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下防漏施工技术

期刊: 建筑技术 DOI: PDF下载

吴立辉 韩林顺

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云南分局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

任何的水利工程项目中,防水和堵漏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二者的根本目标虽然都是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结构的防水效果,但具体的施工作业进行中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水下防漏在当下已经成为了水利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关键,工程人员需结合水利工程的项目特点、结构施工要求,加强水下防漏施工材料的选择、技术的应用。基于此,本文从水利工程水下渗漏的部位和原因出发,探析了具体的防漏施工技术,有利于提升施工效果,确保水下结构性能。


关键词

水利工程;水下防漏;施工技术

正文


我国水利事业在当下的发展迅猛,各种规模、类型的水利工程项目日渐实施,因为水利工程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在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部分水利工程水下结构易出现渗漏问题,针对这些部位的渗漏情况,一般应采用恰当的防漏施工技术来处理以避免结构部位渗漏问题的扩大而导致更大的结构危害。水下防漏施工的技术难度系数较高,为保障处理效果,施工人员应遵循规范施工的要求,加强防漏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

1.渗漏常出现的部位及原因

针对水利工程结构,发生渗漏问题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大面积渗水处,根据水利工程的结构特点分析,在底板位置常伴随着大面积渗水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垫层以下的基面四周,基坑积水问题严重,一旦在施工过程中有关人员缺乏科学有效基坑降水处理,水利工程施工或者运营时,底部将伴随着水量过大的情况,排水的不通畅增大了结构安全威胁,比如在强降雨天气下或者存在严重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基坑水位上涨明显,可能会逐步淹没垫层;在混凝土灌注作业环节,存在搅拌均匀性不够、振捣密实度不足的情况,这些现象使得混凝土的空隙较大,强度难以达到施工标准[1]。(2施工缝部位,水利工程的结构体积庞大,在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的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分块分层施工方式,结构中存在着多个的施工缝,这些施工缝部位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会出现渗漏水问题,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缝渗漏水问题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场施工作业的进行中,有关施工人员未严格遵守规范化施工的要求,比如,模板支撑不稳3变形位置,此部位渗漏水问题是由止水带的固定处理不当,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度不够,长时间使用下,伴随着孔洞和蜂窝麻面现象,这些部位可成为渗漏水的通道。

2.水利工程水下防漏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堵漏材料的选择

针对水下防漏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为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施工人员要结合现场的防水施工要求,来进行堵漏材料的科学选择。根据现阶段的水下防漏施工经验,堵漏材料选用快速堵漏剂、水泥SH外加剂、特种水泥与硅酸钠速凝剂,此类材料用于堵水,在一些特殊的部位,却需要通过涂抹防水材料的方式来进行堵水,一般可利用RG防水材料、环氧树脂水泥一些水下防施工作业中,也会采用防水砂浆将此材料涂抹在渗漏水部位来实现对结构缺陷的修复。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伴随着人们对水利工程防水施工等级的提高,防水材料市场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施工人员在防水施工过程中,可选用的防水材料种类越来越多,发挥防水材料在防水施工中的作用,在材料选择方面应注意以下方面:(1选用的各种水材料,其防水等级和标准应完全与国家的有关标准相一致,由材料监部门工程企业提供材料检验报告。2因为水利工程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处于潮湿的条件下,为提高混凝土结构防水性能,一般选用湿固型、水分吸收能力比较强的涂料,将这些涂料涂抹在潮湿的混凝土基面上[2]。如果防水处理时利用的是刚性材料涂刮的方式,使得混凝土厚度得到有效的调整,进而提升防水能力,在具体的施工作业进行中,首先应做好基面的清洁,基面存在凹凸情况时,采用填平压实的处理方式在涂刮作业结束以后的一定时间内,及时组织专人来进行喷水养护,保障最佳的施工效果

2.2施工方法的应用

水利工程水下防漏施工的技术难度系数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开展水下防漏施工时,常常存在着多个渗漏点的分布,每个渗漏点都有其对应的分布特点,在开展防漏施工时,应结合渗漏的具体特点,来进行工艺技术的选择。渗漏点的处理上,堵水方式非常有效,这一方法原理通过堵的方式,来实现渗水源头的封闭处理,使得水利工程各个渗水部位,能够逐步形成多道防水线。首先针对渗水问题,在开展防漏施工的过程中,有关施工人员进行对应的施工作业,比如,当结构基层存在局部的点渗问题时,采用刚性材料来处理,在混凝土基面上反复涂刮刚性材料如果结构基面存在有刚性材料防水层或者水泥砂浆找平层,达到水下防漏的效果,选用柔性防水涂料来开展施工作业,使得水利工程的渗水部位具备极高防水性能[3]其次,针对渗水量比较大的部位,在开展防漏施工时,遵循分步施工的原则与要求,只有当上一个工序的防水施工达到了标准以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的防水处理,结合现场分部渗水的具体情形,对渗水量较大部位加以科学处理,如果渗水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对于结构安全和稳定的危害巨大针对这些部位的防漏处理,在具体的施工处理过程中,一般适宜采用埋管注浆法来处理,但在现场的施工处理过程中,避免出现跑浆情况部位的渗水量大大减小以后,利用堵水处理方式,经由堵水、注浆和涂抹反复使用,使得渗水问题得到有效的处理。最后,针对施工缝部位的漏水情况,可选用堵水或者注浆的方式,完全堵住以后,利用刚性RG材料,反复涂刮施工缝中心线两侧范围,使得该部位的结构抗渗能力得以增强。

结束语:

现阶段水利工程项目实施中,水下防漏施工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因为水利工程结构处于相对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出现渗漏水现象的几率较高,为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施工效果有关人员应在施工作业进行,加强防水材料的选择,选用恰当的防漏技术,开展规范化施工作业,提高结构防渗能力。

 

参考文献:

[1]姜俊,谭啸峰,余以明,等.浅谈水下不离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工程应用[J].福建建材,2019,000(011):53-54.

[2]宋岩.水利工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水利技术监督,2016,24(01):105-107.

[3]江大骐,黎先访.浅谈水下不离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工程应用[J].建筑知识,2017,45(10):188-19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