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沈 妍

泰州市中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讨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增高,护理满意度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子宫肌瘤;不良反应

正文


    女性相关疾病一直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种类,而随着我国女性占比的不断增高,妇科疾病的发生率也有增高的趋势。研究发现在所有妇科疾病中又以子宫肌瘤发生率增高最为显著。子宫肌瘤作为一种良性肿瘤其在我国绝大多数女性人群中均会发生,但是由于肌瘤部位及大小的不同患者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不同[1]。无论是采用药物干预治疗或是手术切除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同样也有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其治疗有效性及预后水平均有一定的差异,甚至患者还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影响生命安全[2]。上述情况的出现与患者所接受的护理干预密切相关。因此对护理方式进行及时的改进与调整十分重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近年来临床中采用较多的护理干预方式,其能够针对护理人员及护理方案的不合理之处进行及时纠正调整,进而达到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的目的[3]。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②具有子宫肌瘤药物或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排除标准:①患者基本情况差无法完成全程试验研究。②对试验研究存在疑惑或不配合者。对照组中年龄25-62岁,平均(41.55±6.37)岁;肌瘤大小0.5-3.8厘米,平均(1.42±0.76)厘米。实验组中年龄26-65岁,平均(41.62±6.44)岁;肌瘤大小0.5-4.2厘米,平均(1.48±0.79)厘米。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在护理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心理指标等,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实验组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一、护理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的摸底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护理人员的薄弱之处进行集中学习与讨论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能力提升训练方案。在进行统一培训学习后根据不同护理人员的不足之处不同为每位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强的专项训练,进而达到提高整体护理人员能力的目的。在科室内定期开展举行相关的讲座,主要针对子宫肌瘤住院期间的护理进行讨论,参考国内外最新的文献及指南,同时结合本医院及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实用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手段并应用。二、护理质量监督。在临床中开展相应护理操作的同时应该指派专门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科室内日常开展的护理操作的质量及有效性等指标进行评价。对于不合要求及实际情况的护理操作进行及时提出并加以改进。在科室内开展不定期的考核考察,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及护理操作的准确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人员及护理方案进行及时的教学与改进。

1.3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例)

沟通态度

(分)

仪器操作

(分)

操作水平

(分)

理论知识

(分)

紧急处理

(分)

问题发现

(分)

对照

50

56.66±5.85

56.79±5.35

57.11±5.20

52.98±5.33

54.60±5.81

56.19±5.23

实验

50

88.66±4.21

85.71±4.43

86.94±4.30

87.87±4.32

86.58±4.28

86.32±4.10

t

-

31.395

29.441

31.260

35.959

31.337

32.059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例数

(例)

剧烈疼痛

%

焦虑抑郁

%

恶心呕吐

%

其他症状

%

总发生率

%

对照

50100.00%

36.00%

510.00%

714.00%

36.00%

1836.00%

实验

50100.00%

00.00%

12.00%

24.00%

12.00%

48.00%

χ2

-

3.093

2.837

3.053

1.042

11.422

P

-

0.079

0.092

0.081

0.307

0.001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例)

十分满意

%

基本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率

%

对照

50100.00%

2550.00%

816.00%

510.00%

1224.00%

3876.00%

实验

50100.00%

3672.00%

1020.00%

48.00%

00.00%

50100.00%

χ2

-

5.086

0.271

0.122

13.636

13.636

P

-

0.024

0.603

0.727

0.000

0.000

2.4两组患者护理有效性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4

4两组患者护理有效性比较n%

组别

例数

(例)

十分有效

%

基本有效

%

一般有效

%

基本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

50100.00%

2346.00%

510.00%

714.00%

1530.00%

3570.00%

实验

50100.00%

3464.00%

612.00%

510.00%

510.00%

4590.00%

χ2

-

4.937

0.102

0.379

6.250

6.250

P

-

0.026

0.749

0.538

0.012

0.012

2.5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人员满意度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5

5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例)

十分满意

%

基本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率

%

对照

50100.00%

3060.00%

510.00%

48.00%

1122.00%

3978.00%

实验

50100.00%

4080.00%

510.00%

510.00%

00.00%

50100.00%

χ2

-

4.762

0.000

0.122

12.360

12.360

P

-

0.029

1.000

0.727

0.000

0.000

 

3讨论

    随着我国女性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增高趋势,随着而来的就是我国妇科门诊病人数量的增多。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在我国女性相关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作为一种子宫相关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其具有起病相对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等特点[4]。根据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激素水平的波动及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作为多种常见及罕见疾病的共同诱发因素其在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称对于具有子宫肌瘤遗传史的患者而言其肌瘤发生的几率较正常人群增高数倍。而激素水平的波动尤其是对于围绝经期女性患者而言其激素水平的强烈波动会引起子宫内环境的紊乱,进而导致肌瘤的发生。患者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与肌瘤的大小、部位等均密切相关[5]。对于肌瘤较大甚至出现压迫膀胱的情况时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由此就医。但是对于非围绝经期的女性子宫肌瘤还可能影响正常的月经周期。子宫肌瘤可通过药物进行缓解或直接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根治,如何对治疗方式进行选择则是根据患者的需求及肌瘤的位置大小等决定[6]

研究发现虽然临床中治疗子宫肌瘤的方式较多,且治疗效果均较好,但是患者的预后水平却参差不齐,甚至有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的影响预后。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上述情况的发生与护理质量及护理方式有关。常规的护理方式虽然能够对患者的疾病及基础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为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严格实施。但是由于患者个体化差异的存在使得上述的常规护理针对性较差,同时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不同,这也导致了护理干预的效果差异较大[7]。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则是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通过对会期间可能出现的多种不良事件及自身的专业水平进行训练提高,进而达到改善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整体护理有效性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对子宫肌瘤住院治疗的患者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式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有效性水平[8]

综上所述,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式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杨瑞红,王丽敏,赵惠.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在子宫肌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0):1403-1404.

[2]王晓芳,杨红,吴蕾.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0,29(04):93-96.

[3]杜艳红,靳荣.健康宣教联合多学科干预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患者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07):1304-1307.

[4]王露,连瑞华,赵娟.醋酸亮丙瑞林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Caspase-3Survivin表达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05):953-956.

[5]王建华,龚钿,张继旺.子宫肌瘤组织中MMP-2MLCKSULT1A3表达及与子宫肌瘤发生的相关性[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02):429-433.

[6]杨文静,毛建英,王宇娟.术前血清CA125VEGF-CFSH水平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3,24(01):81-82.

[7]王卉,王晶晶,吴永秀,.医护一体化与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05):76-78.

[8]许巧英,黄慧娟,许祖娟.临床路径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的影响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0,40(08):835-8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