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心排血量测量仪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黄唯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

目的:评估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无创心排血量测量仪的价值。方法:以42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为样本,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院后均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经双盲法完成分组处理,即常态组、监测组,均有21例样本,前者行常态液体复苏治疗,后者行无创心排血量测量仪监测,观察液体复苏情况,记录恢复指标,统计并发症。结果:治疗后针对氧合指数、每小时尿量、SCVO2以及乳酸清除率等数据实施统计,均有差异,监测组高于常态组,P<0.05。输液量、乳酸水平经统计后也有差异,监测组低于常态组,P<0.05。ICU治疗、机械通气、下床以及住院时间等在相关计算后均有差异,监测组短于常态组,P<0.05。并发症数据统计后有差异,监测组低于常态组,数值为9.52%、38.10%,P<0.05。结论:无创心排血量测量仪辅助下能缩短儿童康复时间,可改善其氧合状态,维持较好出入量,能预防多器官衰竭等问题,可增强早期液体复苏效果,利于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


关键词

无创心排血量测量仪;恢复指标;早期液体复苏;并发症;脓毒性休克

正文


脓毒性休克各类危急重症中发生率高,儿童群体脏器发育不完善,病常增加脏器损伤程度,有高患儿死亡率[1]。该病免疫反应较明显,有动脉扩张的情况,无法维持较好的动脉阻力,患儿排出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常增加毛细血管损伤程度,诱发器官衰竭问题,实施早期液体复苏治疗[2]既往常以中心静脉压为基础实施液体复苏治疗,缺乏针对性,常存在负荷过大的情况,可能引发肺水肿等问题,还有较高心衰率[3]当前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得到普及,该仪器有无创、操作便捷的特点,能对各患者心排血量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过程中能观察到心脏前后负荷程度,并能了解到血管阻力状态,可计算出机体容量情况以此实施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稳定机体负荷,提高血管药物使用合理性,可改善心肺功能,挽回患儿生命[4]。对此研究以42例脓毒休克患儿为样本,2022年1月-202212月入院后均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目的是评估无创心排血量测量仪的指导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2例脓毒休克患儿为样本,2022年1月-202212月入院后均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经双盲法完成分组处理,即常态组、监测组,均21例样本。常态组:年龄值跨度3-8,均数(4.69±1.3312例男,9例女13例社区获得性感染,8例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病程值跨度2-39h均数(20.81±4.35h。监测组:年龄值跨度5-8,均数(4.90±1.21)11男,10例女14社区获得性感染,7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病程值跨度3-40h均数(21.56±4.84)h。组间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均存在脓毒性休克;不足10岁③监护人同意研究;④无创心排血量监测配合度高;⑤委员会批准研究。

排除标准重度营养不良者;心功能不全者;肺动脉高压者;④肺间质纤维化者。

1.2方法

常态组常态液体复苏治疗,此组治疗参照脓毒性休克指南,观察中心静脉压(CVP)、尿量、平均动脉压MAP)制定液体复苏方案,CVP测定后在8-12mmHg之间,控制机体液体补充量,该指标不足8mmHg时需行快速补液,超过12mmHg,需根据以上指导调整利尿剂治疗方案

监测组:无创心排血量测量仪监测下完成治疗,心脏指数(CI低于2.7L/(min·m²)时以及每搏变异率SVV超出11%时,则需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在上述范围保持20mL/kg的剂量输注生理盐水,输注时间控制在5-10min,若CI、SVV超出上述范围较多,可增加输注量,最终控制在60mL(kg·h)之内。动态监测CISVV,前者达到2.7 L/(min·m²)、后者控制在11%以内时可暂停液体复苏治疗,根据机体状态行去甲肾上腺素(H420213011ml:2mg,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治疗,剂量控制在0.05μg/(kg·min),若剂量不足,可增加1.00μg(kg·min)。CISVV结果中,若前者达到2.7 L/(min·m²),后者仍维持在11%以上,需予以迅速补液治疗。若前者2.7 L/(min·m²)以内,后者控制在11%以内,暂停补液,经多巴酚丁胺H440225262ml:20mg,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治疗,增强血管活性,剂量为5μg/(kg·min),症状较为严重,可增加至20μg/(kg·min)。

1.3观察指标

液体复苏情况即在治疗后检测氧合指数,统计每小时尿量、输液还需检测各患儿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以及乳酸水平,计算出乳酸清除率。

恢复指标即统计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还需记录下床时间、出院时间。

并发症肺水肿、多器官衰竭,还需统计组织低灌注状态发生率。

1.4统计学计算

表示液体复苏指标等计量资料,经(n/%表示并发症等计数资料,在SPSS26.0中以t、X²为检验值,P<0.05,有差异。

2.结果

2.1液体复苏情况

治疗针对氧合指数、每小时尿量SCVO2以及乳酸清除率等数据实施统计均有差异,监测组高于常态组,P<0.05。输液量、乳酸水平经统计后也有差异,监测组低于常态组,P<0.05。

1液体复苏情况

组别(n=21

氧合指数P/F)

每小时尿量(mL/kg

输液mL/kg

SCVO2(%)

乳酸(mmol/L)

乳酸清除率%)

监测

221.68±8.40

3.33±0.25

41.24±5.03

85.69±3.41

3.09±0.51

20.21±2.03

常态

199.75±8.32

2.90±0.18

53.97±6.42

70.75±3.88

3.89±0.46

17.08±2.16

t

8.5001

6.3965

7.1527

13.2540

5.3379

4.8389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恢复指标

ICU治疗、机械通气、下床以及住院时间等在相关计算后均有差异,监测组短于常态组,P<0.05。

2恢复指标

组别(n=21

ICU治疗时间(d

机械通气时间(d

下床时间(d

住院时间(d

监测

10.61±1.55

4.81±1.08

12.03±1.19

15.08±1.29

常态

13.04±1.79

6.23±1.45

14.66±1.07

18.23±1.33

t

4.7029

3.5991

7.5311

7.7908

P

0.0000

0.0009

0.0000

0.0000

2.3并发症

并发症数据统计后有差异,监测组低于常态组,数值为9.52%、38.10%,P<0.05。

3并发症

组别(n=21

肺水肿(n/%)

多器官衰竭(n/%)

组织低灌注状态(n/%)

总计(n/%)

监测

1(4.76)

0(0.00)

1(4.76)

2(9.52)

常态

419.05)

14.76)

3(14.29)

8(38.10




4.7250

P




0.0297

3.讨论

脓毒性休克危害性大,引起脏器衰竭,小儿脏器本身处于发育阶段,在脓毒性休克作用下常缩短脏器损伤时间,病发急性死亡率[5]。休克状态下液体会不断流失,予以早期液体复苏很关键,该治疗能恢复液体代谢情况,但存在液体补充过量的情况,常增加机体血容量,血管通透性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即会造成器官衰竭、肺水肿等问题,若无法补充足够的液体,则会造成组织低灌注,均会加重机体损伤,导致患儿康复时间延长,需规范早期液体复苏治疗[6]当前PICCO监测结果作为复苏治疗的指导,但其经济性差,对于患儿而言创伤性大,且对监测人员技术要求高,均限制了该仪器的使用。近年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得到使用,该仪器无创、便捷的特点,能针对心排血量进行持续性监测,可了解到其动态变化情况,为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提供可靠参考[7]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推广后,能观察到前后负荷情况,掌握心肌收缩、舒张能力,针对心功能实施定量评估,了解心血管位置的血流情况后能对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提供参考,并能规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可加速患儿恢复[8]仪器中SVV监测很关键,能观察心血管状态,判断其对液体负荷的反应情况,评估血容量充盈程度,能对系统负荷状态进行全面正确的判断,经其完成液体输注指导管理,能恢复血管容量,保持较好血流状态[9]CI则能了解心脏血液排出量,掌握心肌损伤程度,经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能了解到外周阻力、液体负荷问题,提高复苏治疗安全性。仪器指导下完成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维持良好的心排血量状态以及较高的心脏前负荷稳定性,可防止外周血管阻力损伤的情况,还能纠正心脏灌注水平[10]。在液体复苏治疗中,根据SVV、CI等精准控制液体输入量,能防止过度补液问题,对预防多器官衰竭等有正面作用,也能防止补液不足的问题,可降低组织低灌注发生率,均能提高液体复苏治疗安全性,降低患儿生命风险。在良好心脏负荷状态下能增强心功能,仅需较短通气时间以及ICU治疗时间,康复进程短,利于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11-12]

综上,无创心排血量测量仪指导较强,经其完成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解除脓毒性休克患儿生命威胁,缩短康复周期,降低器官衰竭风险,还能维持较高的乳酸清除率,转归好。

参考文献:

[1] 范江花,康霞艳,张新萍,等.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J]. 临床急诊杂志,2020,21(12):947-953.

[2] 郑蕊,刘艳艳,蔡倩珂.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精确液体管理在重症监护室心衰伴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6):768-769.

[3] 章斌,雷小平,康兰,等. 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期预测中的价值研究[J]. 重庆医学,2020,49(23):3884-3888.

[4] 张宇,任疆,张越新.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在休克患者液体入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2021,28(8):1126-1130.

[5] 聂有和,魏美霞. 脉波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氧代谢异常的意义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21,18(3):143-146.

[6] 郑小玲,何顶秀,唐小曲. 血必净联合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监测下限制性补液方案治疗创伤性休克疗效研究[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0,8(5):307-311,316.

[7] 代荣钦,张雪艳,王海波,等. 床旁超声在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心排血量和容量反应性中的临床价值[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33(12):1479-1483.

[8] 林文清. PICCO监测技术下指导液体复苏在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9):118-119.

[9] 邵志林,杜召辉,王如意,等. 不同目标血压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4):428-433.

[10] 张功伟,王伟,张诗渊,等. 床旁超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20):8-13.

[11] 杨阳,彭前玉.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20):1-7.

[12] 游洁芸,耿立,沈运丽,等. 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研究[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2,30(9):665-671.

作者简介:黄唯(1989.10)男,苗族,贵州贵阳人,初级职称,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儿童重症监护,儿童急诊。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