味多皮饮;神阙穴拔罐疗法;慢性荨麻疹

正文


慢性荨麻疹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皮肤微血管的渗透膨胀作用引发[1]。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后其身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风团这些风团产生快,消退也快,并且消退后无痕迹遗留,患处会产生明显的瘙痒感,部分患者会产生胸闷、心慌、呼吸困难、气喘等表现。当前对于该病患者,临床多采用抗组胺药物激素进行治疗此疗法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2]。但临床实践发现患者停药后病情易复发。近些年,中医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愈发广泛部分研究指出,将其用于慢性荨麻疹临床治疗中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以1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加味多皮饮+神阙穴拔罐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法分组,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加味多皮饮+神阙穴拔罐疗法治疗。对照组男性、女性各43例、27例,年龄23-68(45.31±3.97)岁,病程0.5-6(3.19±0.46)年。观察组男性、女性各41例、29例,年龄24-68(45.47±3.80)岁,病程0.5-6(3.24±0.42)年。两组一般资料基本相同(P>0.05),有比较价值。(1)纳入标准:与西医(皮损多有发生,奇痒难当,时有发生,消散后,皮肤恢复到正常状态;一些患者会产生呼吸困难、发热等表现;1周内至少有2次风团、皮损复发)、中医(皮肤不定期有红斑、白斑、正常肤色风团产生,且形态、大小不相同;边界清晰,多个风团,每次几分钟至几小时,但持续时间≤24h;瘙痒感强烈,部分患者存在皮肤刮痕症状)慢性荨麻疹相关诊断标准相符;知情同时在“知情协议”上签名。(2)排除标准:短期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处于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并发其他恶性疾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西药治疗,具体如下:(1)选用依巴斯汀,1次/d,10mg/次,口服;(2)盐酸雷尼替丁,2次/d,0.15g/次,口服。患者持续治疗4周。

1.2.2观察组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多皮饮+神阙穴拔罐疗法治疗,具体如下:(1)加味多皮饮方组如下:炒白术20g,白鲜皮15g,茯苓皮20g,五加皮15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黄芪20g,牡丹皮15g,白芍15g,生姜皮10g,陈皮10g,荆芥10g,大腹皮15g,黄连10g,黄芩10g,防风10g,炙甘草10g,将上述药材置于1000mL清水中煎煮,取药液400mL,每天1剂,在餐后分3次服用。(2)神阙穴拔罐疗法,具体如下: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以患者年龄、体形为依据选用型号合适的玻璃罐,使用止血钳夹取1个酒精棉球,将酒精棉球点燃后,置于罐中烧1-3圈,随后迅速将火球取出,将玻璃罐精准快速扣于患者神阙穴上,留置20min,以神阙穴处皮肤变得潮红为宜。如果患者耐受力较差,可将罐中少量气体放出。患者持续治疗5d后,休息2d,1个疗程为7d,患者共接受4个疗程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1)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瘙痒;腹泻;倦怠乏力;纳少)积分,由轻至重依次记0-3分。

2)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对比两组患者相关免疫指标(IFN-γ:γ干扰素;IL-4:白细胞介素4;IgE:免疫球蛋白lgE)。

3)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经治疗,患者皮肤风团基本消退或缓解显著,瘙痒症状显著缓解代表显效;经治疗,患者皮肤风团有所缓解,有严重的瘙痒感代表有效;经治疗,患者皮肤风团未缓解,瘙痒感严重代表无效。

4)对两组患者展开为期1个月的随访,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状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由SPSS26.0软件处理,计量(中医症候积分;血清IFN-γ、IL-4、IgE水平)、计数(临床疗效;病情复发率)资料分别由数(n)或率(%)、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差异。

2结果

2.1中医症候积分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差异较小(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见表1。

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

组别(n=70)

瘙痒

腹泻

倦怠乏力

纳少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

2.73±0.19

0.46±0.16

2.70±0.28

0.52±0.14

2.73±0.26

0.81±0.32

2.65±0.31

0.64±0.27

对照组

2.78±0.21

1.81±0.28

2.63±0.31

1.69±0.24

2.57±0.31

1.48±0.36

2.72±0.24

1.77±0.33

t

1.477

35.024

1.402

35.231

3.309

11.638

1.494

22.173

P

0.142

0.000

0.163

0.000

0.001

0.000

0.138

0.000

2.2血清IFN-γ、IL-4、IgE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IL-4、IgE水平差异较小(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FN-γ、IL-4、IgE水平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更突出(P<0.05)。见表2。

2 两组血清IFN-γ、IL-4、IgE水平对比(±s)

组别(n=70)

IFN-γ(ng/mL)

IL-4(pg/mL)

IgE(IU/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

14.07±2.39

25.17±3.31

44.68±7.19

27.46±6.13

143.57±18.24

68.42±13.17

对照组

14.21±2.45

19.36±3.02

44.74±7.02

35.81±6.52

143.70±17.95

94.53±15.02

t

0.342

10.849

0.050

7.806

0.043

10.936

P

0.733

0.000

0.960

0.000

0.966

0.000

2.3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比对照组84.29%更高(P<0.05)。见表3。

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n=70)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42(60.00)

26(37.14)

2(2.86)

68(97.14)

对照组

37(52.86)

22(31.43)

11(15.71)

59(84.29)

X2

-

-

-

6.869

P

-

-

-

0.009

2.4病情复发率

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病情复发率12.86%(9/70),观察组病情复发率1.43%(1/70),观察组复发率更低(P<0.05)。

3讨论

荨麻疹属于血管性皮肤反应的一种,其多由肌表黏膜、皮肤等原因致使局部组织水肿、炎症等引发,患者发病后会产生间歇性风团、自觉瘙痒、红斑等表现,该病往往无固定时间,其病情大多突然发生,且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即会消散,并且无任何痕迹遗留,部分患者会产生心悸、心慌等状况,该病诱因众多,口服安乃近、食用食品内香精、食用海鲜等为诱发该病的重要原因,花粉、宠物皮屑等也可诱发该病[4]。现阶段,对于该病患者,临床多用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激素等展开治疗。但临床实践发现,上述药物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易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部分研究指出,中医辨证施加治在该病治疗中存在独特优势[5]。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病因主要为患者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复感风寒致使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营卫失和,风邪侵入而引发。慢性荨麻疹患者脾脏受损,因此,其治疗应以健脾补脾为主。本研究采取加味多皮饮+神阙穴拔罐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突出效果。加味多皮饮为赵炳南(国医大师)的经验方多皮饮基础上加用黄连、黄芪、白芍等药材演化而来[6]。方组中炒白术、茯苓皮为君药,前者具备燥湿利水、健脾益气的效用,后者具备燥湿利水、健脾益气的效用,二者联用,有助于增强加味多皮饮的健脾功效,抵御外邪入侵;生姜皮、五加皮、白鲜皮、陈皮、黄芪、大腹皮、防风、荆芥等为臣药,生姜皮具备消肿散水的效用;五加皮具备消肿利水、除湿祛风的效用;大腹皮、白鲜皮具备行气利水消肿、祛风燥湿的效用;陈皮具备化湿醒脾的效用;荆芥、黄芪、防风具备疏风止痒、益气固表的效用[7];牡丹皮、桑白皮、黄芩、地骨皮、白芍、黄连等为佐药,牡丹皮、桑白皮、地骨皮具备凉血清热的效用;黄连、黄芩具备燥湿泻火的效用;白芍具备敛阴、固表、止汗的效用;甘草为使药,可对诸药进行调和,发挥健脾益气的效用。上述药物合用,可发挥益气固表、健脾利湿、止痒祛风等效用。神阙穴为“任脉”要穴,其位于腹部中央,也被称之为气合、脐中[8]。神阙是一种可使人体内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从经脉层面而言,此一条和五脏六腑连通的穴位,因此又有脐通百脉的说法,此为一种天生的力量[9]。从解剖层面分析,因母亲分娩后,脐带于子宫内剥离,其为母亲、胎儿间唯一的连接途径,其邻近血管、神经极为丰富,历代中医均由于神阙穴构造较为脆弱,针灸易引起炎症,所以提倡采取拔罐、艾灸等方式进行治疗。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针法的运用,临床对穴位研究愈发深入[10]。拔罐为中医特色疗法的一种,待罐子于人体上发挥一定作用后,罐中即会生成负压,引起周围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古代文献中曾有记载,拔罐最早用于外科血瘀、脓肿的清除治疗中,随临床实践的深入,各类材料如火罐、竹罐等逐渐被用于治疗中。神阙穴结构薄弱,邻近血管、神经丰富,在该处通过火罐方式予以治疗,可发挥调节内脏、祛风散寒、健脾补肾、扶正祛邪、温通经络的效用,将其与加味多皮饮联用,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发挥健脾除湿、冲盛正气、止痒祛风等功效[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血清IFN-γ、IL-4、IgE水平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突出,可见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行加味多皮饮+神阙穴拔罐疗法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复发率比对照组更低,提示将加味多皮饮、神阙穴拔罐疗法联合用于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疗效确切,减少疾病的复发。

综上,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行加味多皮饮+神阙穴拔罐疗法治疗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少疾病复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符润娥,李江. 加味多皮饮联合神阙穴拔罐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21,19(23):163-164.

[2] 陆孟婧. 温针灸联合神阙穴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 吉林:长春中医药大学,2021.

[3] 王子微. 五皮祛风抗敏汤联合神阙穴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D]. 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

[4] 张严.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1):17-20.

[5] 周东东,陈为星,朱才丰. 益气疏风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及其对血清IgE、IL-31、IL-33的影响[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15(7):1212-1215,1220.

[6] 胡飞颖,尚艳杰,钱雨彤. 扬刺曲池穴结合热敏灸治疗风寒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3,30(4):762-764.

[7] 黄培,李瑜兰,黄媛媛. 养血祛风汤治疗老年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6):40-42.

[8] 关吉利,陆江涛,孔珍珍,等.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对其活动性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海军医学杂志,2022,43(6):611-615.

[9] 贺晋,赵婉悦,范丽娜,等. 慢性荨麻疹中医特色外治方法的作用机理探讨[J]. 新疆中医药,2021,39(1):78-81.

[10] 王若馨.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4):66.

[11] 徐蓁陈娟. 穴位贴敷+中医特色护理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应用及可行性分析[J]. 饮食保健,2021(4):1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