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RIRS与MPCNL治疗2.0~3.0cm上尿路结石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1.王喜 2.范晓寒 3.耿长生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莘县人民医院252400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RIRS与MPCNL两种术式在2.0~3.0cm上尿路结石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2.0~3.0cm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观察组50例,行逆行输尿管软镜手术(RIRS)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二期手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应激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率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RIRS与MPCNL两种术式在2.0~3.0cm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中均可取得较好的作用,相对于MPCNL而言RIRS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其费用较高,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RIRS;MPCNL;安全性

正文


上尿路结石为泌尿外科常见病,受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影响,该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传统开放取石手术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微创技术的应用,使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经皮肾镜技术、经尿道输尿管软镜技术、腹腔镜手术等术式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但目前临床上对于上尿路结石的研究多以较大(>3.0cm)结石及较小(<2.0cm)结石为主,但关于2.0-3.0cm的上尿路结石的研究则相对较少[2-3]。因此,本文就以收治的100例2.0-3.0cm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为例,对RIRS与MPCNL两种术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100例2.0~3.0cm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8-75岁,平均(55.89±3.11)岁;观察组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7-76岁,平均(55.57±3.2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行RIRS手术治疗,气管插管全麻后,取患者截石位,将F8/9.8 输尿管镜经尿道置入膀胱,对输尿管情况进行探查,之后逆行插入斑马导丝,术中以超声实时定位结石、输尿管镜鞘情况,并在导丝定位下,将F12输尿管软镜鞘置于结石下方或肾盂处,并做好固定,之后推出斑马导丝。将Olympus电子输尿管软镜经鞘内通道置入肾盂,对肾盂肾盏情况进行探查,明确结石部位,并置入钬激光光纤,进行碎石处理,将结石击碎至2mm以下,对于较大的碎石块以取石篮取出,然后经输尿管软镜逆行置入斑马导丝至肾盂,然后撤出输尿管软镜。之后,经软镜鞘置入F4.7 输尿管内支架管,并撤出软镜鞘,并经尿道将F8/9.8 输尿管镜置入膀胱,然后撤镜后,留置引流管。以输尿管硬镜处理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之后行钬激光碎石。低于一期输尿管软镜鞘置入困难者,应先行输尿管内支架管扩张处理,7d后再行软镜手术碎石取石治疗,术后复查腹部平片,必要时可再次行手术治疗。

   对照组行MPCNL手术治疗,麻醉后取截石位,在膀胱内置入 F8-9.8 输尿管硬镜,明确输尿管口,逆行置入5F输尿管导管,于超声下建构经皮肾镜通道,并行通道扩张处理,使通道自F6扩张至F18,之后置入F18工作鞘,之后以钬激光击碎结石,确定无结石残留后,明确输尿管,置入斑马导丝,留置引流管,并置入F16硅胶肾造瘘管,最后进行缝合固定。术后复查,必要时行二期手术。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感、住院时间、二期手术率、结

石清除率、住院费用等;其中疼痛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评分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重。

(2)对比两组术后应激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

(MDA)等;其中NO水平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SOD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MDA以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检测[4]

(3)统计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发热、出血、结石残余、脓毒血症、术后介入

等。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定量、分类数据分别以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二期手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住院费用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清石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二期手术率

结石清石率

手术时间(min)

术后VAS评分(分)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万元)

观察组

50

29(59.00%)

48(96.00%)

90.56±5.98

2.48±0.25

10.18±1.59

1.73±0.11

对照组

50

3(6.00%)

47(94.00%)

126.98±7.86

5.02±0.29

12.99±1.63

1.26±0.13

X2/t值


31.066

0.211

26.076

46.909

8.726

19.516

p值


0.000

0.646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NO、SOD、MD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两组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组别

NO(ng/mL)

SOD(ng/mL)

MDA(nmol/mL)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观察组

104.68±11.26

62.14±2.11

4.39±0.89

7.29±0.39

7.31±0.52

3.17±0.26

对照组

104.72±11.19

72.59±2.30

4.41±0.91

6.25±0.44

7.35±0.58

4.28±0.39

t值

0.018

23.674

0.111

12.507

0.363

16.745

p值

0.986

0.000

0.912

0.000

0.717

0.000

2.3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3 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发热

出血

结石残余

脓毒血症

术后介入

发生率

观察组

50

4(8.00%)

1(2.00%)

3(6.00%)

0

2(4.00%)

10(20.00%)

对照组

50

3(6.00%)

2(4.00%)

3(6.00%)

2(4.00%)

2(4.00%)

12(24.00%)

X2







0.233

p值







0.629

3讨论

   上尿路结石为泌尿系常见疾病,其发病部位以肾及输尿管为主,发病后患者会产生阵发性或持续性绞痛或钝痛感,部位患者还可见恶心、呕吐等症状,且多数患者还伴有血尿症状,对于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大[5-6]。研究发现,患者病情程度、疼痛程度通常和结石大小、发病部位、是否伴有结石活动、损伤、梗阻、感染等情况有密切关联[7]。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发生了极大改变,上尿路结石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成为威胁患者健康的一项重要疾病,寻找有效的治疗方式改善患者病情非常必要。

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等微创手术开始被应用到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之中,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而言,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故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大范围推广使用。临床研究已经证实PCNL在较大(>3.0cm)结石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较大肾结石的金标准,但其同时也存在有并发症风险高、结石残存率高等不足之处,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需要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8-9]。而对于直径小于2.0cm的上尿路结石,行RIRS治疗的优势更理想,该术式经人体自然通过开展手术操作,更具微创特点,故而更容易被患者接受[10]。但关于2.0-3.0cm上尿路结石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为明确2.0-3.0cm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治疗方式,本研究以收治的100例患者为例,对RIRS与MPCNL两种术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二期手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住院费用、术后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率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表明两种术式均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相对而言RIRS的创伤小、引起的应激反应轻、术后恢复快。这主要是由于两种术式均属于微创手术,其所造成的手术创伤均较小,但MPCNL手术术中需更换患者体位,并且需行肾盏穿刺、建立肾镜通道等处理,容易增加手术时间;且穿刺过程容易损伤肾周围组织及肾实质,不仅会增加手术损伤,加剧患者术后疼痛,同时还会延长手术操作;而RIRS则可通过放置输尿管软镜外鞘的方式进行操作,能够变体位更换,同时通过输尿管扩张处理,更便于术中放置软镜外鞘,缩短术中操作时间,同时可减轻穿刺、肾镜通道建立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从而可减轻手术带来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但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二期手术率及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RIRS手术也具有自身局限性。

   总而言之,RIRS与MPCNL两种术式在2.0~3.0cm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治疗中均有自身的优势及不足,临床上需根据患者情况,结合患者意愿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陈爽, 李守燕, 彭继超.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和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2~4cm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018(006):125-128.

[2]罗恩, 何秋明.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2~2.5cm肾下盏结石临床疗效比较[J]. 饮食保健, 2018,005(005):46-47.

[3]周饶饶, 赵方正, 王诗驿,等.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联合体外超声波碎石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2~4 cm肾结石的疗效分析[J].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0, 47(12):823-828.

[4]郭树刚, 曾伟. 经皮肾镜碎石术与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直径2~4cm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034(015):2642-2643.

[5]席俊华, 张艳斌, 吴畏,等. 同期与分期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对比研究[J].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0, 40(1):72-75.

[6]席俊华, 张艳斌, 吴畏,等. 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双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比较[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9,34(10):820-825.

[7]周建军, 蒋宏毅. 输尿管软镜手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2.0~3.0cm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J]. 中国内镜杂志, 2020, 26(1):62-69.

[8]黄亚强, 黄红星, 袁润强,等. 逆行肾内手术与微创经皮肾碎石术治疗3cm以下肾盂结石并肾功能不全的对比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2017, 18(12):24-55.

[9]沈在雄. 输尿管软镜、微创经皮肾镜、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比较研究[J]. 中外医疗, 2016, 035(016):1-4.

[10]严沁, 潘玉龙, 席翔,等. 逆行输尿管软镜手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比较[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050(003):323-3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