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实施在银屑病护理中的效果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周芳

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门诊皮肤科 甘肃 武威 733000

摘要

目的:探究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实施在银屑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银屑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比较分析心理状态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门诊干预后的总满意率38例(95.00%)高于对照组28例(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2.50%)低于对照组9例(2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银屑病患者,通过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将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升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提升对银屑病的护理满意度,适合应用于门诊推广。


关键词

银屑病;个性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满意度评估

正文


银屑病是一种比较常见且有较高复发性的皮肤病,同时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病,在其发病的过程中会损害患者的皮肤,以及累及到人体的多个系统。当前的门诊上尚未明确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其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根治难度大、顽固、易反复的特点,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带来严重影响[1]。另外,研究发现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Th17 细胞及IL-17A 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且在治疗银屑病时,特异性阻断 IL-17 信号通路发展为新靶点。尽管门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尚且无法完全治愈[2]。因此在对患者疾病干预的过程中联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疾病疗效,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改善预后。基于此把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的方式用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的共80例银屑病患者,现对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银屑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经医院伦理学会审核批准对照组病程(1~4)年,平均(2.67±0.13)年,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2~56)岁,平均(40.38±2.02)岁;观察组病程(1~4)年,平均(1.70±0.15)年,年龄(21~55)岁,平均(40.44±2.06)岁,男性21例,女性19例。银屑病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 P>0.05。

1.2纳排标准

1.2.1纳入标准

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无其它免疫抑或生物制剂治疗经历;提供详细资料;充分履行知情权;无其他疾病对本研究产生干扰;意识清楚,行为自主;无药物过敏史;符合银屑病诊断标准[3]

1.2.2排除标准

伴随造血系统和自身免疫性病存在有精神异常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智力低下、无法正常沟通;心肌梗死或脑梗死;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疾病;合并其他炎症、恶性肿瘤;对因各种原因无法配合治疗;存在计划生育史肝功能( AST、ALT) 和肌酐水平异常;患有严重糖尿病;门诊资料不全者。

1.3方法

1.3.1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医护人员详细认真的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银屑病的情况、发生原因和发展趋势等,并给出积极的干预措施,以此缓解患者因为疾病所出现的压力感、紧张等的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和患者亲切交流,鼓励其在治疗期间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并在医患之间建立彼此的信任感。

观察组。(1)个性化健康教育:①以患者的实际病情、如年龄、理解能力等出发,实施极具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确保患者能理解宣教内容,以此树立战胜疾病信心;②定期举行专家会议、病友会等,详细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知识,病友互相支持和鼓励。通过建立微信群、QQ 群,发放疾病健康手册等的方式,解决患者遇到的难题。③疾病:积极介绍银屑病的治疗措施、疾病预后和主要的发病机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提升其对疾病认知度。并告知患者此病无传染性无需担心。④皮肤:告知患者要勤换衣物,定期更换被单被褥,保持良好的卫生和皮肤清洁。⑤治疗:叮嘱患者不可随意增加药物用量或任意停药,并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同时要了解患者经济情况,说明使用药物干预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出最佳治疗措施,重视恢复后的巩固治疗。⑥饮食:银屑病患者要注意营养均衡,禁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适量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水果等,叮嘱患者戒烟戒酒;⑦做好患者疾病的随访工作,掌握其康复情况。2)心理护理:①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在门诊中对银屑病患者实施SAS和SDS评分测试,了解其存在的担忧和实际的心理状态,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病情、社交行为、性格特征等,制定出符合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案。因为银屑病是一种皮肤病,影响到外在美观度,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沟通和鼓励,促使患者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应对疾病。建立自信感:护理人员可组织各式各样的交流活动,以便患者在其中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加强沟通和交流,用争取的态度应对;通过自制视频的形式,在交流会上播放患者家属、同学、同事、朋友等的鼓励和支持的话语,以便银屑病患者感到充分的尊重和温暖,提升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评分[4]焦虑自评量表(SAS)划界 50分。轻度:50~59 分。中度:60~69 分。重度:大高于 69 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界值53 分。轻度、中度、重度:53~62 分、63~72 分、高于 73 分。分值下降则改善。2)生活质量评分[5]当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则得出的分数越高。WHOQOL-BREF表评定生活质量,26个项目,社会、躯体、环境、心理四个领域评分。(3)护理满意度[6]:门诊自制问卷,三项标准,10小项共100分,非常:80~100 分,一般:60~79 分,不满意:0~59 分,总满意度=(一般+非常)/40*100%。(4)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含上呼吸道感染、瘙痒、荨麻疹等,总发生率=(上呼吸道感染+瘙痒+荨麻疹发生例数)/40例*100%。

1.3.3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3.0软件,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SAS、SDS评分: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由此证实经对银屑病患者有效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后,心理状态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比较SAS、SDS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SDS

SAS

观察组

40

41.32±9.21

40.61±8.83

对照组

40

49.63±9.96

48.36±10.03

t


3.874

3.668

P


0.000

0.000

2.2比较生活质量: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高于对照组,由此证实经对银屑病患者有效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后,生活质量水平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比较生活质量x±s,分)

组别

例数

社会

躯体

环境

心理

观察组

40

27.55±5.18

25.36±5.41

24.67±5.43

24.50±5.47

对照组

40

18.20±4.26

17.25±4.11

17.28±4.14

17.26±4.91

t


9.858

8.440

7.652

6.964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比较门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总满意率38例(95.00%)高于对照组28例(70.00%),由此证实经对银屑病患者有效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后,患者对门诊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门诊门诊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不满意

一般

非常

总满意率(%)

观察组

40

2(5.00)

20(50.00)

18(45.00)

38(95.00)

对照组

40

12(30.00)

21(52.50)

7(17.50)

28(70.00)

X2





6.049

P





0.000

2.4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例(2.50%)低于对照组9例(22.550%),由此证实经对银屑病患者有效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后,上呼吸道感染、瘙痒、荨麻疹等不良反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4  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瘙痒

上呼吸道感染

荨麻疹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0

0(0.00)

0(0.00)

1(2.50)

1(2.50)

对照组

40

3(7.50)

3(7.50)

3(7.50)

9(22.50)

X2





6.038

P





0.024

3.讨论

银屑病又称牛皮藓,表面以银白色鳞屑皮损特征,患者的皮肤呈现边界分明的红斑疹、斑块。银屑病极易反复发作,且不易治愈,病程较长,加上是外在于皮肤处的病症,一旦发病将直接造成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降低,且其带来极大的痛苦。临床治疗尽管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远期疗效不理想,因此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将发挥辅助作用,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对。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由此证实经对银屑病患者有效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后,心理状态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高于对照组,由此证实经对银屑病患者有效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后,生活质量水平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银屑病是一种无传染性却也无法治愈的疾病,因为人们对相关知识的缺乏,以至于促使银屑病患者日常中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对疾病产生很深的误解。通过对银屑病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即结合其实际病情和各种切实情况,制定出科学化、针对性的干预方式,以便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另外,银屑病的发生影响到患者的外观,相应的不利于其正常生活和工作,发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加上银屑病患者病情程度、临床表现、理解能力等层面的差异性,在个体化健康教育中可充分发挥护理的深入、科学、全面化的优势,借助现代化的护理技术改善患者身心健康,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满意率38例(95.00%)高于对照组28例(70.00%),由此证实经对银屑病患者有效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后,患者对门诊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例(2.50%)低于对照组9例(22.550%),由此证实经对银屑病患者有效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后,上呼吸道感染、瘙痒、荨麻疹等不良反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银屑病患者伴随不良心理,甚至于可能因为自卑等出现自杀行为,所以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在干预的过程中按照患者实际心理情况,并结合其个性特征、社交行为等制定出极具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促使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想法,构建自信心。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多和家人、朋友等主动交流,通过视频的形式播放他们支持和鼓励的话语,以便银屑病患者逐渐变得敢于交流,乐于交流等,敢于抛开心理负担,提升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银屑病患者,通过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联合干预的方式,对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病症控制发挥的作用显著,同时能够提升患者门诊干预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门诊应用价值,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海璐. 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在银屑病护理中的应用——评《银屑病(第三版)》[J]. 世界中医药,2022,17(22):3286.

[2]赖小丽,谢煜.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干预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焦虑情绪及体象障碍的改善[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01):37-41.

[3]楼燕凤,周小伟,刘芳,等. 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自我管理干预研究[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21,37(06):376-379.

[4]程妍.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9):216-217.

[5]王超.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银屑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7):221-222.

[6]杨茜,杨春艳,李雨欣,等. 基于中医体质学的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对寻常型银屑病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6,30(14):1709-17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