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干预作用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乳腺癌;手术;综合康复护理;功能;价值
正文
乳腺癌是近年来女性群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在全部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占比较高,近年来伴随着对于乳腺癌疾病早期筛查的不断增多,再加上乳腺癌综合诊疗技术的持续性提升,使得广大早、中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获得明显提升[1]。目前,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治疗,与此同时还需关注其精神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避免手术治疗后患者出现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障碍而影响其术后生存质量,所以对乳腺癌患者积极做好科学的护理服务来促进其病情康复至关重要[2]~[3]。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时一方面需要关注其身体机能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其生活能力的提升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常规护理主要为被动式的遵医嘱护理,缺乏全面性和针对性,在促进患者相关功能恢复方面作用有限[4]。以下将分析对乳腺癌患者在术后护理中通过运用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0年2月~2023年3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乳腺癌,样本数量3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15例,性别均为女性,术式均为乳腺癌根治术,观察组年龄最低33岁,最高68岁,均值(50.6±3.7)岁;TNM分期:I期共计12例,Ⅱ期共计3例。对照组年龄最低32岁,最高69岁,均值(50.5±3.8)岁;TNM分期:I期共计13例,Ⅱ期共计2例。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对乳腺癌的疾病诊断标准,且通过病理学检查得以明确诊断;(2)患者的TNM肿瘤分期为I期或Ⅱ期;(3)患者术式为乳腺癌根治术;(4)患者具有明确的外科手术指征;(5)患者知悉本研究方案且取得知情同意;(6)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1)具有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2)由于其他病理或非病理因素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者;(3)具有认知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听力障碍等情况者;(4)罹患精神疾病者;(5)依从性差或研究中途退出、转院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例如术后结合其术中的麻醉方式调整卧床体位,属于全麻患者在其意识清醒后维持去枕平卧体位,属于硬膜外麻醉者术后需维持平卧约4~6小时,待其血压水平恢复平稳可调整为半卧体位,从而促进引流,做好患者的伤口护理,密切观察伤口皮肤的颜色以及温度,对于引流管道进行合理妥善固定,并加强引流液的细致观察,指导患者术后科学饮食,加强疼痛评估,并遵医嘱进行镇痛治疗等。观察组联合运用综合康复护理,方法为:(1)心理康复护理: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可对患者乳腺外观造成影响,部分患者缺乏对乳腺癌疾病的深入了解,使得心理压力偏高,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如孤独、紧张、抑郁等,所以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尽快消除其负性情绪。在护理中可邀请治疗效果良好的病友进行现身说法,给予患者正面引导,使其能够正确看待疾病和乳腺问题,帮助患者重塑康复信心。充分发挥家属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患者配偶,引导其给予乳腺癌患者支持、安慰和鼓励,共同参与到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及时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提升其安全感和心理舒适度。(2)舒适康复护理:为了缓解患者术后伤口张力,指导患者在活动患肢时以及进行咳嗽时可用手对手术切口双侧进行适当按压,从而防止缝线牵拉而造成疼痛加重。做好患者的术后疼痛评估,严格遵医嘱给予患者术后镇痛泵等进行镇痛治疗。密切关注其体温变化,采取有效的保暖护理措施,警惕体温下降。营造温馨舒适的术后疗养环境,对于病房内的温度、湿度、灯光等进行合理调节,严格控制噪音,改善其术后的睡眠质量;(3)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术后第一天可对其肩部进行适当制动,同时指导患者适当完成腕部锻炼以及手指功能锻炼。进入术后第二天可借助橡皮球等物品引导患者完成患侧手指的抗阻练习。术后第三天结合其患肢活动恢复情况指导其完成上肢肌肉功能锻炼以及适当的肘关节功能训练,期间需要观察患者的肢体末梢回流,并及时调整锻炼方案以及频率等。将锻炼方法制作为宣教手册或视频对患者进行发放,同时配合个体化的现场讲解,使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术后经评估其手掌握力得到一定改善后可指导患者完成适当的屈肘活动和抬高患肢活动,之后逐步增加其他上肢运动以及生活自理活动,例如患肢梳头以及触摸对侧脸颊等。之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旋转头部、上举侧屈、左右转体、左右摆髋等相关训练;(4)营养护理:积极与医院营养科医师等人员进行协同配合,结合患者的病情、吞咽功能和术后胃肠功能等为其制定合理的术后饮食计划,如若术后具有吞咽困难表现,与此同时肠鸣音较少,可指导患者日常保持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如若肠鸣音超过6次/分钟,则需要对其饮食和饮水进行适当限制,以免出现呕吐反应。观察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正常后可指导其进行流质饮食。如若肠鸣音维持在4~6次/分钟,则可逐步恢复到常规饮食;(5)出院指导与随访:在出院前需要将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制作为宣教手册或者宣教视频向患者进行发放,叮嘱患者出院后继续坚持锻炼。并详细介绍出院后患者日常居家活动、饮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患者出院后每周定期对其开展电话随访,详细记录其肩关节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等恢复情况,结合评估结果对于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合理调整。
1.3评价规范
(1)记录2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例如淋巴水肿、皮瓣坏死、伤口感染和上肢肿胀等。(2)2组患者均护理前和护理干预后3个月记录其上肢功能的恢复状况,应用Fugl-Meyer上肢功能量表,分值为0~66分。(2)2组患者均于护理前和术后3个月利用SF-36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独立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满分均是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和独立生活能力越好。(4)护理前后利用汉密尔顿心理量表(HAMA、HAMD)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其中HAMA≥14分为焦虑,且随分值升高患者的焦虑情况越严重;HAMD≥18分为抑郁,且分数越高患者的抑郁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并发症率组间横向对比
术后并发症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6.67%,对照组33.33%,P<0.05。
表1 术后并发症率组间横向对比[n(%)]
分组 | n | 淋巴水肿 | 皮瓣坏死 | 伤口感染 | 上肢肿胀 | 总计 |
观察组 | 15 | 0(0.00) | 0(0.00) | 0(0.00) | 1(6.67) | 1(6.67) |
对照组 | 15 | 1(6.67) | 1(6.67) | 1(6.67) | 2(13.33) | 5(33.33) |
χ2值 | 3.395 | 3.395 | 3.395 | 2.036 | 7.163 | |
p值 | 0.043 | 0.043 | 0.043 | 0.046 | 0.013 |
2.2 Fugl-Meyer上肢功能、SF-36、ADL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
施护前Fugl-Meyer上肢功能、SF-36、ADL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3个月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Fugl-Meyer上肢功能、SF-36、ADL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
表2 Fugl-Meyer上肢功能、SF-36、ADL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Fugl-Meyer | SF-36 | ADL | |||
施护前 | 施护后 | 施护前 | 施护后 | 施护前 | 施护后 | ||
观察组 | 15 | 28.16±5.37 | 58.59±5.06 | 43.62±3.39 | 85.62±5.71 | 36.19±6.08 | 82.76±5.49 |
对照组 | 15 | 28.21±5.36 | 49.86±6.17 | 43.65±3.38 | 69.59±5.06 | 36.21±6.10 | 70.16±4.19 |
t值 | 0.266 | 9.635 | 0.162 | 10.032 | 0.817 | 7.153 | |
p值 | 0.537 | 0.000 | 0.391 | 0.000 | 0.630 | 0.003 |
2.3 HAMA、HAMD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
施护前HAMA、HAMD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HAMA、HAMD评分为观察组更低,P<0.05。
表3 HAMA、HAMD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HAMA | HAMD | ||
施护前 | 施护后 | 施护前 | 施护后 | ||
观察组 | 15 | 15.62±2.17 | 9.07±1.15 | 18.75±1.96 | 10.01±1.13 |
对照组 | 15 | 15.65±2.16 | 13.59±2.08 | 18.77±1.95 | 15.53±2.07 |
t值 | 0.219 | 6.363 | 0.752 | 7.153 | |
p值 | 0.806 | 0.013 | 0.375 | 0.009 |
3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乳腺癌筛查技术的优化和完善,使得乳腺癌疾病的早期检出率获得明显提升[5],现阶段对乳腺癌患者多采取根治性手术来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切除患者的肿瘤病灶,延长其生存时间,然而该手术的应用可对患者的乳腺外观造成影响,且术中操作时需要对腋窝淋巴组织、血管、神经等进行切除,这使得手术的创伤性大,患者术后易出现局部疼痛、肢体功能受限等情况[5]~[7],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所以对于乳腺癌手术患者需要积极做好科学的术后护理服务工作来促进其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康复,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及早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8]~[10]。常规护理主要为遵循医嘱进行的用药护理和日常的环境护理、饮食指导等基础性护理,缺乏持续性、规范化以及针对性,常规护理在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方面效果有限[11]~[12]。本次研究中,结合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生理特征和术后康复相关特点等为其设计针对性更强的综合康复护理,从患者的心理、舒适度、肢体功能、机体营养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护理干预,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功能、生活质量、独立生活能力等各项评分在护理后高于对照组,同时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综合康复护理的运用可提升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乳腺癌患者在术后护理中运用综合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并可提升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何瑞瑞,聂宏,马小迪等.基于CiteSpace的乳腺癌康复护理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3,37(05):98-101.
[2]蔡盘玉.激励式护理配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07):139-141+145.
[3]王颖,赵银凤,王引侠.基于“互联网+”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淋巴水肿的缓解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05):138-140.
[4]占丽平,汪芝珍,李燕等.快速康复护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3,30(02):90-92.
[5]何岩,丁新.基于个案管理的综合康复护理在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2):112-114.
[6]尹明英,任玉红,刘乃霞.跨学科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022,17(16):67-69.
[7]童静韬,王颖,褚彦香等.乳腺癌病人综合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1,35(11):1975-1978.
[8]吴青.综合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1):172-174.
[9]王明丽.综合康复护理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268+271.
[10]陈静,张肖睿,赵文娟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07):889-892.
[11]朱荣.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8):230-231.
[12]林颖.综合康复护理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7):198-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