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业教育 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全面推行,高等教育学习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当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偏差,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基地缺乏,基础保障缺失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实践教学模式;加强资源的整合,构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应用平台;建设实习基地,创造应用创新氛围。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内涵与发展演变历程
熊彼特是创新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一种新的、尚未存在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的“新组合”,并将其引进到生产系统中,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生产函数,从而使企业形成一个新的“纽结”。根据德鲁克观点,企业家精神就是一项新的商业活动。创新是一种精神和态度,它包括了更多的思想层次的创造,而创业更注重的是行动层次的创造,它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概念是从创业教育概念演化而来的,现在创新已经与创业概念充分融合在了一起,这里所说的创业就是指创新创业。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学校要注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随着《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意见》的发布,高等教育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战略思想,要求我国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发展需求方面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将目光聚焦在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上,对其自身的发展需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更好地推动了高等教育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适应高等教育学校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朝着创新、综合的方向发展。应用型大学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基本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大学的实际发展需要相适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我国目前的社会职位供给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就业市场需要。一方面,我国“双创”理念的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由原来的单一的知识和文化素质,转变为多元化和创造性的人才。所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既符合高等教育学校的发展需要,也关系到大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在高等教育学校中,校企合作已得到加强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和社会企业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校企合作的新的教育平台。
首先,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整合;在就业方面,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随之增加。在高等教育学校中,学生以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是毕业生找工作时最突出的一项核心竞争力。
其次,促进了高等教育学校与企业的整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专业的引导和实践的培训来实现创新思想的教育,这就需要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并整合社会资源,随着双创教育的发展,校企双方从各自的目标逐步过渡到了资源共享。
最后,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了学校与企业在观念上的融合;在全球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将其置于全球化的环境中,对人才进行创新创业理念的渗透,这在实质上与企业发展理念相一致。
三、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就是按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类,对他们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在我国学校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却存在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清等问题。老师们通常只希望能让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家,所以在课程设计中,他们会着重于职业规划、答辩演讲和职场生存技能。在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老师们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把技能传授给学生,却没有真正地让他们参与其中,他们对创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技能的运用上,而缺少了自己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二)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强调文化课程的教学,而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却相对滞后。在创新创业课程的安排上,可以通过选修方式,也可以通过一些创业竞赛来教授学生。首先,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选修课的关注程度都不高,并且课时也相对较少,不可能对每一位同学都进行一次创新创业教育,所以,在教学中的作用并不大。其次,创业比赛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下降。
(三)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在大多数大学师生的心目中,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量化学分”。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学校基本是按照教学大纲来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课堂内容有限,千篇一律,使得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无心听讲,更谈不上受其影响。而且,学生只会从书本上学习知识,而不会把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空中楼阁”,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自己去创造。
四、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中,教师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多少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些影响,因此,教师不能总是固守以前的旧观念,不能总是照着课本上的内容,一板一眼地去教,这样就会使得课堂缺乏生机,逐渐丧失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所以,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学校中,如何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决定高等教育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并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在专业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应该在教学考核、职称评定、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大学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有系统地组织大学教师到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学校去学习和交流;积极地将校友资源、社会资源进行整合,聘请具有丰富的在各个行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并为专职教师开展短期的企业实践和企业任职提供一个平台,从而构成一个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目前的学校创业教学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培养。要想培养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以及提高社会责任感,我们不能只通过简单地教育,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感受。所以,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注意运用互动的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可以使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情景模拟、预设问题等方式,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体验到创新和创造的乐趣。此外,利用 QQ、微博、微信、电子邮件、论坛等现代通信技术,开展校外咨询、解答问题,提高指导的时效性和沟通的便捷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三)鼓励多方参与,打造创新创业文化
在促进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大学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校党委、教师、学生、家长、企业、校友、周围社区、行政管理服务人员等)多方参与学校发展治理,实现多元参与、多元治理模式,共同促进创新创业文化的营造。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要从“死记硬背”和“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入手,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学习阶段,可以开设一些有关创新创业的辅修课程,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创业的观念,组织一些创新型计划案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在高等教育阶段,要重视对学生创业的社会辅助设施与实践平台进行完善,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比赛和活动,并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构建从小学到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助于营造“容忍失败、崇尚创新、敢于冒险、倡导宽松,发挥自由”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破除了思想意识障碍。
(四) 学校和企业强强联合,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将传统经济与新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带动了人才、技术、资金的流动。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大学要构建并健全一套既有战略性特点,又有综合性的整体作用的教育系统,从而加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和技术创新系统。通过对“校企合作,紧密结合”的“校企双导师制”的研究,实现了对学生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企业应该安排有实际工作经验,并且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运作有深刻认识的导师参加到实践教学中来,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从而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通过组建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吸收企业管理人员、依托“校企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实习基地等方式,强化理论联系实际。以创业模式、创业行业为基础,将前沿、灵活性强的课程设置为一个模块,在维持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的基础上,以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为依据,对一些创业课程进行灵活调整并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学习与企业的强强联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强国。
结语:总体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方面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培养目标存在偏差、培养机制不健全、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师资力量发展滞后等问题。对此,应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课程体系的整合等方面加以解决。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和创新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创新创业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有效。
参考文献
[1]黄雅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的现状、问题与改革路径[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40-141.
[2]徐九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亟须解决的问题[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74-76.
[3]庄丽,朱林,季小燕。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21(09):32-35+39.
[4]葛涛,付双成,刘文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研究[J/OL].实验技术与管理:1-62021-03-
[5]白静。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刍议J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27)8—80.
...