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针灸;推拿;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正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年龄增长引起的椎间盘退变有关,进而导致纤维环强度降低、椎间隙狭窄。长期承担过重的外部荷载,则会加速椎间盘退变。遭受急性损伤,或是慢性劳损的积累,会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继发无菌性炎症,患者因脊神经根受到机械性刺激而产生疼痛症状,伴随有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反射异常,影响其腰部、下肢的正常活动[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主要以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为目标。常规应用牵引治疗、药物治疗方法。通过牵引治疗,可以降低椎间盘压力、部分回纳突出的椎间盘,进而减轻机械性刺激,缓解腰部、下肢的疼痛症状。配合使用具有消炎、镇痛功效的治疗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炎症的消退。但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牵引治疗、药物治疗,在腰椎功能恢复方面存在着局限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易反复[2]。中医药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主要选用针灸、推拿、中药治疗等方法,发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功效,在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联合应用以上中医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3]。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药方法(针灸、推拿、中药治疗)的应用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女=23/19,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4.61±5.05)岁。对照组:男/女=25/17,年龄57~83岁,平均年龄(64.12±4.97)岁。基本资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需绝对卧床2~3d,限制肢体活动。在硬板床上休息,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并佩戴腰围,用于保护其腰部。患者平卧于牵引床上,固定其胸部、骨盆部位,实施牵引治疗,牵引力控制在20~40kg,根据患者的体重、耐受程度进行调节,持续牵引10~20min(2次/d)。
1.2.2观察组
①针灸:主穴为华佗夹脊穴、夹脊穴,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选择配穴。腰痛者,选取患侧腰眼。小腿麻木者,选取足三里、阳陵泉、承山、悬钟等穴。足部麻木者,选取太溪、解溪等穴。股外侧麻木者,选取风市穴。针对以上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刺入毫针。急性期治疗期间,行泻法。缓解期治疗期间,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20~30min(1次/d),持续治疗3个疗程(10d为1疗程)。
②推拿:取患者的脊中、腰阳关、肾俞、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华佗夹脊穴等穴,进行按压,以有酸胀感为度。将患者调整为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医生面向患者,左手作用于患侧肩部,向外推动。同时右手作用于臀部,向内扳动,使患者的肩部、臀部位置发生改变,进而逐渐旋转腰椎。将脊柱扭转至弹性限制位,适时进行短促的搬动,扩大扭转幅度,进而达到复位的效果。持续治疗3个疗程(10d为1疗程)。
③中药治疗:在中药治疗中,选择中药内服、中药熏蒸等方法。在中药内服治疗中,针对气滞血瘀型患者,取牛膝、狗脊、杜仲、川断各12g,柴胡、当归、赤芍、川芎各9g,枳壳、桃仁、红花、炙甘草各6g,配制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加水煎煮,温服(1剂/d,2次/d)。针对寒湿痹阻型患者,取桑寄生15g、独活9g,加熟地18g,秦艽、杜仲各12g,川芎、桂枝、防风、当归、赤芍、党参、茯苓、炙甘草各9g,配制独活寄生汤加减方,加水煎煮,温服(1剂/d,2次/d)。针对肝肾亏虚型患者,取熟地24g,山药、山萸肉、枸杞、杜仲、鹿角胶、狗脊、川断、桑寄生、牛膝各12g,桂枝、川芎、菟丝子、当归各9g以及附子、甘草各6g,配制右归丸加减方,制蜜丸服用(1剂/d,2次/d)。在中药熏蒸治疗中,取菖蒲根、葱白各15g,干姜12g,荆芥、防风、苏叶、羌活、独活、秦艽、苍术各10g,川芎、白芷、苍耳子各9g,麻黄6g,细辛3g,加水煎煮后,作为中药熏蒸方。使用42℃的药液,对患者的腰背部进行熏蒸,持续治疗30min(5次/周),治疗3个疗程(10次为1疗程)。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由t值检验,计数资料应用(%)表示,由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表1临床治疗效果观察[n(%)]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观察组(n=42) | 23(54.76) | 17(40.48) | 2(4.76) | 40(95.24) |
对照组(n=42) | 18(42.86) | 15(35.71) | 9(21.43) | 33(78.57) |
χ2 | 5.126 | |||
P值 | <0.05 |
2.2腰椎功能恢复情况
表2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观察[(±s),分]
组别 | JOA评分 | ODI指数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n=42) | 15.43±2.05 | 26.08±2.51 | 58.04±7.14 | 19.15±3.67 |
对照组(n=42) | 15.67±2.14 | 23.13±2.38 | 58.60±7.39 | 24.08±3.52 |
t值 | 0.525 | 5.527 | 0.353 | 6.283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3疼痛症状与中医证候积分
表3疼痛症状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分]
组别 | VAS评分 | 中医证候积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n=42) | 5.92±1.19 | 1.85±0.56 | 16.73±1.85 | 7.16±1.12 |
对照组(n=42) | 6.13±1.27 | 2.71±0.82 | 17.02±2.04 | 9.95±1.34 |
t值 | 0.782 | 5.613 | 0.682 | 10.353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4炎症因子水平
表4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μg/L]
组别 | TNF-α | IL-6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n=42) | 5.09±1.02 | 0.64±0.22 | 92.87±10.25 | 32.43±6.53 |
对照组(n=42) | 4.94±1.13 | 1.79±0.35 | 93.14±11.46 | 57.18±7.71 |
t值 | 0.639 | 18.028 | 0.114 | 15.875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会引起腰部、下肢疼痛症状,同时导致功能障碍的形成。受到自身疾病的影响,患者无法正常参与各类日常生活活动。疼痛症状的反复发作,则会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侧重于缓解疼痛症状和改善腰椎功能[4]。疼痛症状的发作、加重,与脊神经根受到机械性刺激有关。实施牵引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脊神经根受压程度,促进髓核回纳,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在此基础上,配合以镇痛、消炎药物,能够更好的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炎症的消退[5]。但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牵引治疗、药物治疗中,难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病情易反复。相比于常规治疗方法,中医药方法的应用,在减轻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有着更好的效果[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主要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其内因在于肝肾亏虚、气血亏损,导致骨髓失去濡养,患者出现椎间盘退变。该疾病的外阴在于外邪侵袭,导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腰部肌肉、筋骨的疼痛症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中,针灸、推拿、中药治疗等方法均可作为选择。实施针灸治疗,可以发挥疏通经络、散瘀止痛的作用,有效缓解疼痛[7]。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推拿治疗,在消除水肿、松解炎性粘连以及促进腰背部血液循环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功效。实施中药治疗的过程中,选用中药内服、中药熏蒸等治疗方法。在中药内服期间,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合理选用治疗药物,辨证施治[8]。气滞血瘀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具有行气活血、舒筋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寒湿闭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具有祛寒除湿、宣痹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肝肾亏虚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具有益肝补肾、除痹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9]。在中药熏蒸治疗中,应用具有滋补肝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功效的中药,药物能够经皮肤渗透,作用于病变部位,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针灸、推拿、中药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着各自的优势,联合应用以上中医药治疗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加快病情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针灸、推拿、中药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京华,王明爽,何影浩,等. 蠲痹汤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肾虚寒湿证)的临床研究[J]. 颈腰痛杂志,2022,43(05):773-774.
[2]殷韶健. 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22,38(08):68-70.
[3]谭生海. 温针灸联合补肾通络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07):1098-1100.
[4]雷龙鸣,覃书颖,陈广辉.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效应机制[J]. 广西医学,2022,44(12):1397-1401.
[5]唐云莹. 蒙医火针、针灸、推拿配合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2,28(06):18-19.
[6]乔红伟,朱惠玮. 传统推拿手法联合脏腑推拿治疗瘀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22,30(05):51-54.
[7]柴淼. 针灸、推拿结合中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04):119-120.
[8]张斌武,陈来,徐君杰. 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06):927-929.
[9]王茜. 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2020,6(10):135-137.
[10]漆良,彭浪,欧阳攀. 推拿、针灸与中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03):383-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