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中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摘要
关键词
腹部外科手术;血糖指标;围术期护理;不良情绪;糖尿病
正文
糖尿病特征体现在高血糖,对机体代谢有较大影响,该类患者有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靶器官无法保持较高胰岛素敏感性,常诱发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问题[1]。糖尿病本身就会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生风险,相比正常人群而言,其腹部外科手术实施过程中的病死风险明显增加,若未重视手术护理,会导致并发症增多、糖尿病加重[2]。一般护理会在术前控制血糖,但对腹部手术的其他内容并不关注,仍有手术应激问题严重的情况,对腹部外科手术的安全实施有不利影响[3]。围术期护理则将内容拓展到整个腹部外科手术中,分析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各时期内的不同需求,精准调控措施,可优化手术方案,有较好并发症预防效果,确保糖尿病患者能安全完成手术[4]。基于此,研究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实施调查,样本为86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均行腹部外科手术,重点是分析围术期护理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实施研究,样本为86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均行腹部外科手术,抽签分组,即一般组、调查组,均有43例。一般组:病程跨度1-14年,均数(7.60±1.85)年;29例男,14例女;15例肝脏手术,10例胆囊手术,13例胃部手术,5例其他手术;年龄跨度41-69岁,均数(55.33±5.67)岁。调查组:病程跨度1-15年,均数(8.03±1.91)年;28例男,15例女;16例肝脏手术,11例胆囊手术,12例胃部手术,4例其他手术;年龄跨度42-70岁,均数(56.08±5.31)岁。组间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糖尿病;②均有腹部外科手术需求;③同意研究;④病历缺失;⑤委员会批准研究。
排除标准:①有其他慢性代谢性病变;②重度高血压;③脏器功能不全;④ASA结果超过II级。
1.2方法
一般组:一般护理,术前予以相关降糖处理,将其调控到正常范围,术后迅速监测血糖,根据结果调整护理内容,若有血糖过多的情况,可补充葡萄糖溶液,防止血糖过低造成的晕厥等问题。
调查组:围术期护理,(1)术前:①心理护理:经个人陈述的方式了解患者当前心态,分析其不良心态的来源,强调血糖控制良好的前提下并不会对手术造成过多影响,舒缓患者对自身手术安全的担忧心理。家属需全程陪伴,手术时予以内心关怀,护士则引导患者深呼吸,介绍科室内手术成功的糖尿病案例,若科室内有相同疾病的患者,由其分享心得,多维度舒缓患者手术不良心理。②血糖控制:入院后即落实血糖监测工作,对于口服药物控糖者,需停止口服,调整为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能够稳定在5.6-8.0mmol/L,方能规避血糖升高对手术造成的负面影响。(2)术中:①体征监测:对心率、血压等实施动态观察,并保持30min/次的频率测定血糖,若血糖在术中达到13.9mmol/L,则需为其注射胰岛素,剂量控制在0.1U/(kg h),此期间确保血糖符合手术需求。②体温护理:提前加温手术床,调整温湿度,询问患者体感情况,测量四肢体温,若低于正常范围,可覆盖毛毯,控制热量流失问题,提高机体温度,降低手术风险。(3)术后:①血糖护理:保持2h/次的频率检测血糖,了解血糖变化情况,若仍有高血糖问题,则需行胰岛素治疗,若有低血糖问题,则需补充葡萄糖溶液,确保血糖能够维持在安全范围内。②饮食护理:尽量缩短术后进食时间,保持清淡饮食,尽量增加饮食中的电解质配比,禁止添加香料、刺激性食物,并根据血糖调整饮食中的糖分,控制外源性糖分摄入情况。③并发症护理:定时翻身,协助患者拍击背部,并按摩背部,帮助患者咳出痰液,可减少压疮、感染等问题。按照要求完成腹部切口的换药,若附近有脓性分泌物,需及时清除,优化引流处理,预防感染。经指导完成个人清洁,及时更换导尿管,防止出现逆行感染。同时要注意腹部按摩和保护,缩短下床时间,恢复肠胃功能,预防便秘。
1.3观察指标
血糖指标,测定时间为施护前后,测定内容即空腹和餐后2h血糖。
不良情绪,在焦虑情绪评估时借助SAS量表,在抑郁情绪评估时借助SDS量表,均有100分,涉及的临界点分别为50分和53分,围术期内若有不良情绪,则会达到或超出上述分值。
应激反应,测定时间为施护前后,均需采集空腹静脉血,相关处理后得到上清液,此时需完成去甲肾上腺素的检测即可,同时要观察皮质醇变化情况。
并发症,有感染、低血糖、便秘等。
1.4统计学分析
SPSS26.0中,()为血糖指标等计量资料的表达形式,(n/%)为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的表达形式,t、X²均为检验值,P<0.05,有意义。
2.结果
2.1血糖指标
施护前测定的两项血糖指标在调查组、一般组无意义,P>0.05。施护后测定的两项血糖指标有意义,调查组低于一般组,P<0.05。
表1血糖指标
组别(n=43) | 空腹血糖(mmol/L) | 餐后2h血糖(mmol/L) | ||
施护前 | 施护后 | 施护前 | 施护后 | |
调查组 | 10.41±1.09 | 5.78±0.59 | 14.09±1.37 | 8.03±1.25 |
一般组 | 10.22±1.33 | 6.91±0.77 | 14.28±1.51 | 9.45±1.06 |
t | 0.7245 | 7.6387 | 0.6111 | 5.6815 |
P | 0.4707 | 0.0000 | 0.5428 | 0.0000 |
2.2不良情绪
施护前评估的SAS、SDS分值在调查组、一般组无意义,P>0.05。施护后评估的SAS、SDS分值有意义,调查组低于一般组,P<0.05。
表2不良情绪
组别(n=43) | SAS(分) | SDS(分) | ||
施护前 | 施护后 | 施护前 | 施护后 | |
调查组 | 53.69±4.01 | 27.05±3.94 | 54.07±4.29 | 28.63±3.55 |
一般组 | 53.81±4.22 | 33.56±3.31 | 54.19±4.41 | 34.79±3.07 |
t | 0.1352 | 8.2958 | 0.1279 | 8.6066 |
P | 0.8928 | 0.0000 | 0.8985 | 0.0000 |
2.3应激反应
施护前测定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指标在调查组、一般组无意义,P>0.05。施护后测定上述两项应激指标,均有意义,调查组低于一般组,P<0.05。
表3应激反应
组别(n=43) | 去甲肾上腺素(μg/L) | 皮质醇(μg/L) | ||
施护前 | 施护后 | 施护前 | 施护后 | |
调查组 | 64.38±4.09 | 30.55±2.98 | 122.53±9.91 | 51.08±3.46 |
一般组 | 64.22±3.71 | 39.86±3.44 | 122.67±9.87 | 80.29±7.11 |
t | 0.1900 | 13.4138 | 0.0656 | 24.2239 |
P | 0.8498 | 0.0000 | 0.9478 | 0.0000 |
2.4并发症
并发症比较后有意义,调查组低于一般组,分别为4.65%、23.26%,P<0.05。
表4并发症
组别(n=43) | 便秘(n/%) | 低血糖(n/%) | 感染(n/%) | 总计(n/%) |
调查组 | 1(2.33) | 1((2.33) | 0(0.00) | 2(4.65) |
一般组 | 3(6.98) | 4(9.30) | 3(6.98) | 10(23.26) |
X² | 6.1982 | |||
P | 0.0128 |
3.讨论
糖尿病已成为当今社会较为普遍的慢性病,该病会对腹部外科手术产生较多影响,在较高血糖代谢状态下常有免疫功能差、组织生长慢的特点,在手术期间会为病菌入侵提供良好条件,而高糖环境易于病菌生长,导致患者在腹部外科手术后有较多感染事件[5-6]。部分患者在术前有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此时开展手术,常引发酮症酸中毒等问题,术中各因素会造成血糖的迅速下降,有较高低血糖发生率,均会对手术安全性产生影响[7]。一般护理措施少,未能对糖尿病患者个人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仅进行简单血糖控制,缺乏全面关怀,仍有较高腹部外科手术实施风险。围术期护理则有连续性,考虑到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各个时期的需求,以手术安全为目标,拓展护理内容,可降低手术风险,使患者在手术期间维持良好身心状态[8]。
术前涉及的应激源较多,有血糖因素、手术因素等,均会增加不良情绪,可能会对手术实施产生影响。此阶段关怀患者心理状态,了解其心理问题来源,经不同途径予以心理关怀,能提升糖尿病患者的手术信心[9]。面对血糖升高可能造成的不良事件,需重视预防护理,术前阶段经各措施降低患者血糖,使其维持在适合手术的范围,并在术中、术后阶段予以动态监测,若血糖低于正常范围,可补充葡萄糖溶液,反之则行胰岛素治疗,各措施能维持血糖稳定性,不会对腹部外科手术产生过多负面影响[10]。由于饮食和糖尿病之间有较高相关性,因而在术后需重视饮食护理,注意饮食的清淡性,增加电解质配比,以患者血糖为基础,调整饮食中的糖分,可达到精准的外源性糖分摄入控制情况,能避免饮食对血糖造成的不利影响[11]。在糖尿病作用下常引发较多手术并发症,术后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注意进行按摩和背部拍击护理,能加速血液流通以及痰液的排出,预防压疮、感染等问题。定时观察伤口状态,必要时行引流处理,能改善伤口状态,提高伤口整洁度,减少伤口感染事件。通过更换导尿管、个人清洁、腹部按摩、下床运动等措施,能预防逆行感染、便秘,提升腹部外科手术安全性[12]。
综上,围术期护理能改善患者心态,舒缓其对腹部外科手术的应激反应,有较好并发症预防效果,可提升糖尿腹部外科手术实施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会平. 围术期护理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 糖尿病新世界,2022,25(6):154-157.
[2]林伟. 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在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2):108-109,112.
[3]赵霞. 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2):124-125.
[4]陈颖娟. 穴位贴敷配合中医情志护理促进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后恢复的效果[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2):39-41.
[5]邓恒,张慧琴,林燕育. 外科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的开展意义探讨[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11):1649-1651.
[6]张丽芳. 围术期全程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130-132,135.
[7]陈筱蕴,陈涌,陈娜. 综合保温护理对糖尿病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的预防作用[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5):144-146.
[8]程剑彬,孙艳芳,杨春妹. 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159-160.
[9]杨雪梅.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0):191.
[10]李晓静.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分析[J]. 糖尿病天地,2021,18(9):267.
[11]刘苣莲. 围手术期护理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糖尿病新世界,2019,22(22):189-190.
[12]蓝清会. 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中围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方法及效果观察[J]. 糖尿病天地,2019,16(2):219-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