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效果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重症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正文
脑出血是一种病情凶险的脑血管疾病,与长期持续性高血压有关,血压骤然升高是诱发病情发作的主要原因。病情急性发作时,薄弱的脑动脉管壁发生破裂,进而导致出血,形成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脑出血患者由于脑组织受压,在呼吸中枢压迫的影响下,会出现自主呼吸弱的情况,表现为呼吸节律紊乱、呼吸困难,重症患者存在呼吸衰竭的风险[1]。在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针对其体征状态的监测,应该重点关注其呼吸状态。通过实施气管切开术,经切口插入套管,建立人工气道,进而维持呼吸通畅,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但是气管切开术具有创伤性,同时也会导致呼吸道直接接触外部环境,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存在肺部感染的风险。为了减少肺部感染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在气管切开术后,需要给予患者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加强对气管切开部位的防护,及时进行气道湿化、吸痰处理,进而降低感染风险[2]。在气管切开、留置气管导管期间,重症脑出血患者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表现出焦虑、紧张,往往会以消极、悲观的态度看待自身病情,显然不利于病情恢复。在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工作中,应该加强风险防控,减少不良事件对于病情康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侧重于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维持营养的良好供给、促进功能的快速康复,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5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重症脑出血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女=18/16,年龄61~83岁,平均(67.75±5.12)岁。对照组:男/女=20/14,年龄60~84岁,平均(67.31±4.96)岁。基本资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
结合患者的病情,向患者或患者家属说明实施气管切开术的目的,着重强调其必要性。实施气管切开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核对患者信息,询问其过敏史,检查皮肤的完整性。准备好相关器械、设备及医疗物品。按照气管切开术的相关流程,平稳、有序的实施操作,切开颈部气管前壁后路,留置气管导管。手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状态。完成气管切开术,需要让患者在安静、清洁的环境中休息。针对病室内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将温度、湿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检查气管套管的固定情况,在套管口覆盖湿纱布(2~4层)。保持气道清洁、通畅,及时将分泌物清除。采取鼻饲的方式,维持营养的供给。
1.2.2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
①气道护理:实施机械通气时,患者取平卧位,将床头抬高45°左右。重症脑出血患者需要定时进行翻身,在调整其体位姿势时,注意保护气管套管,使其处于正中位,有助于保护气道。患者出现呕吐症状时,将其调整为侧卧位,便于进行食物残渣的清除,可以有效降低误吸风险。定时进行吸痰的基础上,需要采取气道湿化措施。在纱布出现潮湿、污染的情况下,应该立即更换。按照3~4次/d的频率,对于内套管进行清洗、消毒。在气道护理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状态,警惕异常的体征表现,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置。观察患者呼吸状态的恢复情况,在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呼吸状态平稳、可正常咳嗽排痰的情况下,适时进行拔管。选择在白天拔管,拔管后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的表现。
②营养干预: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营养风险筛查,进而判断患者的营养需求。该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方案。患者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或是出现贫血时,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维持营养供给。在此基础上,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应用含有复方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等营养物质的营养液,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营养补充。在患者胃肠道反应消失、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情况下,改行肠内营养支持。
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患者的感受。由于气管切开患者无法正常说话,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表情、肢体动作做出判断。询问患者是否产生体位不适、疼痛的感受,根据患者的反应(点头、摇头等)进行判断,进而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患者能够写字时,可以为其提供纸和笔,让患者将自身感受写下来,护理人员能够了解患者的心情,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对其进行开导、安慰。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给予其鼓励。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说明相关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促进病情康复的积极的影响,增加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缓解其心理压力。
④功能康复训练:拔管后,在患者颈部切口完全愈合后,需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功能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舌肌、咬肌等部位进行按摩(5min/次,2次/d)。应用冰冻棉签,刺激患者的咽部。患者根据护理人员的演示,进行腹式呼吸的训练,同时进行咳嗽排痰的相关练习。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由t值检验,计数资料应用(%)表示,由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表1两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组别 | 肺部感染 | 气道损伤 | 意外拔管 | 不良事件 |
观察组(n=34) | 2(5.88) | 1(2.94) | 0(0) | 3(8.82) |
对照组(n=34) | 5(14.71) | 3(8.82) | 2(5.88) | 10(29.41) |
χ2 | 4.660 | |||
P值 | <0.05 |
2.2两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表2两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 十分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n=34) | 18(52.94) | 14(41.18) | 2(5.88) | 32(94.12) |
对照组(n=34) | 13(38.24) | 11(32.35) | 9(26.47) | 25(73.53) |
χ2 | 5.314 | |||
P值 | <0.05 |
2.3两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恢复情况
表3两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比[(±s),d]
组别 | 气管导管留置时间 | ICU监护时间 | 住院时间 | ||
观察组(n=34) | 13.15±2.14 | 5.63±1.02 | 17.15±2.38 | ||
对照组(n=34) | 17.02±1.87 | 7.07±1.95 | 20.36±3.31 | ||
t值 | 7.940 | 3.815 | 4.591 | ||
P值 | <0.05 | <0.05 | <0.05 |
2.4两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表4两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 HAMD评分 | SF-36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n=34) | 22.69±2.34 | 11.85±1.61 | 37.62±5.04 | 70.25±5.41 |
对照组(n=34) | 22.41±2.63 | 15.22±1.94 | 36.93±6.78 | 65.43±5.92 |
t值 | 0.464 | 7.794 | 0.476 | 3.505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脑出血急性发作后,患者的病情危急、严重。脑出血发生后,脑水肿的形成,会对脑组织形成压迫。在脑出血患者中,由于呼吸中枢受到压迫,会影响其正常呼吸,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重症患者往往无法自主呼吸,存在呼吸衰竭的风险,危及生命安全[4]。在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建立人工气道,进而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在建立人工气道的过程中,重症脑出血患者需要接受气管切开术。实施气管切开术后,可以有效维持呼吸通畅和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但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风险[5]。侵入性的操作、呼吸道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感染风险。在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样也会导致肺部感染。在气管切开、气管导管留置期间,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警惕负面情绪的产生[6]。
为了减少气管切开、气管导管留置期间风险因素,需要为重症脑出血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7]。首先,应该加强气道护理,保持气道的清洁、通畅。一方面需要定时排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另一方面则需要做好气道的湿化工作,用于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有助于促进痰液排出和维持气道清洁,对于降低感染风险有着积极的影响[8]。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气管套管,妥善予以固定,预防意外脱管的发生。有助于保护气道。根据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拔管时机。在此基础上,关注重症脑出血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其营养风险,进而加强营养管理[9]。维持营养的充足供给,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在预防感染和促进病情康复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心理护理,安抚患者的情绪,帮助其调整心态。开展功能康复训练,减少功能障碍对于病情恢复的影响[10]。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8.82%的观察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气道损伤等不良事件,显著低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5)。在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预防不良事件有着积极的影响。观察组患者对于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94.12%,比对照组患者对于常规护理干预效果的满意度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气管导管留置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P<0.05),在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恢复期间,根据风险防控、改善营养状况、调整心理状态以及加快功能康复等方面的需求,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周爱云. 吸痰深度联合精细护理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8):123-125.
[2]黄垒. 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11):45-47.
[3]蓝小云. 综合气道护理于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对血压水平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30):87-89.
[4]刘娟. 新型规范路径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 慢性病学杂志,2021,22(07):1029-1031.
[5]沈艳梅,刘萍,高天霖,等. 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07):1184-1186.
[6]周莎莎. 新型规范路径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2):166-168.
[7]陈雪丽,邓茶玉.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的综合气道护理措施及效果探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6):45-47.
[8]蓝凤薇,果基木果,陈华婷,等. 综合呼吸道护理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中的应用[J]. 甘肃医药,2020,39(07):655-656.
[9]郭春丽.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探讨[J]. 中外医疗,2020,39(14):152-154.
[10]薛芳.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气管切开后综合气道护理效果与不良事件及满意度分析[J]. 智慧健康,2020,6(12):175-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