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针对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的效果
摘要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手术室护理;术后并发症
正文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是通过总结以往临床实践经验,优化围术期各项护理操作,尽可能使患者所受到手术带来的应激反应减弱,做好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预防管理,进而起到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预后的效果[1]。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常用治疗方式,具有重建膝关节功能的作用,为了促进接受该术式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现特将基于FT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实施于其中分析效果[2-3],选取40例于2020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将其应用效果与常规护理效果实施对比,将其中差异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40例在我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均于2020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入院,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两组。对照组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为(68.24±3.11)岁。体质量指数19~27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3.26±1.87)kg/m2。手术部位:右侧12例,左侧8例。疾病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例;观察组患者男10例,女19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为(68.27±3.13)岁。体质量指数19~27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3.28±1.89)kg/m2。手术部位:右侧11例,左侧9例。疾病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3例。组间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基本流程已上交至院伦理委员会,在其批准下开展。
纳入标准[4]:①与置换术指征相符者;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均为首次接受该手术治疗者;④为单侧手术者;⑤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5]:①存在精神疾病或严重语言沟通障碍;②具有高危出血倾向或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合并感染性疾病;④具有麻醉药物滥用史或成瘾史者;⑤伴有严重脏器功能受损者。
1.2 方法
常规护理由对照组执行,引导患者接受术前各项检查,做好术前访视护理工作,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给予抗感染护理干预。
基于FT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由观察组执行。具体如下:术前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手术方式、麻醉处理方式、如何进行术后功能锻炼等内容,在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的同时,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手术准备。术前8小时禁食高脂类固体食物,术前2小时给予200mL清液体饮用。术前一晚遵医嘱指导患者服用镇痛药物。术中做好低体温护理,预加温需要输注的液体,调控患者体温在36℃左右。术后遵医嘱给予镇痛抗炎护理,间断冷敷膝关节,缓解患者疼痛感。术后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分别饮用10mL、20mL、30mL温开水,四个小时给予70mL代餐粉服用,如无不良反应出现,可逐渐向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以及正常饮食过度。术后一天内将引流管撤除,并给予抗感染护理。做好预防压疮护理,在骨突下方垫一软垫,减少局部受压。保障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对于浸湿的床单、衣服及时更换,定期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活动。对患者的合理需求尽量满足,使其更信任患者,缓解其负性情绪。尽可能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先被动训练,术后六小时安排患者进行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以及踝泵训练,术后一天让患者进行床上自由活动,并在仪器辅助下完成膝关节的简单活动,术后两天可以让患者逐渐进行床旁互动、床下活动,并引导患者进行下肢关节的主动屈曲训练。术后五到七天,逐渐进行上下楼梯训练,并结合患者恢复情况,给予负重训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首次排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根据VAS自拟疼痛评分量表评定,量表满分十分,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6]。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压疮、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发生率。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质量等方面进行评定,满分100分,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对应标准分别为80~100分、60~79分、<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7-8]。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检验标准。
2结果
2.1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 ()
组别 | 首次排尿时间(h) | 恢复进食时间(h) | 引流管拔除时间(h) | 下床活动时间(d) | 住院时间(d) |
对照组(n=20) | 46.88±2.54 | 6.19±0.44 | 35.02±3.99 | 5.22±0.65 | 13.02±0.45 |
观察组(n=20) | 12.33±0.46* | 1.62±0.39* | 18.77±1.79* | 2.02±0.33* | 7.03±0.32*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天、术后两天以及术后三天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 (,分)
组别 | 术后一天 | 术后两天 | 术后三天 |
对照组(n=20) | 7.22±0.45 | 4.92±0.43 | 4.14±0.39 |
观察组(n=20) | 3.44±0.34* | 2.12±0.38* | 1.87±0.22*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后,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为观察组更低(P<0.05)。详情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n(%)]
组别 | 压疮 | 尿路感染 | 下肢静脉血栓 | 肺部感染 | 总并发症发生率 |
对照组(n=20) | 2(10.00) | 3(15.00) | 2(10.00) | 1(5.00) | 8(40.00) |
观察组(n=20) | 0(0.00) | 0(0.00) | 1(5.00) | 0(0.00) | 1(5.00)* |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n(%)]
组别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对照组(n=20) | 5(25.00) | 9(45.00) | 6(30.00) | 70.00 |
观察组(n=20) | 15(75.00) | 5(25.00) | 0(0.00) | 100.00*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属于创伤性较大的手术类型,手术耗时长,术后需要长时间休养,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发生,不利于患者预后[9]。结合以往临床经验发现[10],围术期的负性情绪会导致患者机体各项指标发生波动,进而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术后的疼痛感以及过早的禁饮食会导致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以及胃肠功能的恢复受到影响,进而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1]。故应从这几方面入手,强化围术期护理干预,为患者的术后恢复做出保障。
本研究表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天、术后两天以及术后三天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为观察组更低(P<0.05)。这提示了,基于FT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实施有效促进了患者术后恢复。这与王逆群学者[12]在《透析与人工器官》中发表的《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相应观点一致,证实了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对其分析,FTS理念是近年来外科手术中应用率较高的护理理念,其护理目的为促进患者恢复,通过缩短术前、术后禁饮食时间,减少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通过强化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了解度,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13]。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引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提高[14]。早期镇痛干预,使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降低,进而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康复训练,改善预后[15]。本研究还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反映了该护理方案被患者广泛认可。
综上所述,对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基于FT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获得了患者的一致满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显勋.全膝关节置换后局部加压冷疗结合CPM功能锻炼对早期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7):998-1003.
[2] 王小艳,李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6例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6):25-27.
[3] 蔡琼珠,谢丽叶,黄木兰,等.4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0):1589-1592.
[4] 陈茹,张珏琼,沈中鸣,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等待期焦虑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 5(2):105-107.
[5] 张斌斌.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9,38(20):126-128.
[6] 余昆,郭超,韩文锋,等.个体化快速康复策略在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应用研究[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8,6(6):349-351,362.
[7] 詹秀琼.人性化护理应用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2):102-103.
[8] 田会,赵振英,曹云丽,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18,31(10):41-44.
[9] 郝玲霞,杨兰芳,付青青.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0):80-82.
[10] 谭敏雅.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10):54-56.
[11] 范美芬,徐莹,胡文娟,等.单髁置换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围手术期护理和疗效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4):518-521.
[12] 王逆群.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 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1):86-88.
[13] 张丽春,余龙英,张宪彧,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203-205.
[14] 杨礼庆,马超,杜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现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3):247-250.
[15] 姚运峰,康鹏德,薛晨曦,等.经股内侧肌下微创入路与传统入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32(2):162-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