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浪漫满堂”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浪漫”教育
正文
《辞海》对“浪漫”一词的解释是:“浪漫”是一种“富于诗情画意、富于幻想”的思想感情。在现代教育活动中,一种以传播人文精神和培养审美能力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形成,随着人文主义思维在课堂中的成熟,一种具有“浪漫”特点的语言教学模式开始在现代教育工作中活跃起来。注重浪漫情调的表达,从语文认知需求和学生互动需求的角度挖掘教学资源,在互动中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进行深层次的激发,从而营造浪漫情调的语文课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现“浪漫满堂”。
1引入艺术元素开发浪漫课堂,实现“浪漫满堂”
“浪漫”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西方的文学创作活动当中,其所指的是对美好的事物与情感的追求。在小学语文课堂营造“浪漫满堂”的全新教学氛围,要关注语文知识与浪漫要素之间的交互:改变以单纯文字为载体的教学元素,将具有人文化特征的教育资源引入到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指导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课程与艺术资源交互联动,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分水岭”。在实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强调艺术资源的开发、挖掘,依靠艺术要素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营造“浪漫满堂”的全新教学环境。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来了》的教学为例,为了营造“浪漫满堂”的全新小学语文课堂,可尝试通过对艺术资源的创新应用来展现课堂上的审美元素。教师在互联网平台中搜集教学资源,围绕着《咕咚来了》这一故事进行创作,将教材插画素材呈现在课堂上。在插画当中,小兔子高呼着逃离池塘,呼唤着其他的朋友一起躲避“咕咚”。动物们闻风而逃。这时,大象提出了问题:你们谁见过“咕咚”,“咕咚”长什么样子,“咕咚”真的可怕吗?从而将动物们从恐惧当中拯救出来,探寻“咕咚”的真相。营造“浪漫满堂”的教学课堂,要对文本中的细节进行解读,展现角色的惶恐、怀疑等情感,赋予小学生更为出色的思考能力,解读文本资源当中的画面美。在随后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当“咕咚”的故事结束之后,小动物们会做些什么?引导学生继续展开联想:小兔子很警惕,担任森林哨兵;大象很强大,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在自由创作的同时,要求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以艺术化手法呈现故事。在艺术元素的引导下鼓励学生感知、创作,以此来构建充满浪漫气息的语文课堂。
2导入语文活动构建浪漫课堂,实现“浪漫满堂”
营造“浪漫满堂”的全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除了对语文知识进行开发、应用之外,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活动热情,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语文知识,在活动中感受语文教材与人文情感中的浪漫情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围绕着教材内容发力,没有结合教材设计交互、探究的必要板块,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针对语文教学要求,可尝试借由活动转化教学过程,依靠语文实践开发浪漫课堂,在验证语文知识的同时构建“浪漫满堂”的全新教学模式。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的教学为例,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之后,基于语文活动视角设计浪漫课堂,营造“浪漫满堂”的全新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在完成朗读学习任务之后应用语文知识,在课堂上展开互动交流:设计情景剧,在情景剧当中展示《青蛙卖泥塘》的故事,独立设计对白,展开互动。在提出学习任务之后,学生基于不同的视角展开交流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深度探究。在语文活动中,引导学生分别扮演青蛙、野鸭、小鸟等角色,展现不同角色的需求,在与青蛙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展开交流:是什么原因让青蛙决定卖掉自己的泥塘?青蛙最后为何决定留在自己的泥塘当中?在这个故事当中,你学到了哪些道理?在设计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根据情景剧中的相关剧情展开学习:青蛙在听取了别人的意见之后重新建设泥塘,让泥塘变得更美了,所以我们要听取有益的意见;青蛙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泥塘里的环境,所以要用劳动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在设计互动模块之后,基于学生的语文互动兴趣展开交流,展现童话故事当中的浪漫情感。自主学习,挖掘语文知识,重现语文故事,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构建“浪漫满堂”的全新语文课堂。
3基于人文思想打造浪漫课堂,实现“浪漫满堂”
“浪漫满堂”中所指代的浪漫不仅仅包含语文资源中的浪漫,更包含人文思想中的浪漫。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度创新,在教学环节加入浪漫元素,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表达,感受思想中的浪漫情怀与人文关怀,深度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积极挖掘课堂中的人文思想,基于思想审美、文化鉴赏视角推动教学活动优化,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以此来营造“浪漫满堂”的全新教学氛围。思想中交流,情感上互动,让学生体验语文课程中的浪漫元素。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的教学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可以结合成语故事展开教学活动,教师为学生投放关于“囊萤夜读”和“凿壁偷光”的成语故事,感受其中的人文思想。车胤家贫而好学,为了读书,便将萤火虫装进袋子里,用萤火虫照亮书本读书;匡衡家里贫穷但渴求知识,为了提升自我,他在墙上凿出小洞,借由邻居家的灯光进行夜读。在两个故事当中,学生将感受到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情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个人品格的鞭策,对眼前困境的抗争。在教学课堂上,以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浪漫,感悟古代文化作品中的精髓,实现深度育人。在随后的教学中,则导入两篇文言文材料,从语言的简洁性、独特性特点入手,感悟古汉语当中的浪漫:在简洁的篇幅中叙述故事,呈现人物的美好品格,随后开展审美教育活动。美从学生的内心当中流淌出来,浪漫也随之而生。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素质教育与深度育人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迫在眉睫。要构建更加具有人文价值与感染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关注学生学习需求的表达,基于人文情感、语文交流、课堂互动的多元视角实施教学工作。教师要深度开发语文课程中的相关资源,在挖掘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创造力,帮助学生感悟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感受从文字、思想当中传达出来的浪漫,营造“浪漫满堂”的全新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启滨.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阅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2):144-147.
[2]陈丽明.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思考[J].亚太教育,2022(15):132-134.
[3]王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2(21):19-21.DOI:10.16704/j.
[4]沈丹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践途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7):8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