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摘要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针灸;失眠
正文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在这种形势下,人们面临着生活及工作的双重压力,尤其是面对房贷、车贷,促使其为将来的美好生活努力奋斗。而一些年轻群体,在沉重的生活重担下丝毫不敢松懈,甚至是寝食难安,最终导致失眠。有既往研究对某地区成年人群体进行失眠症状现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成年人失眠症状检出率为10.02%~12.0%左右,女性失眠检出率较男性更高[1,2]。失眠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类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久而久之,导致其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崩溃,而这种睡眠障碍正在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3,4],甚至可引发意外事故的发生危及生命安全。为此,在临床上需加强对失眠疾病的及时干预,帮助其解决失眠的困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至此次临床研究范畴,首先由临床人员按照其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临床分组,具体分组为:
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其年龄为28—65岁,平均年龄为(40.45±7.55)岁,病程均为6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2.62±0.58)年。联合组:男17例,女8例,其年龄为28—63岁,平均年龄为(41.58±8.42)岁,病程均为6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2.54±0.66)年。两组入选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的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将其形成的数据进行统计与比较(P>0.05)。
纳入标准:(1)临床上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5]中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2)未伴有严重精神、认知、意识及沟通障碍;(3)未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精神类疾病及恶性肿瘤疾病;(4)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精神、认知、意识及沟通障碍;(2)沟通能力不佳;(3)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精神类疾病及恶性肿瘤疾病;(4)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并给予心电监护,待到其血压、心电无异常后,充分暴露患者的颈部,并于其肩下放置软枕,保持头部偏向对侧,嘱咐患者进针过程中切勿随意移动,常规消毒铺巾,并利用超声仪器高频探头,在涂抹适量耦合剂后套无菌塑料袋,选择患者的第七颈椎,显示为第7椎体横突、颈动脉、臂丛等位置进针,在针尖穿过颈动脉后方的筋膜深面,待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射3ml1%的利多卡因,完毕后拔针,按压穿刺点,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出现。若一侧穿刺失败,可于两小时后改由另一侧阻滞,1次/d,1侧/d,隔日交替注射,一旦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症状及其他并发症,需指导患者继续住院观察治疗,直至生命体征平稳,未见任何不适症状后即可准予患者出院。
1.2.2 联合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具体操作如下:
参照《针灸治疗学》教材中关于失眠治疗的穴位,选取神门、内关、照海、申脉等穴位作为主穴,若患者存在肝火旺,则选择行间、侠溪作为配穴;若患者同时存在痰热内扰,则需以内庭、丰隆作为配穴;若患者症候为心脾两虚型,则需以心俞、脾俞作为配穴;若患者疾病分型为心肾不交型,则需添加心俞、肾俞作为配穴。
指导患者充分暴露针刺部位,若为患者针刺部位为背部时,需保持俯卧位体位,若为其他穴位,则需保持仰卧位体位。用酒精对患者针刺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应用苏州环球针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依据穴位的差异,保持不同的进针角度,以平补平泻法,除了丰隆穴位选用0.20×40mm的毫针实施针刺,其他穴位均采用0.20×25mm 毫针实施针刺,诊疗师需快速进针,以提插捻转法辅助得气,保持留针时间为30min,留针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每隔10min需以提插捻转法保持针感,针刺治疗结束后,快速拔针并按压患者的针孔,避免出血。
两组患者的疗程均设为15d。
1.3观察指标
为期15d的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
1.3.1 负面情绪评分 分别依据SAS量表与SDS量表对所有入选对象的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进行准确地评估,其中,焦虑情绪的评估量表选用SAS量表,其标准分设为43分,最终结果超过该分值,则暗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同理,以SDS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其标准分设为40分,最终结果超过该分值,则暗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
1.3.2 生活质量评分 依据SF-36量表对所有入选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准确地评估,该量表采取百分制的计分方式,并且其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3.3 睡眠质量评分 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共计划分为19个自评项目与5个他评项目,其分值设为0—21分,且其分值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即分值越高,患者的睡眠障碍症状越严重。
1.3.4 临床疗效 依据睡眠质量评分与睡眠时间作为衡量临床疗效的最佳依据,同时按照其睡眠症状、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将其临床疗效划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三种标准,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若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改善75%以上、睡眠时间在6h以上即为显效;若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为50%—75%、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3h以上即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未达到显效、有效的标准即为无效,同时按照(显效+有效)/25*100%的公式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准确地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3.0统计软件对此次临床调查所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等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三项数据中涉及的计量资料,并对其行t检验;而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数据中所涉及的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对其行2检验,数据临床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临床证实其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方案的进行,上述数据的组间比较呈现了显著性的差异变化,联合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具体比较结果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结果 (,分)
组别 | 数量 | SAS评分 | SDS评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25 | 43.54±0.85 | 38.52±0.87 | 43.72±0.23 | 38.36±0.54 |
联合组 | 25 | 43.57±0.82 | 34.26±0.24 | 43.65±0.31 | 32.69±0.39 |
t | - | 0.127 | 23.601 | 0.368 | 28.347 |
p | - | 0.899 | <0.001 | 0.722 | <0.001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随着治疗方案的进行,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呈现了显著性的差异变化,联合组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具体比较结果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 (,分)
组别 | 数量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对照组 | 25 | 71.54±0.66 | 80.58±1.32 |
联合组 | 25 | 71.57±0.63 | 89.69±1.18 |
t | - | 0.284 | 58.587 |
p | - | 0.816 | <0.001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呈现了显著性的差异变化,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比较结果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分)
组别 | 数量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对照组 | 25 | 14.82±0.38 | 10.89±0.21 |
联合组 | 25 | 14.79±0.42 | 6.92±0.18 |
t | - | 0.239 | 14.821 |
p | - | 0.781 | <0.001 |
2.4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详见表4:
表4: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n/(%)]
组别 | 数量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25 | 9(36.00) | 11(44.00) | 5(20.00) | 20(80.00) |
联合组 | 25 | 12(48.00) | 13(52.00) | 0(0.00) | 25(100.00) |
X2 | - | - | - | - | 5.555 |
p | - | - | - | - | 0.018 |
3. 讨论
失眠作为一种睡眠障碍型疾病,也是一种精神、躯体、生理的综合表现类型。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该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了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我国中青年是深受失眠困扰的主要群体[6]。在临床上,失眠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工作和生活压力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导致患者夜不能寐、寝食难安,此类人群往往是失眠的高发群体[7]。为此,失眠症的临床干预也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我国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在失眠症的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中医为主的临床治疗方案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以针灸、推拿为主的中医治疗,有助于失眠患者的脏器机能的平衡,疏通经络,从而获得安神镇静的显著功效[8]。在此次临床研究中,将我院近一年收治的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给予不同的临床治疗技术,总结其临床效果得知:在应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后,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同时其睡眠质量评分也由治疗前的(14.79±0.42)分降低至(6.92±0.18)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这与此前郎义[9]的研究结论一致,提示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对于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较单一治疗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敏齐,周倩,耿耀国,等.中山市成年居民失眠症状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10):1482-1485.
[2]王闻慧,石贺敏,贾海玲,等.河北省成年居民失眠及危险因素现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6):455-460.
[3]江小建,余英,高盈.中青年人群失眠现状及其相关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2,29(2):242-245.
[4]刘福志,赵妍妍,涂卓特.2020年泉州市护理人员焦虑情绪和失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2,40(3):282-286+314.
[5]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 第3版(CCMD-3).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34-36.
[6]郝雅楠,吴晓青.中青年失眠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23,32(5):481-485.
[7]王欣琦,李雪梅,蔡梦怡,等.中青年人群失眠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3,40(3):222-228.
[8]王进东,蔡琦,董建萍.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3,30(2):388-390.
[9]郎义.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D]. 四川:西南医科大学,2019.
基金项目:昌乐县卫生和健康委员会 科研项目计划
项目名称: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欺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项目编号: WFWSJK-2022-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