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血液滤过护理中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效果分析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农希茜

南昌市第九医院,330002

摘要

目的:肝炎患者血液滤过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对提升舒适度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象,入选者均为肝炎病例,纳入时间: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根据所用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实施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舒适度、焦虑等指标状况。结果:两组护理前对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及舒适度这三项指标对比,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3.33%,且研究组护理后不良情绪水平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开展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67.829.91)分、研究组为(75.898.37)分,且研究组患者舒适度比对照组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患者血液滤过治疗期间加入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也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对于提升患者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血液滤过;肝炎;舒适度;不良情绪

正文


肝炎患者接受血液滤过治疗,有利于消除患者肝功能衰竭后体内蓄积的毒素,达到改善患者病况、维持患者生命的目的[1]。但实际进行治疗时,由于血液滤过治疗适应证群体大多病情危重,受到疾病、家庭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且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不具有正确的认识,使患者极易出现急躁等不良情绪。如果患者长时间处在不良情绪状态下,不仅对患者免疫功能有所影响,也不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这也充分表明,心理因素对患者疾病治疗、预后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有学者研究指出,血液滤过病例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患者发生情绪过度激动地情况,有利于改善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依从性[2-3]。文中选取60例肝炎病例展开研究,分析通过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60例肝炎患者展开研究,入选时间:2021年3月-2023年4月。借助随机数表法对所选对象实施分组,研究组有22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7.656.51)岁;对照组包含24例男性、6例女性,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7.816.54)岁。对比发现,两组年龄等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有血液滤过治疗适应证,治疗史不低于3个月;60例患者及家属对相关研究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存在精神类疾病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患者;排除缺少完整的资料患者;排除中途退出研究者;排除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例。

1.3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含下列内容:对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进行监测;护理人员注意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含:治疗、护理等内容。如果患者的学历水平较高可采用书面语言讲解血液滤过有关知识,对学历低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相关知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缓解患者的内心压力。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让患者多食用优质蛋白;叮嘱患者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插管处保持干燥,禁止自行将胶布撕开等;

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下实施心理护理,主要内容为:心理护理贯穿在血液滤过治疗整个流程,患者办理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血透室环境、仪器、作用等知识,有助于安抚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使患者意识到接受血液滤过治疗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应以热情的态度与化妆及其家属交流,告知他们积极配合医护工作的重要性,提升临床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血液滤过治疗是一项成熟的治疗方法,告知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避免由于后续因并发症引起医患纠纷,防止由于对医生不信任带来的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应耐心、热情与患者沟通,有助于患者对自身病情有正确的认知,从而消除自身的负面情绪。如:如果患者表现不快乐,非常忧虑,可对其实施劝解、安抚,有利于患者缓解负面情绪;对疾病相关问题有疑虑者,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解释,消除患者的顾虑,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对状态消极、悲观的病例护理人员要设法进行鼓励,使患者从精神上得到他人的支持,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可通过恰当的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指导患者防松,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由于肝炎患者心理比较敏感,在透析室门外可悬挂不同颜色的中国结区分感染与非感染区,不要使用令患者比较敏感的字眼。在患者与护理人员交谈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不可随意打断患者的话题,也不应盲目评论是非,要表现出对患者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可使用点头、微笑等表示你注意听,可以理解,去感受患者面临的困惑或痛苦。在此基础上,由护理人员组织将本院部分接受血液滤过治疗的患者纳入小组,对他们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可采用病患之间的沟通、相互鼓励方法,帮助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建设。每次会议引导患者积极与病友分享自身的经验,引起其他患者之间的共鸣。此外,护理人员可采用非语言行为表达方法,例如:表情、手势、眼神等,在患者治疗中给予相应的鼓励,有利于维持融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1.4临床观察指标

想要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是否满意,利用医院自行制作的满意度调查表实施评估,获得的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更满意。借助简化的舒适状况量表对患者处在医院的舒适情况展开评估,得到的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舒适度更好。想要掌握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情况,通过焦虑(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自评量表进行操作,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的情绪更稳定。通过生活质量健康状况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实施评估,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

1.5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1.0软件对各项数据展开分析,以%代表计数资料,x2检验,()代表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不良情绪评分

实施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情绪比较,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1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情绪状况对比(,分)

分组

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0

60.186.21

46.195.27

56.215.79

43.435.21

对照组

30

60.256.23

52.745.82

56.355.76

50.635.34

t


0.044

4.569

0.094

5.286

P


0.965

0.000

0.926

0.000

2.2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舒适度

开展护理干预前,两组舒适度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舒适度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舒适度情况对比分析(,分)

分组

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0

2.470.41

3.490.23

对照组

30

2.490.43

3.010.29

t


0.184

7.103

P


0.854

0.000

2.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情况

分组

n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30

40.00(12/30)

56.67(17/30)

3.33(1/30)

96.67%

对照组

30

33.33(10/30)

40.00(12/30)

26.67(8/30)

73.33%

x2





4.706

P





0.030

2.4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实施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4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状况(,分)

分组

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0

49.7110.35

75.898.37

对照组

30

49.5610.31

67.829.91

t


0.056

3.406

P


0.955

0.001

3.讨论

血液滤过作为临床治疗肝炎一项重要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相关症状,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时间的血液滤过治疗会使患者出现一定的不适感,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血液滤过治疗顺利进行带来不良的影响。加之,多数血液滤过患者可存在焦虑等不良情绪,上述情绪会影响透析治疗的依从性,也会对治疗效果带来不良影响。基于此,血液滤过患者治疗中配合恰当的护理服务,除重视血液滤过各种注意事项外,还应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恰当的方法缓解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透析治疗前护理人员采用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有利于消除患者对相关知识存在的误解,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4-5]。血液滤过病例使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及舒适度,使患者得到满意的预后效果。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会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疏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血液滤过、肝炎等知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有利于消除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错误认知,对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8]。血液滤过病例行通过个性化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大大提高患者所处医院的舒适度。本研究证实,两组患者经过护理舒适度水平有明显差异,且研究组焦虑、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借助心理护理对血液滤过病例实施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对于提升患者舒适度、改善不良情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血液滤过治疗周期比较长,患者治疗依从性无法保证。加之,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不积极配合治疗等问题。血液滤过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这种模式重点关注患者饮食指导、基础护理等内容,对于患者心理护理针对性不强[9-10]。本次研究所用心理护理方案,护理人员注重依据患者病情、文化水平等制定针对性的方案,促使患者以积极地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促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血液滤过病例行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也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发挥着良好的促进作用[11-12]。加之,心理护理中重视根据患者心理状况落实相关工作,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有助于建立更为融洽、信任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后,对患者给予相应的陪伴、鼓励,促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信任管,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血液滤过病例进行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13]。有学者研究指出,血液滤过病例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服务效果,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促使其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本研究证实,两组实施不同方法护理后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且研究组护理效果比对照组好,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知,依托心理护理对血液滤过肝炎者进行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论:

总之,肝炎血液滤过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舒适度,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等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平,史灵芝,刘玮等.以人格特征性分类的多维度护理对维持性血液滤过性透析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9):29-33.

[2]苏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J].婚育与健康,2022,28(19):95-97.

[3]朱苏美,张红梅,沈益琴,等.框架式优质心理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2,34(3):389-391.

[4]张娇娜,王诣涵,郭乒乒,等.强化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面情绪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2,29(8):1255-1258.

[5]高述平,魏玉萍.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疗效[J].智慧健康,2022,8(6):178-180.

[6]吴淑娉,刘雪琴.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3):101-104.

[7]陈桂明,李霞,陈丹.针对性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1):3225-3227.

[8]王雨媚.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探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7):161-162.

[9]张萌萌,元佳佳.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2021,30(2):145-146.

[10]赵娟,田旭宏.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5):134,141.

[11]杨晓东.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6):172-173.

[12]廖庆梅,孙卫霞,王红云.肾内科心理护理专项小组对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希望水平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2,32(30):76-78.

[13]周雯娟,陈凌燕,魏旭霞.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中晚期妊娠重症肝病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130-1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