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新高考;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
正文
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十分关键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要主动把握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逻辑思考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现状
在新高考改革的过程中,学生们将要面临的是一种不分文理科的情况,这也是新高考政策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当文理科的分类被取消之后,学生们对试题的难度很难把握。在新高考的情况下,老师们会根据文理学科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学生展开差别化的教学。在新高考的情况下,老师们不可能做到差别化教学,只能一视同仁。然而,在新高考的情况下,学生们在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或者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选择上,数学学科的教学方式将会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必须把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科核心素养有机地融合起来,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而这也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新高考政策的出台,目前,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要求是以学生实际水平为基础,关注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需求,并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
(一)课程的内容不够新颖
在现实教学中,高考是老师教学标准的一个基准,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是根据高考范围来设定的。简而言之,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所以,在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会把重点放在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上,这种教学方法与新高考的具体要求不符。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考试更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检测。数学学科具有灵活性、逻辑性和很强的应用性,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高考大纲来进行教学,那么势必不能满足新高考改革的具体要求,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对学生后续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缺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由数学的学科特点所确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所提出的要求相一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师们需要在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进行培养。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时间紧张,老师们经常会将重点放在教导学生的解题方法上。所以,学生的解题能力一直在提升,而创新和应用能力却日渐薄弱,这就造成了没有能够满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需求。
二、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对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
(一)对新高考政策进行解读
从结构层面来观察,新高考政策主要添加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以及学业质量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该政策还对老师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新高考政策中,会有一些具体的案例,可以对老师们的教育工作展开有效的引导。从教育理念层面来观察,新高考政策更关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数学课程目标层面来观察,新高考政策将原本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这两个课程目标发展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这四个数学课程目标。从数学教学目标层面来观察,新高考政策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新高考给高中数学教育带来的冲击
第一,从老师的教学角度来看,近年来的数学考试中,这些考试中的问题在不断地增加,而且考试的范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增加。比如,关于“集合”的选项,近年来的考试中,都出现了一些关于集合的表达以及交集、并集的解决方法,而且这些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加。自从新的考试制度开始之后,考试的难度有所降低,但老师们仍然需要不断地革新,才能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把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目的。
第二个方面是对学生的教育水平。新高考改革将奥数加分这一项给废除了,所以,学生们的学习侧重点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在新高考的大环境下,奥数仅仅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扩展项而已。老师们的教育要根据新高考的政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老师们应该展开分层教学,以学生们的个性特点为基础,展开差别化的教育,从而推动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
三、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一)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从被提出到被实施已经有很多年了,逐渐进入到了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也获得了一些成效。然而,以分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学校的教学方式,依然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而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实施,可以让老师们对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进。当前,以学生为根本的素质教育质量判断标准及制度体系尚不健全,而建立核心素养体系,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努力。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
(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初中是学生个性和自主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四、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措施
(一)立足考纲,落实基础教学
高考对每个学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考题一般都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它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并且可以将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行有效地运用,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新修改的数学教材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入手,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数学的本质,从而提高了数学的教育质量。在新高考的背景之下,在高考题目中,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占据了更多的比重,这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的教学应该以高考大纲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们必须对基础知识的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对教材中的数学理论知识、概念、规律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创新性的学习。老师们还必须帮助学生去深度挖掘数学教学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通过数学思想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了解。
第一,关于函数与方程的观念,函数问题,解析几何问题,都与函数的观念有关,老师应该在实践中指导学生,使他们学会如何建立不同的变量间的联系,并运用函数和方程观念来解决问题。第二,归类与集成观念。归类是自然与社会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逻辑思维方式,有合有分,先分后合是归类观念的实质特征。第三,数形结合的观念。在高考试卷的选择填空部分,重点考查的是考生在数字与形式的转换,在题目的解决上,往往考查考生的逻辑性,强调从形式到数量的转换。此外,许多数学观念也要在课堂上逐步灌输给考生,使考生在课堂上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方式。
(二)在日常教育中要注重创造性
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速度比较快,因此,老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对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进行培训。在初中阶段,学生会面对各种不同的数学题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这对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从而造成其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对此,老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分散,尝试一题多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当老师在讲解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在一些数学问题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们进行发散思维,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解题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让学生们总结出一些解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们对解题的规律有所了解。
(三)以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的教育中,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它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影响。所以,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老师要多跟学生展开有效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新高考的大环境下,老师不应该再让学生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忆数学公式和定义等知识,相反,老师要指导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
(四)实施教育的多元化
高中数学知识复杂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如果要在新课程的环境下,要想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增强,要加强他们的数学知识的根基,就必须适时地改变他们的教育理念,让他们能够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打造出一种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让数学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就必须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
比如,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对教材知识展开整合和创新。因为高中数学知识枯燥、内容较多,所以在常规的教学方法下,很可能会造成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但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形象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多元化的教学效果。
(五)组织分组研讨
在新的高考背景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数学老师必须持续地加强自己的整体素质,尽可能地去累积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事先做好教育的各项准备工作,将立德树人这一重要的教育目标付诸实践,同时还要对教育方法进行革新。比如说,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让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地找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从而加强同学们的思考能力,从而让同学们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而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思考能力也会有所增强,持续地刺激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结语:
在新高考的大环境之下,老师们要持续地对传统的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优化,让课堂上的教学能够跟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指导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来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老师们要以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为出发点,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老师们要在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育的前提下,将各种不同的教育手段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学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与评价[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6):68.
[2]许慧兰.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文渊(高中版),2019(8):324.
[3]林素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当代家庭教学,2019(2):57.
[4]石偲星.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探究[J].考试与评价,2019(6):72.
[5]张元邦.让“生活味”浸入初中道德与法治[J].吉林教育,2021(25):7-8.
[6]沈军红,吴晓燕.新高考形势及教师应对方法分析[J].江西教育,2018(23):40-42.
[7]谢平林.挖掘错误资源 彰显数学魅力[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6(24):7-9.
[8]徐越.高效语文课堂的起点[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0):94-95.
[9]梁晓慧.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提问技巧探微[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12):76-77.
[10]李海英.建构唤起学生思维的课堂[J].时代教育,2016(22):161.
[11]巢丽娟.浅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新高考(升学考试),2017(7):4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