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成像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青光军1彭科2刘大稀3吴明波通讯作者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40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成像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8月-2023年2月,筛选本院就诊的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共70例,均采取多层螺旋CT及数字X线成像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多层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的总检出率高于数字X线成像(P<0.05);多层螺旋CT在隐匿性骨折二型、三型分型上的检出率高于数字X线成像(P<0.05);数字X线成像诊断隐匿性骨折,灵敏度73.5%,特异度50.0%,准确度72.9%,多层螺旋CT诊断隐匿性骨折,灵敏度100.0%,特异度100.0%,准确度100.0%,在灵敏度,准确度上,多层螺旋CT高于数字X线成像(X2=20.746、21.984,P<0.05)。结论 对于数字X线成像难以检出,不能确诊的隐匿性骨折,采取多层螺旋CT诊断,可提升疾病检出率,降低误诊及漏诊概率。


关键词

隐匿性骨折;多层螺旋CT;数字X线成像

正文


隐匿性骨折是一种复杂的骨骼形态异常病变,突出了其隐匿性,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通过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往往难以检出。尤其是出现较高的漏诊及误诊概率,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引发骨折愈合畸形等不良后果[1]。目前,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发病率逐渐提升,受到了临床的极大重视。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在隐匿性骨折的检查中,多层螺旋CT开始广泛应用。这项技术主要依赖多层螺旋CT的高分辨率,强大的扫描范围及后续图像重建,展示检查部位的空间或三维立体图像,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图像,提升诊断的精准性[2]。在既往研究中,也发现多层螺旋CT在检查细小的骨折损伤方面价值显著。为此,本次研究将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成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的70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均于2021年8月-2023年2月在本院就诊患者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8-75岁,平均(39.8±4.5)岁。纳入标准:均有明确创伤史,为交通事故、暴力击打、跌倒等受伤;受伤部位存在疼痛、肿胀等症状,经临床综合检查怀疑隐匿性骨折;自愿接受X线、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X线或CT检查禁忌者;存在精神异常、认知异常等影响研究配合的疾病;出现明显骨折线、骨折移位、形态改变的。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数字X线成像检查:仪器为DR RAD Speed日本岛津X光机,先询问患者受伤部位、疼痛部位,定位,并对骨折部位进行正侧位X线片摄片,特殊部位的骨折,需结合斜位、轴位、切线位角度探查,综合观察骨折情况。

多层螺旋CT检查:仪器为美国GE 16排CT/E。患者检查前将身上的金属物品等摘除,保持仰卧位,设置扫描参数:电流200mA,电压120kV,螺距1,层厚、层间距5mm。先实施常规扫描,再进行薄层重建,重建层厚度设置为2mm。将所获得的数据上传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进行冠状位、矢状位等平面重建,进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表面重建,获得三维图像。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种检查方式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2)评估骨折分型情况,其中,皮质下骨折为一型,骨皮质骨折为二型,骨软骨骨折为三型;(3)评估两种检查方式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价值,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灵敏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软件对比数据。(±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对比

多层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的总检出率高于数字X线成像(P<0.05)。见表1。

1 两种检查方式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对比[n(%)]

检查方式

例数

肋骨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腰椎骨折

踝关节骨折

骶尾骨骨折

腕骨骨折

总检出率

数字X线成像

70

10

9

7

7

6

11

50(73.5)

多层螺旋CT

70

13

12

10

9

8

16

68(100.0)

X2








20.746

P








P<0.05

2.2 骨折分型情况对比

多层螺旋CT在隐匿性骨折二型、三型分型上的检出率高于数字X线成像(P<0.05)。见表2。

2 骨折分型情况对比[n(%)]

检查方式

例数

一型

二型

三型

合计

数字X线成像

70

39(97.5)

8(44.4)

3(30.0)

50(73.5)

多层螺旋CT

70

40(100.0)

18(100.0)

10(100.0)

68(100.0)

X2


0.029

4.723

4.155

20.746

P


0.865

0.030

0.042

P<0.05

2.3 两种检查方式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价值对比

数字X线成像诊断隐匿性骨折,灵敏度73.5%(50/68),特异度50.0%(1/2),准确度72.9(51/70),多层螺旋CT诊断隐匿性骨折,灵敏度100.0%(68/68),特异度100.0%(2/2),准确度100.0%(70/70),在灵敏度,准确度上,多层螺旋CT高于数字X线成像X2=20.746、21.984,P<0.05)。见表2。

2 两种检查方式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价值对比[n(%)]

数字X线成像

综合检查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50

1

51

阴性

18

1

19

合计

68

2

70

 

多层螺旋CT

综合检查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68

0

68

阴性

0

2

2

合计

68

2

70

3 讨论

隐匿性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在结构复杂的部位发生。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隐匿性骨折,或者在发病初期难以发现。而骨折若未能够及时诊断,则可能延误诊疗,可能导致骨折畸形愈合等情况[3]

在临床采取各种影像学检查中,X线属于检查较为简单,且性价比高的检查方式,是骨折的首选筛查方式。由于仪器清晰度欠佳,且影像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难以及时、准确地发现骨折,漏诊及误诊的概率高[4]。通过有效地检查,及时发现骨折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更利于获得较好的预后。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对创伤部位进行扫描,受到主观、客观因素限制的情况较少[5]。且扫描速度快,能够通过受检部位断层影像的检查,对骨质情况进行观察。再通过后期图像处理,通过任一斜面的多角度观察,进行间隔重建,更能够弥补矢状面、横断面检查的不足[6]。通过多角度进行骨折情况的观察,观察骨折线位置、走向及骨折范围,及骨折临床检查的需求。多层螺旋CT检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隐匿性骨折的首选影像学方式。

本次研究通过数字X线成像与多层螺旋CT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数字X线成像检查,能够准确定位受检部位,对软组织层次进行观察,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整体观察。通过扫描的数据,对骨折部位情况进行观察,可获得实时成像[7]。再加上后期边缘效应,观察骨折断端情况,分析是否有脱位、成角等情况,能够提升检查的准确性。但对于因疼痛而无法配合的患者,需要改变检查方式[8]。多层螺旋CT检查,不受体位的限制,扫描出结果快。受检部位断层图像获得时,不会受到重叠影像的影像,可从多角度进行图像重建。在CT骨折成像中,对骨质及骨折范围进行观察,有助于观察到隐匿性骨折断端的细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可提升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检出率。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及医疗条件的进步,也使得多层螺旋CT在骨外科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连续容积式检查,加上一次扫描可获得多幅图像的优势,并在短时间内通过技术处理,获得清晰的二维、三维图像,更利于发现隐匿性骨折。另外,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能够发现数字X线成像难以发现的有症状且无法清晰显示的骨折,从而提升骨折的检出率,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到,多层螺旋CT在隐匿性骨折的检出中,对各种骨折均能够准确检出。其中,在肋骨骨折中,采取数字X线成像检查,难以发现肋软骨骨折及未错位的骨折,对于隔下肋骨骨折,也难以准确发现。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胸部外伤的检查,更能够提升肋骨骨折的检出情况,另外,在检查中,对于一些肺挫伤、气胸等胸部并发症,也可准确检出。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检查中,常规采取数字X线成像检查,对于踝间棘部位骨折,若未出现明显凹陷,或者有轻微的平台后部撕裂性骨折,或者一些关节面小骨折,也难以有效检出。而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可通过后续多平面重建等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各类型隐匿性骨折可清晰显示,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证据。腰椎骨折在检查中,主要包括椎体骨折及附件骨折,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突出显示腰椎骨折部位,对于容易漏诊的椎体后部骨折、附件骨折以及椎体裂隙性骨折,也能够有效检出[9]。在踝关节骨折的检查中,由于存在骨软骨撕脱等骨折情况,若未出现明显脱位,则会导致漏诊。采取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更利于提升这种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对于骶尾骨隐匿性骨折,由于在数字X线成像检查中,受到盆腔肠气、肠内容物的影响,导致出现图像不清晰的情况。在无明显错位骶尾椎骨折的患者,采取数字X线成像检查,更容易误诊。经过多层螺旋CT的检查,不受体位或者患者自身条件的影响,更容易检出这类型隐匿性骨折。在腕骨骨折的检出中,一般涉及到舟骨、月骨及三角骨,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采取多层螺旋CT的后续处理技术,通过多角度旋转图像分析,更利于清晰显示骨折部位,提升疾病的检出率[10]

从本次研究中,对数字X线成像及多层螺旋CT检出隐匿性骨折的分型情况看,在一型骨折上检出差异不显著。对于二型及三型骨折,检出率存在较多的差异。为此,在诊断过程中,对于X线难以确诊或者存在难以发现的隐匿性骨折,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能够评估骨折分型,评估骨折严重程度,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在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上看,多层螺旋CT诊断隐匿性骨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更能够提升隐匿性骨折的检出价值。由此可见,多层螺旋CT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理想诊断方式,可通过骨折部位、形态的清晰显示,发现细微的骨折。通过进行肋骨、胫骨平台情况,利于及时发现这些复杂部位的隐匿性骨折。目前,因交通运输及建筑行业、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隐匿性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医院需采取一种诊断速度快,结果准确且性价比高的检查方式,在短时间内迅速确定是否发生隐匿性骨折,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而多层螺旋CT具有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优势,可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及应用。

综上,在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检查中,数字X线成像检查较为方便,操作简单且费用低,但漏诊及误诊的概率高。多层螺旋CT的应用,提升了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周冰. 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成像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8):1484-1485.

[2]霍平. 隐匿性骨折应用多层螺旋CT与放射DR平片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 罕少疾病杂志,2022,29(12):81-82.

[3]梁涛. 磁共振成像及多层螺旋CT在细微和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分析[J]. 甘肃科技,2022,38(23):130-132+136.

[4]商增全. 多排螺旋CT与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24):27-29.

[5]廖晓江. 磁共振检查与X线检查在鉴别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5):68-70.

[6]刘娜. 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成像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0):90-92.

[7]张元保. 比较多排螺旋CT与X线平片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意义[J]. 罕少疾病杂志,2022,29(8):90-91.

[8]崔博,解非. 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成像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对比[J]. 贵州医药,2022,46(6):954-956.

[9]张函光. MRI与螺旋CT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5):122-124.

[10]史龙新,史云峰,黄伟. 探究16排螺旋CT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6):1094-109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