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多元评价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多元评价
正文
在教学改革中,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渗透途径,另一方面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教学阶段,教师对教学评价不够重视,导致教学工作在发展过程中的效果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制订完善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和创新化策略的探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教学评价可以被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教师要以当前可获得的教学资源为中心,展开综合性的定论,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将数学内容中所蕴含的趣味性、多样性和实用性价值凸显出来,才可以促进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一)利于思想引导
小学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家庭的关注,在讲解数学内容时,教师要注重方式方法的有效调整。同时,还要结合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夯实数学思维,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构建数学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从模式、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以及学生能力提升等方面共同分析,与家长有效沟通交流,制订完善的教学策略。这样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变得更顺畅,教师的思想更倾向于关注学生的成长。利用客观的教学评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思维的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能够抱有客观且公正的态度。这样在学习时积极性才能更高,不断跟随教师尝试不同难度的数学知识探究。
(二)促进全面学习
小学数学知识丰富,但较为侧重于基础知识讲解。在改革初期,部分数学教师在制订教学流程时,并没有关注学生的主体需求,只是从创新角度出发制订教学流程。这样学生虽能接触到更多的新模式、新方法,但积累的知识仍然有限,不利于综合能力全面开发。通过教学评价的有效应用,教师可以针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全面点评,比如学生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成效、课堂教学策略、学生互动效果等。在点评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思维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分析,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这样才能更主动地追随教师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促进数学经验的有效积累。
二、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层次浅显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只有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才能推动教学成效不断改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过于传统,所讲解的知识层次偏低,学生只能掌握简单基础的数学知识,对于知识应用以及难度提高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深度探究,以致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锻炼,不利于教学工作长远发展。
(二)师生互动较少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教学改革初期,教师制订的数学教学流程多以自身观念为主,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和制订教学方法和开辟教学路径,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思想被动地与教师保持一致。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着难以理解的问题,但由于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沟通,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对于原本已经理解的数学知识也很容易淡忘。这样的学习状态对学生以后的能力提升和习惯培养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课堂缺少实践
小学阶段是帮助小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做引导,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改革工作不断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只有逐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才能有效落实改革策略。但很多数学教师所制订的教学流程并不包括实践,学生只能通过课后完成作业的方式巩固数学知识积累,但是在课堂下,学生学习时,很少有专业人士进行引导,学生的自主思维比较薄弱,会直接影响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另外,当学生的心态和能力受到影响时,在课堂上会表现得更为消极,躲避教师的眼神,逃避要完成的数学任务,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会明显下降。
(四)忽视教学评价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观念和制订的教学流程都要不断满足教学改革思想的要求,为了全面充分运用数学教学策略,教师一方面要从改革创新角度出发,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从教学评价角度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育引导的方向,做出客观且公正的评价,不断自我反思,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忽略教学评价,对所学习的知识和内容缺少总结,一味地以成绩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会严重影响学生自尊心和自主性,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多元评价策略
(一)学习目标多元评价,提升动力
构建教学评价内容教师首先要依照评价的基本原则进行思考,从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方式、教学成效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并结合不同种类的评价类型,对数学整体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点评,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首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而在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偏离学习目标去讲解,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和科学的评价。在教学改革阶段,教师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有效运用,启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思维,这样才能增强自信心,逐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选取、学习目标制订、学生课堂表现三方面进行教育点评,丰富评价内容,会让整个评价结论变得更具体,更有价值。
例如,学习“时分秒”时,首先,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有效传播,让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到时针、分针、秒针的特点,才能再继续讲解其换算关系。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只是简单讲解了时分秒的指针差异,就去深化小时、分钟、秒钟的时间长短关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时间进行数字计算,反而对时钟上的时针、分针、秒针记忆混淆。然后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评价,在教学改革时期,教师要更重视引导,而不是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直接讲解,通过钟表指针的运动特点进行启发,让学生理解不同指针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最后结合学习成效进行点评,与学生积极互动,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这样学生才能全面掌握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形式多元评价,调动思维
在教学改革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形式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会产生直接影响,讲解不同的数学内容时,教师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引导策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对要讲解的知识进行深入有效的探究,才能丰富知识储备。在构建教学形式多元评价时,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出发点,比如以数学知识为中心分析可行性的教学模式,也可以以学生学习现状为中心,去分析不同教学形式所产生的价值。比如在教学改革时期,应用到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模式主要有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实践化教学、层次化教学、学科融合式教学等模式。针对每一种教学形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认真且全面进行评价,最后制订出适合不同数学知识讲解的高效模式,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并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小学生的不同特点,所制订的教学形式有合作学习模式、个体独立思考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在构建多元评价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究,了解学生的感想,这样才能对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客观总结和科学点评。
比如,学习“多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针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逐一分析,构建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比如首先要思考所要探究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再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层次,分析所运用的学习模式,最后,让学生在学习完新知识之后,能够对课后习题进行有效的思考,帮助学生奠定基础。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仍然要注重教学成效的有效改善,先引导在独立自主学习,最后通过讨论总结经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体系之后,才能促进教学成效不断改善。
(三)作业设计多元评价,提升效率
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作业构成进行有效评价,是提升教学评价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核心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阶段,教师并没有关注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导致讲解不同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只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判断教学效果,这样会显得片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往往被忽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思考影响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分析的是学生的学习环境,在校园内,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但是在家庭中学生的学习环境会有很大差异,作业完成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构建多元评价机制,首先在作业设计、作业完成过程和作业产生的教学效果三方面进行全面点评,构建总结性评价标语。
比如,在设计作业时,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现有学习状态为出发点,制订分层作业内容,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个性化作业任务,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基础、拓展思维,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态度更积极。结合作业的完成质量,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进行全面评价,让学生对未来的数学学习抱有积极的心态。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家庭环境进行点评,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针对学生一段时间的表现和数学知识难度的变化,形成创新性评价体系,让学生的变化被家长所熟知,这样才能便于家庭管理,另外,在教学评价上,教师要阶段性改进,才能为学生带来层次性提升,促进学生未来长远发展。
(四)重评价反馈,突出评价时效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而,在实施教学评价时,教师需要注重评价时效性。以积极的教学评价为主,正向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时,首先要努力营造一个富有生活气息和理性气息的课堂氛围,积极向上的氛围能够有效推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交流。其次应当立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积极运用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最后是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从“三性”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在实践中,也会出现学生意见不一致,观点众多,无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每个学生进行及时评价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辩论赛或其他形式进行互评,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和评价。这既能够保持教学进度的稳步推进,又能够兼顾评价的时效和实效,使学生在趣味化教学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五年级下第四章“体积与容积”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容易将体积与容积的概念混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一个容器的体积一定比容积大”这一论点进行辩论。在反驳对方观点和论证的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深刻地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实质与意义。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核心素养理念的有效运用,教师要不断思考多元评价的实施路径,通过关注学生个人能力发展以及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不断思考,数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在评价过程中进行准确且深入的剖析,这样才能分析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构建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明确评价目标,结合现有教学体系,抓重点、突破难点,为学生构建创新化学习路径,以核心素养为根本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明确,心态积极,才能积累更多小学数学学习经验。
参考文献
[1]何建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亚太教育,2022(16):91-93.
[2]陈小宝.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困生”的数学思维[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5):114-116.DOI:10.16681/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