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序贯护理在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昏迷;营养序贯护理;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
正文
昏迷是急诊科常见疾病,是指在各种原因作用下致颅脑内高级神经中枢受到严重的抑制,出现意识丧失与随意运动消失,且对刺激无反应或出现异常反射活动的一种病理状态[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昏迷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浅昏迷与深昏迷。对于昏迷患者,由于无法正常进食,容易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增加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性,加重病情[2]。因此,在昏迷患者治疗期间,配合营养支持对于改善营养状态、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营养序贯护理是临床新兴的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胃肠压力,满足机体所需营养量,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但关于其用于昏迷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少[3]。鉴于此,该研究主要分析营养序贯护理用于昏迷患者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将昏迷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入院时间在2021.03~2023.03,总共有74例患者入选该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7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区间范围在28岁~74岁,平均(51.63±10.45)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区间范围在26岁~74岁,平均(50.97±10.28)岁。对比两组各项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均为昏迷患者,(2)年龄处于26岁~74岁之间;(3)入组前未出现营养不良现象;(4)临床资料齐全;(5)清楚该研究的全部流程,主动参加该研究。
排除标准:(1)心脏、肾脏等器官组织出现恶性病变;(2)癌症晚期;(3)并发胃肠癌肿瘤或食道肿瘤;(4)因外伤或消化道疾病致消化道损伤;(5)并发营养不良;(6)预存活时间<1个月。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护理: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建立静脉通道,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输送营养液,营养液成分包括氨基酸、葡萄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20%脂肪乳、膳食纤维等,输送营养液过程中适当调整输送速度,观察是否出现反流,一旦出现反流需使用温开水冲洗胃管,避免胃管堵塞或粘连。研究组实施营养序贯护理,详细措施为:
(1)成立营养序贯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的主要成员由护士长、床位护士构成,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和培训营养序贯护理知识点及技能,告知营养与病情康复之间的关系,强化营养意识。
(2)营养评估:床位护士仔细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使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估营养状态,充分考虑身体状况、病情变化及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护理方案,必要时可请教床位医生,保证营养护理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肠内营养支持:在完成急诊治疗12h后置入鼻胃十二指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首先输送患者营养需求量的20%~50%,之后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营养液数量,直至完全满足营养需求量。最开始营养液成分以葡萄糖、电解质等为主,随后使用营养类制剂,取40mL营养液,要求在60min内完成输注;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营养状况,可适量增加营养物质,营养液剂量为60mL~80mL。注意在输送营养液时尽可能选择间歇滴注方式,滴注速度为先慢后快,营养液浓度为先稀后浓;在输送营养液前需加热至38oC~40oC,避免刺激或损伤胃黏膜;鼻饲前需回抽胃液,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等,若有异常需立即处理;鼻饲60min内不可进行吸痰,防止发生反流;在肠内营养支持期间,陪床护士需动态观察和记录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等体征指标,若出现异常需立即报告医师,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处理;增加巡房次数,定时清理口腔分泌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出现窒息;妥善固定鼻胃管,不可折叠、弯曲导管;观察胃肠耐受情况,若出现胃潴留需立即调整输注速度,必要时可暂时停止鼻饲,开放胃肠。
(4)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无法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可提供肠外营养支持,特别是存在腹腔感染或胃肠功能严重障碍患者可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但肝肾功能异常者不能使用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液各成分占比分别为葡萄糖50%~60%、蛋白质每天1.2g/kg~1.5g/kg、脂肪40%~50%,将配制的营养液放入静脉营养输液袋中保存备用。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送营养液,输送营养液前后需使用生理盐水冲管,每间隔3天更换穿刺部位的无菌敷料,定期更换穿刺部位。
1.3 观察指标
(1)营养指标:干预前与干预1周后,清晨空腹抽取5mL外周静脉血,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后保存在-20oC的冰箱中备用。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
(2)免疫功能指标:干预前与干预1周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的CD4+,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G及免疫球蛋白A水平。
(3)并发症:包括食管反流、胃潴留及腹泻。
(4)护理满意度:使用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总共100分,根据分数划分为满意(≥85分)、一般(60分~84分)、不满意(<60分),统计护理满意(满意+一般)度。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相关指标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法、卡方(x2)检验法,当所计算出的P<0.05时则提示进行对比的对象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价两组的营养指标
干预后,两组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评价两组的营养指标(,g/L)
组别 | 例数 | 血红蛋白 | 血清白蛋白 | 血清前白蛋白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研究组 | 37 | 95.72±10.63 | 123.47±21.59 | 30.56±4.12 | 39.51±6.22 | 154.37±28.19 | 203.59±45.71 |
对照组 | 37 | 96.24±10.58 | 110.83±19.24 | 30.82±4.16 | 35.62±5.33 | 154.92±28.34 | 182.43±32.84 |
t | - | 0.211 | 2.659 | 0.270 | 2.889 | 0.084 | 2.287 |
P | - | 0.834 | 0.010 | 0.788 | 0.005 | 0.934 | 0.025 |
2.2 对比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
干预后,在CD4+、免疫球蛋白G及免疫球蛋白A水平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
组别 | 例数 | CD4+(%) | 免疫球蛋白G(g/L) | 免疫球蛋白A(g/L)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研究组 | 37 | 32.75±6.13 | 42.97±10.25 | 9.24± 1.05 | 14.35±3.29 | 2.34±0.16 | 3.45±1.02 |
对照组 | 37 | 32.84±6.21 | 37.62±8.14 | 9.28± 1.07 | 11.85±4.62 | 2.35±0.17 | 2.89±0.64 |
t | - | 0.063 | 2.486 | 0.162 | 2.681 | 0.261 | 2.829 |
P | - | 0.950 | 0.015 | 0.872 | 0.009 | 0.795 | 0.006 |
2.3 评价分析两组的并发症
在并发症发生率上,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评价分析两组的并发症[n(%)]
组别 | 例数 | 食管反流 | 胃潴留 | 腹泻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 | 37 | 1(2.70) | 1(2.70) | 0(0.00) | 2(5.41) |
对照组 | 37 | 4(10.81) | 2(5.41) | 2(5.41) | 8(21.62) |
x2 | - | - | - | - | 4.163 |
P | - | - | - | - | 0.041 |
2.4 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在护理满意度上,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4。
表4 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 例数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满意度率(%) |
研究组 | 37 | 20(54.05) | 16(43.24) | 1(2.70) | 36(97.30) |
对照组 | 37 | 16(43.24) | 14(37.84) | 7(18.92) | 30(81.08) |
x2 | - | - | - | - | 5.046 |
P | - | - | - | - | 0.025 |
3 讨论
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但认为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梗死等)、急性中毒等是昏迷的常见病因,好发于各年龄段人群,临床上表现为意识大部分或完全丧失、自主运动缺乏、对各类刺激无反应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安全,导致患者死亡[4]。当患者陷入昏迷状态后,合成代谢速度大幅度下降,分解代谢速度快速升高,使得能量消耗量大幅度增加;同时,患者长时间昏迷无法正常进食,不能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上述种种增加营养不良发生的风险性,极大程度上降低免疫功能,不利于病情康复[5]。因此,加强对昏迷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既往临床对昏迷患者主要采取常规营养护理,为其提供肠外营养支持服务,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每日所需的营养物质,但长时间肠外营养支持干预会影响肠道功能,使得肠道缺乏食物的刺激,发生肠道菌群失衡、免疫屏障破坏等,最终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康复[6]。营养序贯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尊重患者的主体作用,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向导,综合评估其营养状况,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护理方案,改善营养状态[7]。该研究发现,研究组经营养序贯护理干预后,其营养指标与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是:相较于常规护理,营养序贯护理结合患者的营养需求配制营养液,调整营养液浓度与输注速度,通过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两种方式且使用间歇滴注方式进行输注,有利于减轻胃肠压力,弥补常规营养护理的不足,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率,修复胃肠黏膜屏障,改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功能[8]。该研究发现,在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是:营养序贯护理通过肠内营养支持能直接为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加快病情康复速度,提高护理满意度[9]。
综上所述,营养序贯护理用于昏迷患者的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对此次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值得在临床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李茜茜.加温营养泵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持续昏迷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4(03):107-109.
[2]姜晓明,刘雪晶,孙宇.联合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3):74-77.
[3]邓娟,张维娜.优质护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5):168-170.
[4]孟凡菲,马伟艳,那丽秋.经鼻气道内留置吸痰管护理在重症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02):185-187.
[5]曹玉华,钮芳萍,王慧玲.营养序贯护理模式对ICU行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1):123-125.
[6]徐小红,钱俊,何花,等.营养序贯护理对ICU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1):58-60.
[7]胡小倩,胡小玲,唐筱影,等.营养序贯护理结合早期运动安全管理在ICU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09):154-156.
[8]陈娟.营养序贯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重症肺炎病人的效果观察[J].循证护理,2023,9(06):1086-1088.
[9]汪海滔,陈伟鹏,邓惠森.序贯性肠内营养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21,42(10):2476-2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