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药学分析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刘晓霞

海阳市徐家店中心卫生院,山东 烟台 265100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分析药学特点。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为对象,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均为50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美多芭单药治疗,联合组为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各项血清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指标,不良反应可控,安全可行。


关键词

普拉克索片;美多芭;帕金森病;治疗;药学分析

正文


帕金森病属于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发病与环境、遗传、神经系统衰退等因素密切相关,以运动迟缓、手抖、平衡困难为主要表现[1]。帕金森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该病现阶段无无法治愈,但经过规律服药能够控制大部分患者症状,抑制病情进一步发展。美多芭属于帕金森病治疗多用药,左旋多巴和苄丝肼的复合制剂,主要通过提高大脑多巴胺水平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普拉克索片则是新一代选择性非麦角类多巴受体激动剂,可单用或与左旋多巴类药物合用控制帕金森病及其综合征[2]。本研究为提升治疗效果,将普拉克索片、美多芭联合应用,探讨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分析其药学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帕金森病患者整群抽样其中100研究划分开始结束时间分别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平均将患者分组,设置为对照组、联合组,均为50例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7例、23例分别占比54.00%、46.00%,年龄6184均值70.57±3.21联合男性、女性分别为28例、22例分别占比56.00%、44.00%,年龄6385均值70.49±3.62两组患者基础情况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参选研究要求:(1)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各项资料完整;(3)年龄60岁及以上;(4)均服药治疗;(5Hoehn-Yahr分级在2-4级之间

剔除标准:(1)继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合并其他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酒精依赖患者;(4相关治疗方式存在过敏、禁忌症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性改善循环、抗凝、营养神经等治疗方案。对照组用药方案为美多芭单一用药,给予患者美多芭(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98)口服,每日3次、初始剂量每次62.5g,随后根据患者耐受度、病情逐渐加量,最大为每日4次、每次125mg,治疗12周。联合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普拉克索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412),口服,每日3次,初始剂量为每次0.125mg,随后逐渐加大剂量,最大为0.25mg。

1.3  疗效判定

UPDRS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判判定治疗效果,该量表包括4方面,涉及运动、精神行为及情绪、日常活动、并发症,共计42条目。划分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UPDRS评分降低75%上;有效患者UPDRS评分降低30%-75%;无效患者UPDRS评分降低30%以内。显效、有效患者总占比为总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1)血清指标: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后检测其IGF-1、NT-3、BDNF水平并比较差异。

(2)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头晕、直立性低血压、恶心呕吐症状,比较发生率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可见表1。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

50

2040.00

1632.00

1428.00

3672.00)

联合

50

2856.00)

1734.00

510.00

4590.00

χ2





5.2632

P





0.0218

2.2  两组血清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清指标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可见表2。

2 两组血清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IGF-1

NT-3

BDNF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

50

143.35±10.45

153.57±15.16

19.71±3.65

26.46±3.82

10.63±3.01

12.30±2.71

联合

50

142.99±11.20

166.65±14.84

19.65±4.21

31.17±3.98

10.79±2.47

14.97±2.65

t


0.1662

4.3598

0.0761

6.0372

0.2906

4.9810

P


0.8684

0.0000

0.9395

0.0000

0.7720

0.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可见表3。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头晕

直立性低血压

恶心呕吐

发生率

对照

50

12.00

00.00

12.00

24.00)

联合

50

00.00

12.00

00.00

12.00

χ2





0.3436

P





0.5577

3  讨论

帕金森病现阶段以控制症状为主要目标,基于该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的病理特点,多巴胺替代治疗是现阶段治疗金标准[3]。多巴胺属于脑内神经介质,且通过血脑屏障有限,通过多巴胺前体能够获得替代治疗效果,美多芭通过此机制治疗帕金森病。该药物是帕金森病治疗常用药,是一种左旋多巴、苄丝肼复合剂,前者是多巴胺低脂的前体物质,能够在脱羟酶作用下转化多巴胺,补充多巴胺不足;后者为是外周多巴脱羟酶抑制剂,两种成分共同组成美多芭发挥作用[4]。左旋多巴在脑外能够发挥作用,故仅服用左旋多巴无法直接达到基底神经节,且外周多巴胺容易引发不良反应,需要配合外周多巴胺抑制剂,其中苄丝肼便能发挥这一作用。美多芭是两种药物按照4:1的配比组成的制剂,适用于帕金森病治疗中[5]

普拉克索片人工合成的氨苯噻唑的衍生物具有D3受体激动剂活性,能够通过降低细胞内的多巴胺含量,有效抑制谷氨酸对多巴胺神经元的毒性,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同时达到保护神经的作用[6]。本研究将该药物应用于美多芭基础上,可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清神经指标,P<0.05。神经营养因子是人体重要物质,神经元是保证该物质存活、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分子,而BDNF则是能够维持多巴胺神经元胚细胞存活的多肽激素,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相较于健康人群,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该指标较低,提升该药物水平能够控制疾病进展[7]IGF-1是一种能够修复损伤神经细胞的多肽蛋白,可促进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NT-3能够促进神经细胞成熟、分化和发育,有利于纠正电解质紊乱并提高神经细胞活性,减轻神经系统损伤。经过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提升,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普拉克索片能够发挥其药理学作用,减轻神经系统损伤,减少左旋多巴的剂量。与此同时,普拉克索片能够激活多巴胺D2受体,对纹状体神经细胞放电情况作出调节,协同提升帕金森治疗效果。

从药代动力学角度分析两种药物:美多芭中左旋多巴在人体内小肠上部区域被吸收。通常患者在美多芭口服后的60min血浆中左旋多巴达到峰值,且血浆浓度峰值、吸收程度与剂量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剂量升高血浆浓度峰值也随之提升。有研究表明,食物、其他药物可能影响左旋多巴吸收程度、速度。一般在进餐后给予患者美多芭左旋多巴的血浆浓度峰值有所下降,且吸收程度、达峰时间也随之降低和延长。在具有外周抑制作用的左旋多巴脱羧酶存在的情况下,左旋多巴的清除半衰期约为1.5个小时。在患有帕金森氏病的老年患者(65-78岁)中,清除半衰期约延长25%。左旋多巴的血浆清除速率约为430ml/min。苄丝肼几乎可以通过代谢作用完全清除。美多芭代谢产物主要由尿液排泄、粪便两种方式排泄,一般情况下安全性较高,不会引发明显的不良反应[9]

体外研究显示,普拉克索对D2受体的特异性较高并具有完全的内在活性,对D3受体的亲和力高于D2和D4受体,口服吸收药效快且生物利用度较高。普拉克索显现出线性动力学特点,普拉克索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程度很低(低于20%)以从肾脏分泌是普拉克索的首要清除路径。相关研究表明,普拉克索药物大约有90%是通过肾分泌的,粪便中的药物少于2%。普拉克索的总清除率约为500ml/分钟,肾脏清除率约为400ml/分钟[10]。老年人普拉克索清除半衰期(t1/2)从8-12钟头不等。由此可见两种药物安全性理想,不良反应处于可控范围,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还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符合帕金森病患者治疗需求。

综上所述,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指标,减轻神经系统损伤,不良反应可控,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为可靠。

参考文献:

[1] 吕贤茂,许瑞华,李建深. 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J]. 当代医学,2021,27(10):66-68.

[2] 阎烁. 分析普拉克索片、美多芭联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225-226.

[3] 柴永宏,王玉平. 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观察[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42(3):181-183.

[4] 陈诚. 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7):18-19.

[5] 陈庆龙,邢敏. 分析普拉克索片、美多芭联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42):113,117.

[6] 张加艳. 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的药学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5):135-136.

[7] 张飞,程小荣,刘锐锋,等. 某三甲医院2016—2018年门诊抗帕金森药物的应用分析[J]. 北方药学,2020,17(6):193-195.

[8] 岳现化,关建兵. 美多芭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液中五羟色胺影响的疗效观察[J]. 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985-987.

[9] 洪伟. 司来吉兰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Cys-C、IL-1β水平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22,20(10):110-112.

[10] 李雪,陈金榆,姜迪,等. 罗替高汀与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成本效果分析[J]. 卫生经济研究,2021,38(1):29-34.

作者简介:刘晓霞(1977.8),女,汉,山东烟台人。职称:主管药师。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