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分析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文云霞

青铜峡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宁夏 青铜峡 751600

摘要

目的:分析先天性缺牙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的效果和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先天性缺牙患者为50例,患者就诊于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经口腔修复和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分别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并进行各项指标(治疗效果、美学效果、咀嚼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恢复时间)的比较分析。结果:治疗效果、美学效果和咀嚼功能在各项情况分析均有明显差异性,研究组患者的美学效果和咀嚼功能改善程度良好,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和对照组比较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降低;研究组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为P<0.05。结论: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


关键词

正畸治疗;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咀嚼功能

正文


    先天性缺牙是一种基因突变疾病,属于口腔科,主要为牙齿缺损、牙齿未形成等。先天性缺牙导致牙列的完整性受到影响,咀嚼功能受限。通过正畸能使患者的颌骨可塑性不断改善,优化牙周膜内环境。口腔修复为一种填充方式,能够对薄弱的牙体组织进行修复,以保证获得良好固位[1]。当前治疗先天性缺牙主要为正畸联合口腔修复具体选择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5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先天性缺牙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效果和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效果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照组: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3例、17例。年龄区间范围为24岁-68岁,中位(35.64±0.23)岁。安氏分类:Ⅰ类、Ⅱ类、Ⅲ类分别为12例、11例、17例。

研究组: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2例、18例。年龄区间范围为25岁-68岁,中位(35.63±0.22)岁。安氏分类:Ⅰ类、Ⅱ类、Ⅲ类分别为11例、11例、18例。

纳入标准:经X线检查为缺牙区无恒牙胚;缺牙数量为10颗以上。

排除标准:全身性疾病患者;鼻窦炎、上颌窦炎患者。

上述资料比对分析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口腔修复。经医生分析和X线检查,分析缺牙的数量、缺牙的位置,对牙周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实施口腔修复治疗。按照口腔修复方案,患者自主选择材质。

研究组: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经医生分析和X线检查,分析缺牙的数量、缺牙的位置,对牙周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实施口腔修复治疗。按照患者的牙周情况,使用固定矫正器来使牙列扭转,其中残留的牙根、阻生牙要有效清理,对制备牙齿修复体适当使用。还需要增加临时冠桥,牙位、牙间距合理调整,详细分析和观察牙冠边缘的密合情况。

1.3 效果判定标准

1)治疗效果:有效说明患者的牙列错位情况和阻生牙情况不存在,修复体未脱落,咀嚼功能和外观正常;一般说明牙列错位情况和阻生牙情况不存在,修复体大部分脱落,咀嚼功能和外观正常改善;无效说明患者的牙列错位情况和阻生牙情况存在,修复体脱落,咀嚼功能和外观差。

2)美学效果:PES评分和WES评分分析。其中的PES评分为上颌单前牙种植修复体周围软组织,14分。WES评分为上颌单前牙种植修复体,10分。分值均与美学效果成正比[2]

3)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和咬合力评分。其中,应用自制的语言功能评分,重点观察患者的发音情况,分值为15分。咀嚼功能评分中重点分析患者固定义齿咀嚼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稳固度以及对食物的选择情况等,分值28分,分值和患者的咀嚼功能成正比。咬合力评分应用T-SCAN Ⅲ型牙齿咬合力测试器,治疗前后进行咬合力的测试,随着分值的增加,说明牙齿咬合力更大。

4)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恢复时间:观察和记录患者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恢复时间。

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牙周不适、食物嵌塞、牙髓炎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6.0软件进行各个指标的对比分析,研究数据结果是否符合统计学差异性。其中各个数值表示为(x±s)%形式,分别实现t数值检验和卡方检验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为P<0.05。具体见表1.

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n/%)

组别

n

有效

一般

无效

治疗效果

研究组

25

13(0.52)

10(0.40)

2(0.08)

23(0.92)

对照组

25

9(0.36)

6(0.24)

10(0.40)

15(0.60)

X2





7.0175

P





0.0080

2.2 美学效果

    治疗前,PES评分和WE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ES评分和W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2 两组美学效果比对,分

组别

n

PES评分

WE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25

4.53±1.03

12.34±2.03

3.42±0.85

8.75±1.89

对照组

25

4.54±1.04

10.23±2.12

3.44±0.86

6.78±1.57

T值


0.0342

3.5943

0.0827

4.0089

P值


0.9729

0.0008

0.9344

0.0002

2.3 咀嚼功能

    治疗前,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和咬合力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ES评分和W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3 两组咀嚼功能比对,分

组别

n

语言功能评分(分)

咀嚼功能评分(分)

咬合力(kg)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25

5.23±1.34

9.25±1.97

4.63±1.15

9.34±1.56

6.73±0.95

12.96±2.43

对照组

25

5.22±1.32

7.85±1.46

4.62±1.12

7.34±1.67

6.72±0.94

11.34±2.23

T值


0.0266

2.8548

0.0311

4.3758

0.0374

2.4559

P值


0.9789

0.0063

0.9753

0.0001

0.9703

0.0177

2.4 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恢复时间

研究组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4.

4 两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恢复时间比对

组别

n

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天)

咀嚼功能恢复时间(天)

研究组

25

16.42±2.34

20.46±3.45

对照组

25

22.46±3.56

27.34±2.47

T值


7.0889

8.1074

P值


0.0000

0.0000

2.5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P<0.05。具体见表5.

5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n

牙周不适

食物嵌塞

牙髓炎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

25

10.04)

0(0.00)

0(0.00)

1(0.04)

对照组

25

4(0.16)

2(0.08)

2(0.08)

8(0.32)

X2





6.6396

P





0.0099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健康的成年人牙齿数量为28-32颗,先天性缺牙出现在牙齿发生早期,也就是牙蕾形成期,主要表现为缺牙发育不良现象,当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且引起的因素多样。一般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先天性缺牙不仅无法保证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食物也容易残留在牙齿间隙,给口腔整体卫生带来影响,长期情况下也会发生口臭,引起牙周疾病等。并且,先天性缺牙还会给患者的口腔美观性带来影响,无法保证患者正常与人交谈,给口腔健康、形象、社交等都带来不利因素。从临床实际情况看,需要对先天性缺牙患者进行有效检查,分析缺牙的数量、具体的位置、周边的情况等,然后再对其对症治疗。临床治疗先天性缺牙的方法很多,正畸治疗效果良好。

先天性缺牙主要为牙体缺损、缺失,应用口腔修复,能经合理设计,制作符合的牙齿修复体,使患者的口腔形态逐渐改善和恢复,有效促使口腔和机体健康[3]。口腔修复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面临疼痛、炎症等,修复体容易发生脱落或者缺损等情况,且咀嚼功能比较差[4]。所以说,口腔修复在治疗中还面对一定局限性。正畸治疗能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能使整个牙齿更美观。正畸治疗会使用到各个矫正装置,能在期间进行面部、骨骼、牙齿、颌面神经的调整,促使口颌更均衡。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开始追求美观,所以正畸治疗得到广泛应用。正畸治疗需要选择适合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受到较大限制[5]。但是,在牙周允许的情况下,一些成年人也可以完成正畸治疗。正畸治疗仅关注整体,局部不重视,还无法对缺损、缺失的牙体针对治疗,可能未重视到牙周问题。因此,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效果良好,能使患者的牙周、面部不断改善,缩小牙间距,增强牙齿的支持能力,且患者的咀嚼功能也会增强,提高患者满意度[6]

正畸治疗和口腔修复都能应对先天性缺牙治疗。口腔修复与人体的生理特点符合,能按照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出人工修复体,适合应用到面部、口腔,治疗效果良好[7]。大多数的先天性缺牙患者还会面临面部发育异常情况,在该情况治疗中,需要综合具体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以促使患者面容不断改善。正畸治疗是一种校正装置,能够是骨骼、牙齿更协调,并在期间发挥校正、美观的目的。如果在口腔修复的情况下增加正畸治疗,则患者的牙间隙也会进行调节,保证整个牙齿整齐度更好,且种植完成后的义齿环境更好,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快速恢复,以免因为义齿种植不合理引起不良反应[8]。但是,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当患者为正生长发育的阶段,会给口腔修复带来一定影响,经调查分析,人们进行口腔修复的最佳年龄为10-14岁,治疗时间为1-2年,尽早治疗,则选择的方案更好,治疗效果更好[9]。并且,在进行口腔修复过程中,避免影响患者的颌骨、颌面肌肉组织发育情况,当对患者实施口腔修复治疗的时候,需要对患者的面部定期检查,确保义齿颌弓、上牙弓、面部神经、颌关节之间的协调性,如果发现义齿和面部关节、肌肉的活动情况不适应,则需要给予调整[10]

本文分析,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ES评分和WES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和咬合力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ES评分和WES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和咬合力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P<0.05。说明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改善咀嚼能力较差情况,提高患者牙齿美观性。

综上所述,在治疗先天性缺牙疾病中,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效果最佳,能使患者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不断改善,提升治疗效果,也能获得良好的美观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茜,翟俊辉,屈振宇. 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0):114-116.

[2] 马广野,范红霞,张茹莉. 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疗效[J]. 世界复合医学,2020,6(12):89-91.

[3] 薛亮,李玲,彭博. 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临床效果及咀嚼功能分析[J]. 贵州医药,2021,45(12):1946-1947.

[4] 吴小平. 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J]. 医药前沿,2021,11(17):84-85.

[5] 任翔,吴大雷,史春. 探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4):85-86.

[6] 赵奇. 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效果及对咀嚼功能、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3):26-28.

[7] 陆裕利,姚思玥,吴可. 六步行为认知法在先天性缺牙患者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2):165-167.

[8] 杨西美. 正畸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22,41(13):57-60.

[9] 李世彦,鲁晓红,梁建晖. 两种正畸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支抗对先天性缺牙患者美观及咬合功能恢复的比较[J]. 中国美容医学,2022,31(2):138-141.

[10] 马慧,王桃.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2):328-330,3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