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绘本支架式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林静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

绘本教学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小衔接背景下,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同时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语言学习规律,分析了幼儿园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幼小衔接背景下进行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幼儿园教师开展绘本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幼儿园;绘本;支架式教学策略

正文


论文备注: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度课题《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绘本支架式教学研究》(JYKT-22012)研究成果。

引言

幼儿园绘本教学是将绘本作为重要载体,引导幼儿通过绘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幼儿园幼小衔接背景下,教师需要对绘本教学进行创新,提高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幼儿园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绘本的教学内容不清晰

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阅读能力对绘本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有些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只是注重故事情节,忽略了文本的阅读价值,导致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无法进行深入思考。还有的教师没有将文本和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导致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无法找到与文本内容相匹配的生活场景。

(二)教师与幼儿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在幼儿园开展绘本教学活动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幼儿园中的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活动时,主要是由教师向幼儿进行提问,这样的互动方式是不科学的。幼儿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讲解时也无法进行深入、透彻的讲解。

(三)幼儿园绘本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幼儿园在进行绘本教学评价时,主要采用的是结果性评价,即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以考试分数的形式呈现给家长和教师,而忽视了绘本教学对幼儿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地反映出幼儿的整体水平,不利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师缺乏对幼儿学习经验的重视

幼儿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而不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很多教师在幼儿绘本阅读环节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作为绘本阅读主体的地位,更多是以自身的想法来进行绘本教学。这样容易使教师对幼儿的阅读经验缺乏重视,无法通过有效手段促使幼儿形成阅读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到幼儿对绘本中的内容有怎样的理解与感受,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幼小衔接背景下进行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绘本教学目标,以儿童发展为中心

在幼儿园开展绘本教学,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儿童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绘本教学计划。具体来说,幼小衔接背景下的绘本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培养儿童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儿童兴趣特点和生活实际选择适宜的绘本进行教学,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提升儿童阅读能力。教师在开展绘本教学时,要注重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让幼儿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三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教师在开展绘本教学时,要注重对儿童行为习惯和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让幼儿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教师要明确绘本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如:小班幼儿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小动物为主题进行绘本教学;中班幼儿学习兴趣较高,可利用童话故事、儿歌等开展绘本教学;大班幼儿学习兴趣浓厚,可进行主题绘本教学。

(二)创设支架式教学情境,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绘本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点,利用支架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将绘本与实际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让儿童在真实情境中感知知识。比如,在进行《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给儿童讲述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看过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吗?大家还记得这条毛毛虫吗?”通过这一问题,儿童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思考,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绘本中的内容。

(三)明确幼儿认知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式

绘本教学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的前提是幼儿园教师要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明确幼儿的认知能力、情感状态等,确定合适的教学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认知能力、情感状态等会随着年龄、成长环境等因素而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绘本教学活动时应对幼儿的认知能力、情感状态等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在开展《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绘本活动时,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该绘本内容与幼儿之间的年龄差异,以及该绘本中出现的一些拟声词和抽象词。例如“噗”、“啊”、“呜”等,这些是幼儿不熟悉且难以理解的词语,因此在教学中应将这些词语作为重点进行讲解,而不是直接进行绘本教学。

(四)借助绘本,搭建支架,促进儿童自主学习

在儿童的发展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支架的作用,搭建儿童自主学习的平台,促进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为他们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情境。例如,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可以先让幼儿听一听故事《小猪变形记》,听完故事后,幼儿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思考。为了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到故事中。例如:小猪为什么会变成猪?你觉得它是怎么变成猪的?你知道小猪变成猪后会怎么样吗?教师根据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情况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支架帮助儿童思考与理解,也可以激发儿童对阅读绘本的兴趣。

(五)巧用绘本中的文字,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在对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要想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教师就需要从绘本中选取大量的文字内容。教师在开展绘本教学时,首先要对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比如,在进行《我会自己上厕所》这一绘本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搭建支架”的方式,利用支架来引导幼儿对绘本进行阅读。首先,教师可以将绘本中的文字内容制作成“情景小纸条”,然后将这些“情景小纸条”发放到幼儿手中。当幼儿看到“情景小纸条”时,就会想到自己平时上厕所时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开始对绘本中的文字内容进行阅读。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总之,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六)尊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为幼儿搭建语言支架

儿童的语言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发展性。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语言发展特点,尤其是在思维发展和口语表达上。因此,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尊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为幼儿搭建适合的语言支架,让他们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阅读《我是霸王龙》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绘本中恐龙发出各种声音:“咕噜”“嘶嘶”“唧唧”等。这既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也可以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词汇。另外,在给幼儿选择绘本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选择具有儿童话语体特点的绘本。因为这类绘本通常以儿童对话体为主要表达方式,这样不仅便于幼儿理解绘本内容,还能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七)关注幼儿情感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

绘本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内容丰富且生动的文学作品,其内容多涉及到孩子的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且大部分都是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所以绘本教学中也更应该注重幼儿情感的培养。在幼小衔接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理念,将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平等地对待。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以幼儿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我爱我师”为主题开展绘本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以“我爱我师”为主题开展绘本故事会活动;其次,教师要以“我爱我师”为主题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最后,教师要以“我爱我师”为主题开展绘本讲读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幼儿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结语

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家长和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幼儿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不同发展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合理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为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 邢琼琼,王玮.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幼儿园绘本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36):36-38.

[2] 王亚梦. 支架式教学指导下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的策略探索[J]. 文渊(高中版),2020(5):763-764.

[3] 徐玉琪. 支架式教学指导下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的策略研究[J]. 文渊(高中版),2020(6):10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