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建筑中电气施工技术的探讨

期刊: 建筑技术 DOI: PDF下载

王可

株洲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 株洲 412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数量持续增多。本文首先对智能建筑进行了简要介绍,明确了电气施工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性,其后详细分析了智能建筑中电气施工技术要点, 以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智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工程布线;验收

正文


1 引言

智能建筑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其实现了结构、系统以及服务的最优化组合,使建筑物的安全性、便利性、高效性、节能性水平得到提高。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开展施工作业时必须要做好全面严格的把控,确保智能建筑后期正常、可靠运行。

2 智能建筑概述

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最大的区别在于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利用现代科技实现对建筑的自动化控制与管理,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劳动资源。智能建筑内部主要设置楼宇自控系统(BAS)、消防控制系统(FAS)、综合布线系 统(PDS)、办 公 网 络 系 统(LAN、WAN)、保安监控系统(CCTV)、门禁及一卡通收费系统和车库管理子系统等。同时,为了实现弱电系统的集成,建立中央智能系统(BMS)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节能等方式实现信息的综合处理、协调控制,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整个系统的经济性。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电气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现阶段电气技术的品种丰富多样,产品技术不断升级,本文主要就智能建筑中电气施工技术展开分析。

3 智能建筑中电气施工技术要点

在智能建筑过程中,电气施工是一项十分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建筑运行安全性、可靠性。

3.1搭建施工设备结构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前,需建立相关的施工设备结构,具体如下:

1)安装机架设备。将生产设备的厂家规定作为结构建立标准,先要对设备进行安装前的例行检查,把控好其垂直偏差度,并对配置参数进行计算。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修改参数,完成之后,将其带入设备之中,实现控制。

2)设备安装位置不能存在任何杂物。在工程墙体前横向设立一个支架,并使支架上方和墙体之间保持0.9m的安全距离,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在支架下方保留1.9m的空间,使整个支架呈现出梯形的状态。将信管、插座盒硬件及电源程控装置安装在支架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安装过程中,需对信管、插座的对应型号加以确定,必须要和工程的接线模板相符合,才能保证弱电工程的稳定运行。

3)将需排布的管道与桥架依照设计图纸的相关步骤有序完成连接,并对其牢固性、控制灵活性进行二次检查。至此,完成建筑弱电工程施工设备结构的有效搭建,方便后期工程的顺利施行。

3.2工程布线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设备结构建立后,在工程中进行布线设置,具体如下:1)在施工前依照施工图纸提前进行布线设置,并做好相关的预埋工作。(2)在预埋线缆的过程中,也要合理地对管线进行控制,同时完成相对应的线槽敷设工作。上述工作完成后,对管线进行合理沉降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工程周围存在重压、强磁等情况时,要先完成接地处理,再对其进行沉降。

此外,建筑弱电工程还需对布线位置进行特殊保护,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制订出相关的保护方案。一般情况下,会利用穿管敷设对其进行保护。通过 BIM 技术对线缆和防火封堵等工作进行敷设。先对全部线缆进行系统性排查,确保线缆的松紧程度可满足工程的需要。同时,采用有机封堵料对线管内部进行封堵。这样做不仅可有效地避免布线出现竖井混乱的情况,同时也保证了施工的安全、稳定。

3.3智能防雷布置

对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来说,防雷布置是保证其基础性安全措施之一。目前,较为先进的防雷手段主要以避雷针、避雷塔以及避雷带种为媒介。先将钢筋作为导线置于建筑工程的内部,然后把桩基主筋、承台钢筋进行对应焊接,使其发挥接地的作用。由于现如今的建筑弱电工程大多为智能化,所以,要对建筑中智能化设备的电源、信号以及控制程序等同样进行相对应的防雷布置,从而进一步加强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防雷击效果。

3.4施工验收

在完成工程的防雷击布置后,需要利用 WBS建造技术实现工程的施工验收。首先建造一个 WBS 工程模型,在模型中按顺序进行施工设备结构的建立、工程布线的设定以及智能防雷的设置。然后,按照建筑弱电工程的相关验收体系,明确验收标准先要对工程中所应用的相关设备进行验收明确设备组成包括主设备和辅助设备。其中,主设备指的是弱电设备、控制设备以及智能设备等,而辅助设备则是主要指监控器、机架、线缆、线管和信道等。在模型中设立验收标准,分别为良好、合格、不合格三种,利用这个标准,对工程进行基础性验收。

完成基础性验收后,剩余部分进行二次验收,验收内容如下:(1)利用 WBS 的检测技术,对工程施工时的运行数据网、直流交流电源、电线敷设及接电沉降处理情况进行异常检测。(2)将弱电工程线路中的电源线和信号线相连接,加强WBS 工程建模对布线的控制,以此来完成主设备的验收。(3)需要对辅助接地沉降情况进行验收。这部分主要是在同一个接地体中,将对应的接地干线与弱电接地分线相关联,得出相应的敷设参数、节点频数,依照相关的标准作为参照,进行严谨的验收。(4)将主设备的验收情况与辅助设备的验收情况进行融合,得出具体的验收结果,从而最终实现 WBS 建造技术下的工程的施工验收。

4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智能化系统工程类型较多,且工序较为复杂,对后期系统使用稳定性要求较高。对此,必须重视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作业的开展,严格把握好每道施工工序,施工完成后严格按标准做好验收工作,确保后期系统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剑.浅谈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2):9-10.

[2]祝金福.关于智能建筑中电气施工技术的探讨尝试[J].智能城市,2019,5(04):110-111.

[3]许金鹏.电气自动化智能建筑设备安装和质量控制要点[J].智能城市,2020,6(09):242-2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